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博物馆长是琴师
来源:天山时报 | 王安润  2025年02月18日08:48

他一手创建的“心祖博物馆”,被命名为自治区特色博物馆,成为收藏新疆古老乐器全国第一人;他是颇有建树的口腔科大夫,编著的语言工具书正式出版;在自治区音乐大奖赛中,他夺得非专业组都塔尔演奏金奖。

他叫王心祖,地地道道的兵团第二代。

刚刚20岁那年,他去了一个维吾尔族居多的小乡村当知青。

劳动之余,王心祖发现,这里的男女老少非常乐观,即便是挖渠这样高强度的活。那时,村子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伴着琴声和手鼓,一幅乡村夜炊图牢牢刻在王心祖心头。

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这个小村落就是缩影。

与村民们朝夕相处,语言不通,你寸步难行。劳动间隙,极富语言天赋的王心祖如饥似渴地学习维吾尔语言。不久,乡亲们发现,这个知青点里最俊俏的小伙子,能用维吾尔语和他们打招呼、拉家常了。村里的麦西来普舞会上,他勇敢地上场了。

一个时期,热瓦甫成了王心祖的最爱。村里的头把热瓦甫手,被王心祖缠的没有办法,就答应教他。仅半年时间,王心祖已可以端坐在村里的麦西来普晚会上。

回到知青点,伙伴们都围上来问他,啥时候学会了热瓦甫?王心祖神秘地一笑,回答道:天机不可泄露。

一双漂亮的眼睛在王心祖身上瞄了好久了,他浑然不知。这双漂亮的眼睛属于村花古丽,她能歌善舞,聪明伶俐。直到村里最受人尊敬的大叔卡斯木走进知青点,说出原委,王心祖才恍然大悟。那一刻,王心祖满脸绯红。他的脑海里立即跳出父亲——一位医疗战线老兵的叮嘱,打好事业功底为上!

古丽是个好妹妹,多才多艺,仅此而已,其他的,从来没有想过。面对刚刚20出头的王心祖的坦诚,卡斯木大叔格外高兴,更加喜欢这个性格开朗、勤快利索、能歌善舞的知青了。

一纸通知召他回库尔勒市时,两年的知青生活结束了。

夜里,王心祖心里涌起无数感慨。720多个日日夜夜,最为刻苦铭心的,莫过于小乡村给他的快乐。

王心祖不知,激情的翅膀就是这个时候,在热瓦甫、麦西来普和维吾尔族村民开朗性格熏陶下,孕育而成并“嫩芽出土”,直到历经风雨展翅飞翔。

主业——第二师库尔勒医院门诊部口腔科主治医师,他干的风生水起。

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一样不差。当“第二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称号落下,父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父亲、他、姐姐,同在一所医院,一个典型的医学世家正绽放着令人羡慕的花瓣。

可许多事,总是在顺风顺水时出现意外。领导在大会上痛批名利思想,那一刻,所有目光都对准他这个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盛怒之下,王心祖将辞职字条送到主席台上……

这年他42岁。闷闷不乐的生日,让一家人都不爽。一把热瓦甫被摇摇晃晃的儿子拿到王心祖面前。顿时,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年那个小乡村——孕育他激情翅膀的地方。

热瓦甫的旋律驱散了笼罩在全家人心头的阴云。王心祖恢复了昔日活泼开朗的状态。

王心祖口腔医院落成。事业,在另外一个跑道上开始起步。转眼间,就成为梨城库尔勒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父亲不再责怪他,姐姐不再埋怨他,同事们不再为他的医术惋惜。

热瓦甫旋律在家里响起,成了常态化。不仅如此,他还以萨克斯手的身份,频频出现在一些演奏场合。

他庆幸,自己毫不犹豫地跻身于知识青年行列,不然,激情的深刻内涵是无论如何也体味不到的。在一次父亲老战友的葬礼上,他的精神接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那天,葬礼进行到尾声,是让亲人和战友们肝肠寸断的时候。逝者是和父亲一道,同是进军新疆的老兵,几十年戎马生涯和建设岁月过后,留下的,就是这十几枚军功章和打着补丁的旧军装了。这些,是历史的积淀,更是一路走来的逝者累累功勋的有力见证。现在,就要与逝者一道随烟而去?

