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2025年1月下半月刊|李兴艳:一个人,一口井,一座城
秋日傍晚,在新疆南天山脚下,库车山前一个高高突起的土台上,一只沙狐揣着两只手懒洋洋地趴在太阳的余辉里,天边的霞光铺满它的全身,给它镶了一道金边,浑身黄褐色的毛发中浮出一层红褐色的绒毛。它微微眯着眼睛,短脸尖吻,细长的眼线飞向两侧鬓边,很是俊俏……霞光一点点沉下去,忽然它睁大了眼睛,喔!那是一双异瞳,一只琥珀色,一只天蓝色。“啊--呜--”那沙狐忽然一跃而起发出一声号令,只见它周围的崖穴里瞬间涌出十几只大大小小的沙狐,跟着它向山下奔去,山坡上飘起一阵杂乱的烟尘。它叫大克拉,这名字是不远处的塔里木油田克拉采油气管理区克深处理站的石油工人给它起的,这里是它们的“沙狐城”,它们现在要去克深处理站晚餐啦。
1
沙狐大克拉率领它的家族沿着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克深区带一路飞奔,这片区域它太熟悉了,它从小就听着家族里的前辈们讲着代代相传的塔里木油田的故事,一直到它自己看着这里一个接一个的油气井开发,一条接一条的输气管道从地底穿过,一路东去。没过多久,它们就经过西气东输“功勋井”克拉2井的井场。
“刺破青天锷未残”,库车是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龟兹国故地,如今天沧海桑田,库车山前有一片几百公里长的山前库车坳陷地质构造叫“秋里塔格”,维吾尔族语的意思是:黄羊和雄鹰都过不去的地方。这里地表冲沟纵横,“刀片山”矗立,而油气资源就隐匿在高温、高压的地层深处,人们常用“构造带弹簧,圈团带轱辘”形容它的行踪莫测,由于地貌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勘探困难,中外地质学家普遍认为这里是世界上勘探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将其称为“生命禁区”和“勘探禁区”,克拉2井就得之于这千难万险之中。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勘探工作者为了不辜负党的嘱托,为了祖国能够摆脱“贫油”的帽子,百姓能够用上便捷的能源,他们奋不顾身“六上塔里木”,勇闯禁区,风餐露宿,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资源勘探。他们的足迹纵横在荒漠间,双脚丈量着沙漠戈壁的每一寸土地。期盼与失落轮番上演,激情与寂寞撕扯相伴,这些年轻的生命面对枯寂的荒漠用钻机的轰鸣与大地对话。
库车地区呈现大量的雅丹地貌,那是古湖泊干涸之后,致使地面龟裂,经长期风蚀后,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原来,这里在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它也曾碧海连天,繁盛热闹,但大自然的造物之手把它慢慢托举成为高山,它和它孕育的那些生命一点点干枯,它不甘,愤怒,咆哮,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接受并沉睡。然而这片凝固的大海,如今终于在中国石油人无数次呼唤中苏醒了。
终于,石油人聆听到了来自大地深处的回音!1998年9月,在塔里木油田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特高压、特高产、特高丰度、整装气田-克拉2气田,实现了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首次重大突破,它直接促成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立项,并于2004年9月1日从塔里木油田正式向上海供气,这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然而,单靠克拉2一个气田是无法长久保障东部用气的,于是塔里木油田组织技术力量开始实施在“克拉周边找克拉,在克拉之下找克拉”的战略计划。2008年以来,他们挺进超深层,发现了克深2、克深8等12个气藏,拉开了库车坳陷超深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序幕。到2017年,在克拉苏构造带东部形成了第一个万亿方大气区——克拉-克深大气区。2015年7月29日,克深处理厂在经过400余天建设后正式投产,是亚洲当时单套处理能力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成为西气东输工程的产气大户。
