新长沙作家的诗与思 ——毛圣昌诗集《平行世界》新书分享会在长沙举办
4月13日上午,长沙市藏湘知纸质文化博物馆内诗意盎然,由长沙市作家协会、《创作》编辑部主办,藏湘知纸质文化博物馆承办的“新长沙作家的诗与思——毛圣昌诗集《平行世界》新书分享会”在此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湖南省作家协会组联部主任娄成,湖南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贺秋菊,湖南毛泽东文学院副院长、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纪红建,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张战,湖南省诗歌学会办公室主任梦天岚,《创作》执行主编杨丰美,青年诗人康雪等嘉宾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湖南作家》编辑部主任、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丽君主持。
梁鸿鹰认为长沙以千年文化名城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全民阅读氛围,诠释了“衡量城市价值,文化向往高于经济指标”的深刻内涵,并以“不学诗,无以言”的古训强调诗歌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力。谈及毛圣昌《平行世界》,他强调自然与生命的哲思互鉴,提出自我与世界对话张力的重要性,并呼吁作家们以诗为镜,在长沙这座诗意之城的精神土壤中,探寻更高远的人生境界,为社会注入更多人文光辉。
娄成高度肯定了毛圣昌诗集《平行世界》,表示该诗集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生命哲思,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慰藉与共鸣的精神世界。他指出,《平行世界》通过四季轮回、时空对话、静谧哲思、生命感悟四个维度,展现诗人对个体存在与时代变迁的深度思考,作品将南北方生活场景、现实与理想角色交织呈现,呼应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多重镜像。
纪红建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毛圣昌的文学创作精神,称其文字“游走于南方故土与北方都市之间”,在气候温差里淬炼诗意,在身份流转中沉淀哲思。他强调,长沙作为一座被文脉浸润的千年古城,其文学事业既需要守护楚汉辞赋的厚重传统,也应积极接纳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文学新声,他表示,长沙期待更多像毛圣昌这样的“新长沙作家”在这片沃土上扎根生长,为长沙的文学星空增添更多璀璨的新星,让文学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随后,贺秋菊、张战、梦天岚、康雪4位对谈嘉宾与毛圣昌一起,围绕《平行世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以及AI时代下诗歌创作如何应对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对谈结束后,毛圣昌深情地向各界致谢,同时分享了《平行世界》的创作心路及探讨诗歌作为灵魂栖息地的意义。
活动除深入对谈外,还安排了诗歌朗诵等环节,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新长沙作家毛圣昌诗歌中“现实与虚幻交织”的独特魅力,新长沙作家群体正以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为长沙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与会专家对谈摘要
湖南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贺秋菊:诗集《平行世界》将季节的私语、时间的裂痕以及个体与世界的对峙,层层压缩进语言的褶皱中,构建起一座虚实交错的迷宫。“平行”与“折叠”既是创作的结构策略,也是哲学命题。“空气被折叠了/呼吸也被偷工减料/我被时间压缩在一秒内/又被秒针冷漠地踢开 /滚到空间的牢笼里/戴上方向的镣铐”(《折叠空气》),“折叠空气”如同精密手术刀,剖开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你从莫须有的理由出发/离开温暖湿润的南方/千里北上/沿途捎上齐鲁风情/再和上燕赵的侠义/将那百变无辜的生活/揉搓成一个个无情的脸谱/在紫禁街头售卖”(《千里北上——北飞雁》)。由南往北的空间切割带来的不仅是地理的分割,更是文化基因的撕裂,漂泊中的诗人在北方街头的售卖现实与残破小酒馆的孤独买醉,现实是“压缩的时间/丰满干燥无味”(《机场》),诗人不得不“折叠而行”,在通勤路上完成平行世界的精神跋涉。正是通过无数次的折叠与展开,我们在个体在现实的夹缝中窥见超脱的可能。《平行世界》的价值不在于记录某个特定个体的漂泊史,而在于为所有现代人提供了观察存在的诗意棱镜。