“不能烧!”王心祖从心里喊出了这个声音。逝者亲属万分悲痛地说:还是烧了吧,留着伤心……

王心祖说:叔叔的军功章和旧军装不能烧!请相信我,让我为你们保管吧……

这次葬礼后,王心祖小心翼翼地保存好逝者的遗物,开启收藏红色遗物之旅。

在库尔勒殡仪馆,经常有这种情况,在一些素不相识人的葬礼上,王心祖比逝者亲人们哭的还伤心。焚烧遗物时,他就站在焚烧炉旁,将一些革命前辈的遗物抢回来。

有人对他的举动很不理解,甚至挖苦。王心祖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你不懂,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其实,8岁,他就收藏了一本油印歌本。这得益于母亲影响。母亲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人。那时候,物质匮乏、生活艰苦,有收集东西习惯的母亲,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掉。油印歌本后,可能用得着的东西,王心祖就存起来。连环画、像章、奖状、证书、缸子、乐器……

渐渐,王心祖的老革命衣物和用品收集工作得到社会理解和支持,一些家庭自觉自愿把物品捐赠给他。

十几年下来,居然有几万件了。

2012年,经过7年的奔波,在一片盐碱地上,王心祖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馆。

此时的他,瘦脱了相,面对亲朋好友,他道出了自己的初衷:我创建博物馆,是为了让所有的收藏品各自找到归宿,让红色基因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展馆,一代伟人的雕像、画像、著作、照片达200多件,令人肃然起敬。

《革命红色搪瓷缸》展馆,印着各种口号、标语的搪瓷缸子达4000多个,令人眼花缭乱。这只是他收藏的40%,每只搪瓷缸子都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流金岁月》展馆,分“团结就是力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向雷锋同志学习”5个单元,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等老物件,共计有550件。

在这个展馆里,脚踏式缝纫机、木质脸盆架、木方桌、长条凳、老式铁皮保温壶、伸出长长天线的老式黑白电视机……利用实物与背景墙相结合,打造的怀旧生活场景勾起人们很多回忆。

夕阳西下,最后一批参观者离去。疲惫不堪的王心祖一屁股坐在展馆的台阶上,思绪情不自禁地回到了当年的那个小乡村。既然是博物馆,就应该尽量丰富多彩。乐器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乐器更是古老而博大精深。为什么不把新疆古老乐器的收藏做起来呢?

这时,工作人员给他取来了热瓦甫。他冲工作人员会心地一笑,手指在热瓦甫上熟练地弹奏起来。几乎,送走最后一批参观者,他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来晚霞的。

自从那个小乡村,给予了他关于维吾尔族文化,诸如语言、乐器、舞蹈等启蒙和启示后,他对激情一词的研究从未放弃。他认为,激情来自文化,没有文化底蕴的激情是苍白无力的。他尝试着,做了几件文化大事。

1999年,一本《学广东话不求人》的小册子,引起在广州某医学院进修口腔专业的王心祖关注。他想,如果用这样的方法编辑一本《学维语话不求人》和《学汉语话一点通》会怎么样?

在那个小乡村激发的兴趣,特别是在华山中学两年新版维吾尔语学习打下的基础发挥了重大作用。王心祖用一年多时间将维汉速成口语丛书编辑完毕。为了提高丛书的发音准确率,王心祖多次到喀什找到当地十多位著名的维吾尔语专家请教。专家们观点各异,使王心祖陷入了迷茫之中。怎么办?冥思苦想多日,他茅塞顿开!维吾尔语应该也有中心语言,就像中华民族通用语言的普通话。王心祖以维吾尔语中心语,解决了发音问题,使丛书具有了一定权威性。

既然是学习工具书,就要像汉语字典一样,方便学习,便于练习,好查找,好读,好写。王心祖没有急于出版已经编辑好的丛书。而是数次往返于喀什、和田,访谈、求教、收集、整理书本里找不到的语言文字资料……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剑出惊天!2009年,《学维语话不求人》图书出版刊号获得批准,即将出版。

王心祖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维吾尔族长者题个词,这本工具书岂不更有意义?说干就干!