克深辖区单井共一百多口,那就是一百多座宝藏。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深地油气富集区,但是看着这么多油气资源想拿到手却不容易,他们心怀“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火热豪情,在荒漠中开掘一个个气藏。沙狐大克拉还听过塔里木油田“两个班组长竞赛”的故事。
话说为了克深气田建设计划,克深管理站采气工程部徐明军和克深采气队长郑保领成立了劳动竞赛小组,每组4个人,看哪个井场建设进度快。这两个组从此就天天驻扎在井上,协调建设单位、追赶施工进度,严控工程质量。那段时间他们只有早餐在营区食堂吃,中午和晚上都是在工地吃工作餐。工地上风沙大,大家经常席地而坐,一口沙,一口饭,边吃饭还边讨论施工,时而还有工友唱民歌助兴。
“一碗那个羊肉泡白菜,把咱的任务拿回来,我小那的哥,把咱的任务拿回来;一盘那个羊肉炒焦了,把咱的名声扬高了,我的妹妹哟,把咱的名声扬高了……”
枯寂荒凉的库车山前传来几嗓子陕北民歌,粗犷火热的歌声在茫茫红石林中回荡。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团火,青春的激情在和塞外艰苦环境的屡次交战中更加酣畅昂扬,
说是说,唱是唱,竞赛可是认真的。有一次现场急需的节流阀只到了六只,于是郑保领和徐明军两人商量好,两个组各拉回三只。但每口井要用两只,三只节流阀也只能满足一口半井的需求。
夜幕降临,黢黑的夜色里,只见一个随车吊慢慢驶进了徐明军那一组的工地上,几个黑影一阵手脚麻利地操作后,又悄悄驶向了郑保领那一组的工地……
第二天一早,徐明军发现工地上那只还没有使用的节流阀竟然不翼而飞了,他正纳闷呢,一只节流阀800多公斤,这荒山大漠的谁还能把它给偷了?正在这时传来消息说,郑保领那一组又投产了一口井,他立马反应过来,气势汹汹地跑到郑保领的工地上准备质问一番。
郑保领一见到他,一把拉着他的手哈哈一笑说:“兄弟,顾大局,顾大局哈!咱是为了全站的上产着想,那一只放你那里反正也用不成,还不如给我们,咱们站就可以多投产一口井对吧……”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两人平时就是好兄弟,而且都是为了全站的投产,徐明军笑着飞起一脚踹郑保领屁股上:“今天来的生产物资我们组得多分一份!”
“行行行,今天你们多分一份。”郑保领拉起徐明军一起去看刚投产的那口井,两个人都像得了个胖娃娃似的脸上乐开了花。
在你追我赶中,这两个竞赛小组把原本单井建设周期二十天,压缩到了十五天,平时一个组一天投产一口井,而他们一个组最高一天投产了三口井。他们用激情与豪迈不断战胜茫茫大漠的荒凉与寂寥,这就是塔里木油田的采气人:“一身红装一片馕,一骑皮卡尘飞扬,明月铁树斜孤影,气鸣油潺醉籁章。倚地撷枝戏蝼蚁,乐将馍羹喂狐狼,井场犹记家有室,且把戈壁当故乡”。
2
克深13区块是国内最深、压力最高的气藏,埋深近八千米,属于超深层、超高压气、超高温的“三超”气藏,当时是国际少有,国内仅有。井口压力超过110兆帕,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从压力高度来说,一兆帕相当于101米水柱高,110兆帕,相当于1万米高;若是用压力的重量来讲,1兆帕相当于10公斤,110兆帕,相当于1100公斤。深井采油气,犹如虎口夺食,火中取栗。一旦发生设备刺漏,相当于1100公斤重物击打在人的身上,会造成人员的瞬间伤亡。
没有现成的经验,看着产量干着急拿不到,怎么办?克深处理站经理、党支部副书记黄钟新当时担任试采队长。他带领全队12个人,夜以继日研究采集工艺。当时还没有配套井场,他们选择使用地面队替代;没有配套管线,就自己建设临时试采管线,通宵达旦鏖战。经过数百次工艺安全分析、应急演练和模拟开关操作,他们制定了140兆帕两极采气节流工艺,将运行压力控制在了14兆帕,输送至集输系统。在半年的攻关和准备后,克深131井终于投产成功,2018年5月,这个区块4口探评价井全部投入开发。克深13区块实现提前投产,每日贡献产量125万方,创造了国内压力最高,埋藏最深,试采投产最快的气藏,后来更是成为国内“三超”气田高效开发的典范和样板。
