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毕淑敏:写下《昆仑约定》,写下对一座山许下的承诺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5年04月01日09:51

近日,毕淑敏长篇小说《昆仑约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昆仑约定》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原戍边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战士在极端环境中淬炼生命、追寻理想的故事。小说聚焦高原军区诊所,通过郭换金、景自连、麦青青等人物,展现了他们在“世界第三极”的严酷环境中,在未定国界的生死瞬间,牢记家国情怀、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军区诊所不仅是救治伤病的地方,更是他们心灵成长的熔炉。

2

《昆仑约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

3月30日,《昆仑约定》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举办。毕淑敏、梁晓声、施战军、俞敏洪等嘉宾从创作、使命感、青春与奉献等多角度对《昆仑约定》展开对谈。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出席活动并致辞。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出席活动并作为代表接受作家毕淑敏赠书。活动由知名主持人李思思主持。

毕淑敏1

毕淑敏

谈起这部书的写作,毕淑敏说,写《昆仑约定》是她埋在自己心里几十年的种子,也是她对一座山许下的承诺。年轻的时候没有写,是怕自己写得不够好,技艺不够,没办法把那些强烈的震动感表达清楚。“有一天,我算了算日子,已经70岁了,那就开始吧!”当主持人李思思问到创作过程中的艰辛时,毕淑敏答道:“我当兵的时候是最高等级的身体素质,所以才把我分到西藏去,这么多年我几乎没住过医院,但是写这部长篇的过程中我一共住了四次医院、三次急诊,甚至报了病重,但是我真的不害怕,为什么?最重要的是,我的《昆仑约定》第一稿已经完成了。”

同为作家的梁晓声也曾面临过这样的情况,他与读者分享,《人世间》的初稿完成时,心里会感觉最后要做的那件事,大体上已经做完了。梁晓声说,这是“对得起此生”的感觉。对于梁晓声而言,“对得起此生”的是《人世间》,而于毕淑敏而言,《昆仑约定》也有着相似的位置。听到这里,俞敏洪表达了对两位作者的敬佩,他谈到,如果没有他们的表达,所有这些经历都会烟消云散,不管是青春戍边的故事,还是在北大荒开荒的故事。没有记录就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就没有人文,就没有后代人可以参照的坐标。

施战军认为《昆仑约定》的情节黏性强,群像描写和深层意蕴处理出色。他谈到:“当我知道《昆仑约定》将要交稿的时候,非常好奇,但后来读着读着,好奇的情绪变了,说是感动也不准确,说是震撼也不准确,但是我整个人完完全全被带进这部小说里面,整个情绪、整个情感、整个心跳都在跟着这部小说走。”施战军说,从通识的意义上说,《昆仑约定》是一本写人生海拔的书。“只有云知道”,知道什么?知道人生能有多高。同时,昆仑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毕淑敏通过描写普通士兵的故事,将“人性的高度”“人心的尺度”“生命的广度”“思想的深度”相融,唤起读者们对精神高度的向往。

观众合照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