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张战:《平行世界》最显著的特质在于多重“平行性”的建构:首先是抒情性与哲理性的交融共振,诗人既保持着传统抒情诗的情感浓度,又赋予其形而上的思辨质地。其次是感伤与天真的双重气质,那些对生命裂隙的凝视始终与赤子般的纯粹目光相伴而行,犹如暗夜中跃动的烛火,既照亮阴影,又保留温度。在诗歌美学层面,作品呈现出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特质与精微复杂的意象系统间的张力平衡。诗人笔触时而如工笔白描,捕捉转瞬即逝的纤细情愫;时而以泼墨之势构建壮阔的精神图景,这种微观与宏观的交替显现,形成独特的艺术韵律。而贯穿始终的“太阳与黑暗”的意象对峙,既隐喻着生命本质的矛盾性,也暗示着突围困境的精神向度。那些分裂、质疑、寒冷的生命体验被淬炼成诗性晶体,在诗集的终章处,所有暗涌最终都导向光的出口:当诗人选择“向前走”的姿态时,不仅是文本意义上的救赎,更是对现代性困境的超越性回答。这种从幽谷向光明的精神跋涉,恰恰印证了“平行世界”中永不熄灭的诗性光芒。
湖南省诗歌学会办公室主任梦天岚:《平行世界》的命名颇具深意。从科技维度看,“平行宇宙”强调物理空间的多维性,而“世界”更具人性温度,指向承载人类精神栖居的场域。每个人的生命都存在着无数隐秘维度,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始终在与不同面向的自我对话,就像诗人在创作手记中追问:“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这种贯穿人生的自我调适,恰恰印证了——人要像阅读诗歌般审视生活,即便不从事创作也应保持诗性观照。诗人确乎需要天赋,但这种天赋并非单纯感性的泛滥。优秀的诗歌如同精密仪器,既需要炽热的情感驱动,又需冷峻的节制把控。这种分寸感在诗集里体现得尤为显著,特别是对时间的解构——将过往、当下与未来熔铸成流动的意象,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窥见生命的多棱镜像。作者在序言中坦言:“不为世俗所缚,唯以诗歌为信仰”,这种创作姿态尤其珍贵。当现代人被物质焦虑裹挟时,若能如诗人般将生活淬炼成诗,在现实与理想间构建属于自己的平行维度,或许就是最本真的幸福。
青年诗人康雪:这本《平行世界》首先就是地理上的平行——在现实中,一个人无法同时生活在江南和北国,但在诗歌里可以。因此在阅读时,我的确有明显感受到温润江南与凛冽北国的自然碰撞与交织。平行世界的第二种平行也就是时间上的平行。毛圣昌先生自己也说到了,平行世界里,他在延续着青春。在这本诗集的字里行间,我始终有看到一个意气奋发的少年在朝着太阳奔跑。没错,尽管诗人在现实中已经迈入中年,但诗歌中的少年气还那么蓬勃。当然,这种少年气最珍贵的,还是他的真挚,他的深情,如他在毕业晚会上流着的最真诚的泪水。正是这种纯粹的赤子之心,让这本诗集拥有积极向上的内核与温暖清澈的质地。这也让我看到这个“平行世界”不仅是江南与北国的地理对照,也不仅是青春与中年的时间博弈、它更是现实与理想的精神裂变。这种裂变让诗人成为游子的同时也成为归人,在现实里漂泊或挣扎时却也拥有理想的安身之所。这个安身之所就是诗歌世界,就是作者构建的这个平行世界。现实是逼仄的,但这个平行世界非常宏大。
《平行世界》作者毛圣昌:说到《平行世界》创作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人生百味,梦回故乡, 提笔抒怀,每每想到都是精神世界的自我建构。 这本诗集述说了我北上千里,来到京城开辟梦想新天地,是如何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适应北国气候,是如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家乡,是如何在川流不息的长安街上寻找自己的大道,是如何在北国的风吹日晒中走进了中年。每一首诗都是我心灵的映照,情感的寄托,它们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值得读者反复品味、深入探究的诗意作品,引领读者在诗歌的海 洋里畅游,去感受、去思考、去体悟生活与人生的诸多美好与深意。写诗伊始,我会抓住诗歌 语言的这种特性反复吟唱,深刻领会诗家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从而拎出诗歌中浓缩着的内涵。不管哪种文学载体,表达的情绪是一样的,这些分享让我的内心深处对于亲情、家庭、人生等等都有不同认知,每首诗歌有不同的寓意或象征,她代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把生命的思考与经历相结合,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梦为马,寻找生命中的星辰大海,春暖花开!(彭赞 张宸源)
作者及作品简介
毛圣昌:1982年生,研究生学历,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繁星向谁》《千里北上》《花晚楼》《平行世界》等诗集,其中《花晚楼》是一首长达5000多行的历史架空叙事长诗。
诗集简介:
诗集《平行世界》以细腻平实的笔触,记录了一位南方青年跨越地理与文化的阻隔,在北方都市追寻理想的生命轨迹。全书通过气候适应的疏离感、长街独行的沉思录、午夜梦回的故园情结等具象场景,折射出当代异乡人普遍的精神图景。作者以十年光阴为经纬,将个体经验升华为一代人的生存寓言——既包含气候反差下身份重构的阵痛,亦流淌着都市洪流中坚守初心的暖意。作品摈弃宏大叙事,专注于捕捉细小的生活切片,用白描手法呈现理想主义者在世俗浪潮中的自我对话。全书贯穿着对诗歌本体的虔诚叩问,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以沉静的书写姿态完成了一次对纯粹诗心的朴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