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学》2024年第12期|屈绍龙:林深不知归处
在那片被晨曦温柔拥抱的绿野之上,一幅美妙的画卷缓缓展开,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情诗,诉说着生命不息的故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林间小道,给每一片叶子都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辉。树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低语,枝叶交错间,是岁月静好的低吟。鸟儿们开始唱晨曲,清脆悦耳的歌声在林间回荡,那是对生命最纯粹的赞歌。
居鲁西南凫山脚下数十年,凫山羲皇庙遗址,我不止一次膜拜,也曾无数次漫步在逶迤连绵不断凫山山脉树林中,每一次漫步,都有新景色,我总是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与和谐。小溪潺潺,清澈见底,水面上偶尔飘过的几片落叶仿佛是时间的信使,静静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小溪边野花烂漫,五彩斑斓,它们不争不抢,却以最灿烂的姿态绽放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然而,这份宁静与美好并非没有代价。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们曾无数次向自然索取,以至于许多地方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但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
我们不曾忘记,在那片被晨曦温柔拥抱的绿意之中,凫山山系,以一种无声却磅礴的语言诉说着生态的奥秘与和谐之美。这不仅仅是一个山系的故事,而是万物共生、循环不息的宏大诗篇,是地球母亲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春日里,细雨如丝,轻轻唤醒沉睡的大地,万物仿佛听到了生命的召唤,纷纷从梦中苏醒。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它们虽小,却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桃花、樱花竞相绽放,粉白交织间,是大自然最温柔的色彩,吸引着蜜蜂与蝴蝶翩翩起舞,它们忙碌的身影,编织着春天最生动的画卷。这是一场无声的盛宴,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夏日炎炎,树木葱郁,为山系撑起一片片凉爽的绿荫。溪水淙淙,清澈无比,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穿梭,仿佛是大自然最灵动的音符。林间鸟鸣声声,清脆悦耳,它们或高亢或低回,交织成一曲夏日的交响曲。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每一次吐纳都感到清爽舒畅。
酷热天,我们走进山脚下的小树林,看到一棵低矮的小枫树,伸展着自己细细的树枝,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我寻一处阴凉地,坐看杨树叶在高处轻轻地晃动,欣赏着远处光影交错的景象。
而其他人,或三五一群闲谈聊天或打扑克,或一人独处静坐。最为惬意的就是在树上弄一个吊床,仰卧其上,更是优哉游哉。
在澄净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稀疏的白云,仿佛春天的晚雪,是长条形的,又像是船上所张的帆。有些小树还没有一尺高,细小的树干围绕着又黑又矮的老树根。树根上有圆形或齿形、边缘是灰色的木瘤——就是那种可以烧成火绒的木瘤。野草莓垂着玫瑰色的胡须,蘑菇聚集而居。小道上、车辙上生长着青绿的小草,旁边断掉的枯木被风雨所蚀变成了黑色。微风拂过脸颊,好像在和人做游戏。凤尾草的梢儿轻柔地摇曳,使人满心欢喜。蚱蜢齐声叫着,仿佛在诉说什么——持续不断的声音使人昏昏欲睡。声音在正午酷热的时候特别盛行,仿佛是从烧红大地里迸出来的。
大自然以它独有的笔触,绘制着一幅幅生生不息的美妙篇章。这不仅是一个篇章,还是一首流动的诗、一曲悠扬的歌,讲述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难以言喻的宁静与美好。
我们深切感受着,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林间小径,万物似乎都在这温柔的呼唤中缓缓醒来。露珠在嫩绿的叶尖上跳跃,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如同夜空中遗落的星辰,又似是大自然最纯净的眼泪。鸟儿们开始欢快地歌唱,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动听的晨曲,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唱出我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次步入密林深处,仿佛踏入一个神秘的世界。高大的树木挺拔而立,它们的枝叶交织成翠绿的穹顶,遮挡住大部分的阳光,让斑驳的光影在地面上跳跃。这里是生命的乐园,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只昆虫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故事。松鼠在树枝间灵活跳跃,山鸡在田埂边啼鸣,野兔在沟壑边吃草,它们都是大自然最纯粹的生灵。
透过树林的间隙,可以望见村里的街道,只露出烟囱的屋顶,以及东一处西一处的墙角。再远一些的地方是镇驻地,那里有漂亮的楼房和信号塔尖。整个村庄被连绵起伏的绿色山丘包围着,像一幅风景画。林中不同种类的树有着不同的色调:榆树的绿色既明亮又深邃,那些由高处的外层枝条构成的树梢以蓬松而又新鲜的姿态向四边落下,宛如花环般饱满;杨树的身姿则总是那么肃穆,此刻太阳为它那些鲜嫩的树叶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将它们装点得富丽堂皇。我继续向山坡上走去,发现自己正置身在优美风景所特有的那份妩媚之中。一片绿色的田地被道路分成两半,右半边被树篱和树木围绕着,房舍不规则地散布其间,尽头是由两行挺拔的杨树夹成的一条林荫路;左半边的景致更胜一筹,池塘边的房子和菜园缓缓延伸到玉米田和草地。这片田地便是周遭景致中最漂亮的部分,一半都被低矮的金雀花覆盖着,那些金色的花朵尽情地反射着落日最后的几抹余晖。
树林外,村落依山傍水,柏油路蜿蜒曲折,新式平房、洋楼和老屋,显得有些不协调,但与远处的山岚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温馨而古朴的画。村民们世代守护着这片土地,这片树林,他们敬畏自然,遵循着古老的农耕智慧,春种秋收,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屈绍龙,山东邹城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散文》《山东文学》《鸭绿江》等,著有散文集四部,长篇小说《血洒凫山》,曾获乔羽文艺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作品多次入选选刊和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