丛书样本辗转反侧,送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手中。没想到,几个月后,题词居然出来了——

双语学习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加强民族团结,是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为此,我们要拓宽视野,大力支持和推广双语教育,为提高各民族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2012年3月,《学维语话不求人》出版发行。没想到,《学维语话不求人》和《学汉语话一点通》刚刚面市,就受各民族群众的青睐,第一版4万余册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只好一次次再版,前后印刷五次,发行近20万册。

2014年9月,王心祖向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无偿捐赠《学维吾尔语话不求人》7000册;为新疆第四届亚欧博览会现场无偿捐赠《学维吾尔语话不求人》8000册。在现场,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和新疆卫视的专题采访。

在乌鲁木齐,一对八十多岁的维吾尔族老夫妻对王心祖说:小伙子,我们翻译过《红楼梦》等四大中国名著和许多世界名著,从来没有看到这样详细、实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你解决了维汉语言交流的大问题啊,我们实在佩服你!

之后,王心祖又编写发行了《游新疆说维语》、《速成维语对话》两本书,深受各民族读者的喜爱。

王心祖没有想到,已经具有吉他、萨克斯、热瓦甫等多种乐器演奏经验的他,会在老师面前栽跟头。

那天,他兴致勃勃来到刚刚拜的都塔尔老师——巴州歌舞团乐队队长多力坤家,谁知道,多力坤只字不提都塔尔,居然从乐谱“1、2、3、4、5、6、7”教起。这让王心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挑战。

王心祖的脸上挂不住了,直言不讳地提出:多力坤老师,我不学1、2、3、4、5、6、7,我要学十二木卡姆!

多力坤看了王心祖一眼,随之来了一番“炮轰”:知道吗?你这是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走路还不会呢,就想跑了?

王心祖一愣,心里如一团乱麻。

多力坤的“炮轰”在继续:十二木卡姆是我们维吾尔族最老道的曲子,你知道吗?十二木卡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维吾尔族的文化精髓,它包含了音乐、文学、舞蹈等各类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人民绚丽的生活、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它曲调优美,丰富多彩,演奏技巧复杂多变,是我们最厉害的曲子,很难学会的,一般人是弹不下来的,专业人员都很难掌握。

王心祖坦诚地说:这曲子我非常喜欢,而且我非常喜欢维吾尔族音乐。我不是为了出名,我会认认真真学,好好学,一定会学好的,老师您放心吧!

多力坤没有表态,但王心祖这番话的确有杀伤力。最终,多力坤把《十二木卡姆乐谱》给了他。

王心祖走了,多力坤摇摇头对妻子说:这个王医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没有想到,王心祖早已从牛犊子,成长为一头猛牛了。此时,他按照多力坤要求,先小心翼翼将《十二木卡姆乐谱》保存好。然后,没黑没夜地开始练了起来……

一天、两天……仅仅一个星期,王心祖就可以弹奏了。

多力坤不可思议,对王心祖说:这还了得?你这徒弟我教不了……

虽然是玩笑话,多力坤还是认真教这个高徒。一年后,十二木卡姆的十二支乐曲,王心祖可以弹奏6首。多力坤在心里为自己的徒弟竖起了大拇指。

2000年,库尔勒市维吾尔族音乐爱好者俱乐部成立。协会规定,每月聚会一次,通过演唱、弹奏,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王心祖加入俱乐部很孤单,就他一个汉族。每次聚会交流时,总有人喊着:王院长来一曲,王院长来一曲!