克深处理厂正式投产后令人欢欣鼓舞,但仅仅在运行两天后,单套装置的处理量就锐减到200万方,而且什么原因导致尚且不明,必须紧急停产检修。眼看着天然气处理不了,运不出去,所有人心情都异常焦急。在这个紧急关口,克深处理站党支部书记、副经理浦硕和3名同事主动请缨解决这个难题,为了找到答案,他们成立了攻关“尖刀组”,干脆把床铺搬到处理站主控室。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他们终于发现克深气田天然气组分不规律,环烷烃组分容易析出结晶体,也就是蜡堵现象阻塞管线阀门,降低了天然气通气量,进而影响天然气处理量,还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历经了195天联合技术攻关,他们研发出了“注油溶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生产难题,实现了天然气处理装置“提能力”“降成本”双丰收,并在全油田推广。多年来,克拉采油气管理区瞄准克深气田超深层开发这一难题,持续攻关探索,形成了8000米级超深超高压气藏开发配6大系列技术,引领超深层天然气开发技术持续进步。
在天然气保供上,塔里木油田每年冬天都会面临一次“凛冬大考”。2021年4月2日,一场60年不遇的暴雪袭击了克深气田,茫茫山峦一夜间就被铺上了近半米厚的大雪。时任克深8采气作业区副经理的邬东辉和技术人员们彻夜都守在主控室,以便出现异常能够第一时间处置。凌晨5点,主控室里刺耳的设备警报骤然响起,此起彼伏,大面积网电故障报警。
“我的天啊!生产异常!”邬东辉条件反射地跳起来,这可是涉及50口井,每天2320万方产量的大事。
“快!全部去现场!”邬东辉第一个跑到主控楼的大门那里,开门后发现,齐膝深的大雪已经把半个门给封住了,更不敢想像工地上得有多厚的雪。
他们刚出公寓不到五公里,皮卡车便趴在了雪窝里,面对没过膝盖的大雪,大家没有一丝犹豫,当即徒步前行。他们一个紧挨一个,互相拉扯着,喘着粗气,咬牙坚持。这段不到三公里的路程,愣是走了两个多小时。他们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一米一米艰难前行,一根一根电线杆排查,终于在24区块找到了故障原因,解除了险情。保障了西气东输沿线企业和居民冬日“暖流”源源不断。
沙狐大克拉的队伍跑累了,停在24区块的一棵“采气树”下休息。这个“树”可不是真正的树,而是井场里的采气装置。石油人称其为“树”,沙狐大克拉觉得真是妙不可言。
你看,在这无树无草的荒漠石林上,只有那些采气装置像一棵棵树一样挺立着,呼吸着,呈现着蓬勃鲜活的气息。这些采气树扎根于地下,深入地底几千米,然后通过这些根,把气带出来。每个采气作业区就是一片“采气树”的森林啊,每一棵采气树下面就是一口井,平均一个人管理一口井,这里一口井的采气量可供一座340万人口的城市使用。“一个人,一口井,一座城”,多么豪迈的誓言,就这么牢牢地刻在这些石油人的心间。
3
天色渐黑,起风了。
沙狐大克拉祖祖辈辈生活在库车山前,在这里风沙太常见了。当地的民谣唱道:“大沙漠里有风精,五级六级不算风,七级八级是小风,十二级大风也普通。”但当它们快接近克深处理站时,风就明显地小了很多。在这片荒滩戈壁之中,一片片绿洲正在悄然生长,慢慢壮大,是它们为这个地方挡住了风沙。
2013年,随着克深气田的开发,塔里木石油人来到了这片荒滩戈壁上,建起了我国首个超深气田,同时也种下了绿色的种子,慢慢铺开了绿色画卷。克深处理站的树虽然不高,但每一棵树都像塔里木石油人一样有一种不向沙漠屈服的精神,它们在戈壁砾石下根系不断深扎,就像英勇的战士在炮火中不断挺进。
沙狐大克拉最喜欢管理区的小花园,它曾经被石油工人们收养在这里。那时它还小,在一次跟妈妈外出觅食时遭到灰狼的攻击,搏斗中它的腿被灰狼咬掉了一大块皮肉,妈妈为了救它不幸被灰狼咬成重伤,要不是妈妈拖住灰狼,它可能也被灰狼吃掉。它那会儿被吓傻了,妈妈罹难前用尽最后的力气朝它大喊:“孩子,快跑呀!去找气田的石油叔叔,他们会救你的!”于是它才反应过来,顾不得伤痛一路狂奔向克深管理区跑去。它很熟悉那里,管理区的石油工人常给它和妈妈留吃的。
那是一个早晨,只见一缕缕阳光牵着丝,照在林间的树叶上、花瓣上。早起的小鸟,调皮地在林间嬉戏,打翻了刚刚凝聚在嫩绿叶尖上的晶莹露珠。灌木丛中,各色花朵竞相绽放,吸引着蜜蜂和蝴蝶的造访。还有一只环颈雉在这里安家,只见它踱着方步,一路穿过青杨树林、榆树林、苜蓿地,自在地散着步、唱着歌。
“快看,园子里来了一只小狐狸!”