起初,王心祖觉得没有底气,没敢逞强。几次后,俱乐部成员觉得他是不是滥竽充数?这可激怒了王心祖的自尊心。他操起都塔尔,捡最难的《十二木卡姆乐谱》来了一曲,演奏厅里鸦雀无声,之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再聚会时,王心祖的独奏成了一场压轴戏。

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打听到,有位叫穆莎江·肉孜的国家级都塔尔大师,90多岁了,现在伊宁市居住。王心祖便想去拜师学艺,两次专程去伊宁,都被拒之门外。

第三次去到伊宁,王心祖再次敲响了大师院门。家人给穆莎江·肉孜报告:还是那个年轻人,想跟您学都塔尔……

穆莎江·肉孜终于被王心祖诚意感动了,请王心祖进来。他上下仔打量完王心祖后,示意现场弹奏一曲。王心祖忐忑不安地弹唱起来,弹着弹着,深厚的功底回到手指上。曲调悠扬,指法娴熟、流畅……

渐渐,穆莎江·肉孜随着音乐打起节拍来,情绪开始激动。突然,他挥挥手,让王心祖停了下来。握着王心祖的手:你这个徒弟我收了!

穆莎江·肉孜把压箱底的歌谱翻了出来,递给王心祖,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一生弹奏最难的,也是最美的乐曲,你拿去练习吧!

随着师徒之间的时光推移,穆莎江·肉孜对王心祖有了极高的评价。临别前,他取出两把最心爱的都塔尔,签上名送给了王心祖。王心祖仔细一看,其中的一把琴已有120年历史。霎时,王心祖泪沾衣襟。

以后的日子里,王心祖更加刻苦练习。每年,专程去穆莎江·肉孜家汇报演奏,直到老人家95岁离世。

这段师徒间的都塔尔情谊,被人们传为佳话。

王心祖再次打听到,新疆歌舞团有位叫阿不都·热依木的国际都塔尔大师。他信心满满,一张机票飞到乌鲁木齐。没有想到,两次专程拜师,都吃了闭门羹。

阿不都·热依木认为:一个医生,一时心血来潮,练练弹奏玩玩而已。

便让学生送给王心祖一盘自己演奏录音带,打发了事。

王心祖将录音带小心翼翼地放进提包,打道回府了。

刚刚落地,朋友的电话就到了:这么难的曲子,你能练的出来吗?

王心祖回答道:有难度,我王心祖才有兴趣!

这天晚上开始,他戴着耳机开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听录音,手里也跟着走。

五年过去了,王心祖居然把阿不都·热依木录音带里的曲子弹奏了下来。成功那天,王心祖破例喝了一口酒。望着丈夫脸上荡漾起的兴奋,媳妇彻底放心了。

王心祖信心满满地来到乌鲁木齐,可阿不都·热依木依旧不露面。

采用迂回战,终于打听到了阿不都·热依木侄女的电话。侄女被王心祖感动不已。在电话里对叔叔说:一个库尔勒的医生,五年时间,能把你的乐曲演奏下来,多么不易啊……

阿不都·热依木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你说什么?是那个叫王心祖的医生吗?

侄女说:还能有谁呢?

第二天,王心祖叩开了阿不都·热依木的家门。

阿不都·热依木一点也不含糊,递给王心祖一把都塔尔。王心祖知道,入门考试开始了。

弹着弹着,阿不都·热依木坐不住了,直截了当地说:这、这?开什么玩笑!我这曲子已经创作十八年了,我们歌舞团乐队的教授、专家,没有一个人能把这首曲弹下来,也没有一个人敢弹我的曲子。真不敢相信,我的曲子还真有人敢弹?

从这天起,阿不都·热依木把王心祖请到家中,手把手传授都塔尔弹奏的秘诀,热情地讲解自己创作乐曲的结构、情感表达意图、演奏方法,王心祖得到了真传。

一天中午12点多,王心祖的手机响了。

阿不都·热依木急切地说:心祖,今下午四点,你赶到我家来,我有重要事给你说。

下午四点半,王心祖准时赶到阿不都·热依木家中,倒茶递水果让座,这让王心祖一时间不知所措。

阿不都·热依木说:心祖啊,我招了五个徒弟。你是我唯一的,也是年龄最大的徒弟。其他的,都是博士和硕士,在国内外音乐届有一定名气。今天,我要把我所有的曲谱赠送给你,希望能帮助你的技艺提高,更希望你能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挥作用,做出你的贡献!

王心祖深知老师的用意,但阿不都·热依木演奏的都是高难度曲目,目前能够顺畅地弹奏才七首。自己能担得起这艰巨使命吗?

按照惯例,王心祖汇报演奏。听完演奏,阿不都·热依木坦诚地对王心祖说:大徒弟,你是最勤奋、最用功、最有成效,也是我阿不都·热依木最喜欢的徒弟!

不久,新疆第四届音乐大奖赛举办。

经过激烈角逐,王心祖获非专业组都塔尔金奖;曼苏尔江·艾尼瓦尔获专业组弹布尔金奖;两人获得专业组乐器合奏银奖。阿不都·热依木乐不可支,到一定场合就夸自己的爱徒。

消息传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文艺界产生了巨大轰动。

2017年,新疆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彩排现场。

十几位来自基层的民间达人,一起表演歌曲和戏曲反串节目。王心祖和曼苏尔江·艾尼瓦尔用都塔尔演奏的《罗布淖尔民歌》,配合默契,乐曲柔美动听……

不久,尉犁县举办《罗布淖尔的回响》大型音乐晚会。

排练前,自治区音乐家协会主席、新疆歌剧院院长努斯莱提·瓦吉地宣布:《罗布淖尔回响》音乐晚会,王心祖为首席都塔尔演奏……

乐队一片哗然。

努斯莱提·瓦吉地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谁都也别说了,首席都塔尔就是王心祖!

结果,《罗布淖尔的回响》大型音乐晚会获得圆满成功。

新疆电视台的记者采访王心祖,他说:为了表示谢意,请允许我用热瓦甫为你们演奏一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好吗?

记者们激动得鼓起掌来。

新闻专访里,王心祖的话,句句带有真情实感:做为新时代的新疆人,我热爱这方土地,热爱各族人民,热爱民族音乐。我有责任、有义务把新疆优秀的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下去,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新疆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星期后,《中国音乐报》头版刊发通讯《罗布淖尔的回响》,作者:王心祖。王心祖把报纸剪样寄给了努斯莱提·瓦吉地主席留存。努斯莱提·瓦吉地看后,若有所思,喃喃道:看来,无论什么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王心祖用维汉两种文字编辑成册的《罗布淖尔民歌》已经送审,即将出版。

在这些文化事的基础上,王心祖收藏新疆古老乐器是顺理成章的事。

博斯坦村,隶属和田市策勒县古勒马其镇,距乌鲁木齐市1600多公里。此时,一位大爷和一位大叔,怀抱都塔尔深情地弹唱,大叔就是王心祖。

弹唱完毕,王心祖直奔主题:大爷,我特别特别喜欢您手上的那把琴。

大爷神情紧张起来,把琴往怀里抱了抱,没有说话。

王心祖继续说道:能不能把您的热瓦甫卖给我,我把它收藏起来。

大爷没有正面回答,却说:这把琴啊,是我爷爷的爷爷传给我的爷爷,爷爷传给我的爸爸,现在传给我……

王心祖张开嘴,刚想说话,便被大爷挡了回去。

大爷的话在继续:这把琴像我的生命一样。每一天天一亮,我对着升起的天阳弹唱,对着大山唱,对着草原唱,对着我的牛羊唱,也对着我的老伴儿唱……

王心祖陷入了沉思。

大爷还在说:我开心时唱,悲伤时,还唱。这把琴是我的魂,如果没有了热瓦甫,我的生命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我不能没有它……

泪水滴在了热瓦甫上,苦涩却从王心祖心里升起。

这把热瓦甫产自若羌、且末、于田、民丰、策勒县一带,其他地方没有这种乐器,现在的市面上非常罕见。如果不把这把琴收藏起来,一旦失传,再也无法复制。

大爷的老伴把馕端上炕桌,示意王心祖喝茶吃囊。

王心祖心里想着那把琴,便不经意地说:大娘,不用了,我们吃过饭来的,马上就要走!