“莫叫,莫叫,不要惊吓到它,你看它的腿好像受伤了。”
两个身穿红色工装的中年男子出现在灰狐大克拉的眼前,温柔的声音抚慰了它,其中一位男子认出了它,轻轻地摸着它的头问:“是你呀小狐狸,你妈妈呢?”
它温顺地抬起小脑袋,眼泪汪汪地轻轻蹭了蹭那位男子的手,十分伤心委屈,“嘤嘤嘤……”地叫着。就这样它在这个园子里待了两三个月养伤,这里的石油工人们每天都定时来轮流投喂它,它就在这里过了一段时间饭来张口的日子。而且他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大克拉。因为它那对异瞳一只像蓝钻,一只像黄钻,还因为塔里木油田有一个“功勋井”克拉2井,有了克拉2井才有了克深气田。沙狐很喜欢大克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闪闪发光的感觉,念起来就想起这些温暖可爱的石油人。在小花园里养伤的日子里,它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那是这里的石油工人在野外作业时陆续救助的黄羊、小骆驼、小狗……那些石油工人一有时间就来照顾它们,小花园快成沙漠动物园了,越来越热闹。后来沙狐大克拉长大了,虽然石油工人把它放归到“沙狐城”,但它仍然会在上夜班的石油工人们吃宵夜时准点来到处理站,他们也一直惦记着它,会给它和小伙伴留吃的。
时光荏苒,绿色绵延。沙狐大克拉是塔里木油田生态绿化的见证者。“盐碱地、戈壁滩种树难如水中绣花”,克深处理站的绿化经历了经费不足、高温、缺水、管理经验缺乏等各种难题。2017年甚至因缺水造成了小区块零成活的现象,但他们反而越挫越勇:“克深气田世界级的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难题都难不倒咱们石油人,在这盐碱地和戈壁滩种树也难不住咱们!”。他们经过精心规划,采用“引河水上山”的方式为园区草木引来了救命之水,也开启了园区“农林牧复合生态园区”建设的新蓝图。现在的克深园区已经从没有一棵树的戈壁滩,长成了面积超11万平方米的小绿洲。寒来暑往,园区里的树木撑绿一片蓝天,守护着天然气安全平稳生产,描绘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生态画卷。
自从塔里木油田在新疆扎根之后,尤其是在西气东输八千里工地上,被反复提得最多的一个词是“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塔里木油田一直坚定地奉行生态发展理念,油田建到哪里,一片绿洲就生长在哪里,二十年来,共绿化荒漠和戈壁4171.34公顷。
在西气东输工程中,为了保护野骆驼自然保护区,施工单位经过反复勘察和论证,将原本取直的管线向北平移200公里,因此增加投资也在所不惜。塔中植物园里几百种植物相继落户,为新疆沙漠树种的科研提供了育苗基地。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西气东输漫长的管道线路上建有各种工作场站达200多座,每一个都堪称“花园场站”。
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两边绵延522公里的绿色屏障如生态卫士一般为公路保驾护航。塔里木盆地沿途的戈壁和沙漠上碱草泛起生机勃勃的绿色,驼群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悠然自得地吃着野草,偶有小鸟在它们身上轻轻驻足,它们也不烦不赶,相安无事。司机小房说,这些都不是野骆驼,它们的主人把它们放养在戈壁滩上,它们就自由地生活、繁衍,不用人管,更不用人操心。
哦,沙狐大克拉和小伙伴们还去过迪那采油气管理区,它们品尝过迪园里甜甜的枣子和葡萄,在迪湖里嬉戏,喝过迪泉哗哗流淌的清水。它就在想,这些石油人面对困难时有多么铁骨铮铮,心底里其实就有多么柔软浪漫,他们能找油采气,也能写诗种花造湖,他们是最浪漫、最豪迈的诗人!他们最最豪迈浪漫的诗句就是:
一个人,一口井,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