大娘居然抽泣起来,擦着眼泪说:不吃我家的馕,不喝我家的茶,是看不起我们……

王心祖赶紧拿起玉米囊掰了一小块,放在嘴里咀嚼,并呷了一口茶水。

大爷和大娘高兴了。

王心祖从怀里掏出一百块钱双手递给大娘,说道:亲爱的大娘,我来自库尔勒,看到您和大爷像亲人一样。您和大爷身体都很健康,我很高兴。这钱,您先拿上,给孙女买一些学习用品,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大爷望着大娘欲言又止。

王心祖拉着大娘的手说:大娘,大爷那把琴,现在外面已经见不到了。我想把这把琴收藏起来,好好地保护它。还想啊,把这把琴和大爷唱的歌拍成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让全国的人看到这把琴,让全世界认识这把琴,听到大爷的歌。好吗?

大娘高兴起来,大声喊道:老头子,把琴给他!让他替我们保护起来……

大爷用袖子擦了擦都塔尔,恋恋不舍地递到王心祖手中。

王心祖接过琴,以维吾尔族最高礼节深鞠一躬,上车离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民族乐器越来越少。

民间艺人要么舍不得卖,要么等着卖个好价钱。

策勒县古勒马其镇有把年代已久热瓦甫,据说已有200年的历史,音色特别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可王心祖一行刚住进小镇,热瓦甫的主人便锁上大门,匆匆离去。

时隔两个月后,王心祖听朋友说热瓦甫的主人一家在,便立刻驱车前往策勒,连夜赶到小镇。当他和村委会主任一同将热瓦甫的主人堵在家中时,主人甩出一句话:我的热瓦甫不卖!

王心祖又一次无功而返。

第三次,王心祖来到镇上,在巡诊活动的同时,捐献物品、衣物35吨。乡亲们得知消息后,从四面八方赶来,排起的长队足有上千米。

这时,王心祖和村党支部书记再次来到热瓦甫的主人家中。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思想工作,热瓦甫的主人喝了口茶,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我们家是热瓦甫世家。我爷爷的上辈不知道,只知道这把琴从我的爷爷传给我的爸爸,再传到我的哥哥,现在传到我这里,已经一百多年了。

村党支部书记拉着他的手说:大爷,如果这把琴只放在您的家中,是不是只有您一家人看啊,最多也是我们村里的老乡们看啊。

热瓦甫的主人点点头,看了看王心祖,没有说话。

村党支部书记继续说:如果,让王院长收藏起来,就可以让全疆的人看到,让全国的人看到,您说是吗?

热瓦甫的主人被说动了,但还是有点舍不得地说:书记说的很好,我没有意见。可王院长拿走了这把琴,我的爷爷、我的爸爸、我的哥哥,眼睛没有了,他们再也看不到了,我会很伤心的。

王心祖有把握地说:大爷,您请放心,你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回去后,我刻在琴面上,放在我的博物馆里,让更多的人知道您和您家族的故事。

热瓦甫的主人点头了。

十几年间,王心祖算了一笔账。每收藏一次民族乐器,大约要花费20多万元;已累计向岳普湖县捐赠物品30吨、且末县捐赠衣物45吨……

甘苦换来事业兴。“心祖博物馆”已收藏新疆古老乐器近400件,王心祖成为收藏新疆古老乐器全国第一人。

2022年5月,“心祖博物馆”被命名为自治区特色博物馆。

2024年金秋九月,一个特大喜讯传来,他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光荣称号。此时,他正对一批参观者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我一定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

参观者报以热烈的掌声。王心祖心潮澎湃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炊烟袅袅、琴声不断的小农场。

是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永续繁衍的血脉,更是根植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的参天大树。

传承和保护,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