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新大众文学在新传媒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网络文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传媒时代创新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是新大众文学的重要载体,是新大众文艺的重要源头。网络文学及其为IP全产业带来的核心动能,让网络文学以新大众文学的形态在新传媒时代承载了文学艺术的使命,其意义远远大于网络文学自身。伴随网络文学内容生态进一步优化, IP改编互为增效,大众化与精品化融合发展。网络文学,成为新大众文学在新传媒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网络文学全面体现了大众化
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大众文艺始终是一股强劲的文学力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随之发轫,其民间性和草根性裹挟着蓬勃向上的力量,迅速成为互联网为载体的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创新现象。网络文学作为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下文学大众化的成果,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流量小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罗森的《风姿物语》为标志,随后成熟于新世纪初,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以2003年建立起付费模式为分水岭。自此,大众化的网络文学,在百年大众文艺和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大众写、写大众、大众传播”的新的文学形态。12年后的2015年,被公认为网络文学的IP元年,自此,网络文学的大众化传播赋能影视、游戏、动漫等IP文化产业链,新大众文艺群体和互联网传播的新型文学样式进入主流化视野。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创作类型更加丰富,现实题材创作得到空前重视。
2000年初,网络文学走出国门,得到海外读者大众的青睐,并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从实体版权授权输出,到作品及IP文化产品的网络视频传播,再到产业化布局联动,网络文学构建起渐趋完整的海外版图。如今,中国的网络文学带动培育了多达几十万的海外本土作者,一边阅读着中国网络小说,一边模仿着创作。这幅图景,几乎存在于世界各地。大众参与,全球共创,受众最多,覆盖面最广,网络文学成为大众化与国际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名副其实地成为新大众文学国际化的最为重要的力量。
网络文学因其大众化特征,使其生产、传播与接受形成了典型的三元鼎立格局。作者、作品、读者,在相对自洽的模式中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当然是作品。网络文学创作的大众化,决定了其IP文化产业的兴盛发展。作者也是读者、读者也是作者的现象在网络文学创作中最为普遍。毫不夸张地说,大众化的网络文学让以作品为源头的IP改编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堪称历史之最。网络文学成为新传媒时代的新大众文艺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载体。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与大数据结合,极大增强了指数级增长的可能性。大众化的网络文学尤其符合这一特征。
回顾新时代以来的十多年,据析,中国网络文学市场的总营收规模由2012年的24.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83.0亿元,同比增长20.52%。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规模由2012年的800.2万部增长至2023年的3786.46万部,同比增长9.47%,总增长率超过300%。2012年网络文学平台注册作者规模约为419万,2023年增长至2929.43万人,十年规模整体增长超50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网络文学IP改编量为72674部。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规模为43.5亿元,出海作品总量近70万部。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持续增长,2012年网民规模为5.6亿人, 2023年增长到10.92亿人,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网络文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大众化”姿态蓬勃向前。
在这一“大众化”进程中,网络文学创作类型进一步融合,现实、科幻、历史等题材呈现丰硕成果,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大众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特性。
1、传统题材蜕变升华
大众化的网络文学创作,大的类型有30余种,细分品类多达200余种。在这些大类别中,玄幻、仙侠、修真、武侠、历史、言情、都市等题材始终占据主流,凸显了网络文学的传统特征和大众化属性。
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文学创新类型,网络文学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基因,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下,网络创作者充分体现了文化自觉,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品质得到新变,显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作为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作家们以向未来探索的哲学精神在远古神话中接续当代梦想。阿菩挖掘《山海经》文化内涵,完成了从《山海经密码》到《山海经·三山神传》的十年鸿篇;罗森的《碎星物语》在古今语境中点亮胆识和侠义;血红的《巫神记》重塑水神共工于盘古天地间。风御九秋的《参天》汲取远古神话元素,捍卫公平正义;风青阳的《吞天记》取经《西游记》,主人公于绝境中得大成;言归正传的《这个人仙太过正经》以远古传说为背景,用现代想象给出新解。
网络小说始终崇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辰东的《遮天》、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我吃西红柿的《莽荒纪》、管平潮的《仙剑奇侠传》、梦入神机的《点道为止》、无罪的《剑王朝》、暗魔师的《武神主宰》、乱世狂刀的《圣武星辰》,都在书写武侠世界的人性之美,将个人奋斗融进家国情怀,以匡扶正义作为精神求索。
猫腻的《择天记》、爱潜水的乌贼《一世之尊》、耳根的《一念永恒》、宅猪的《牧神记》、卖报小郎君的《大奉打更人》、老鹰吃小鸡的《万族之劫》等为代表的仙侠、玄幻题材作品中,突出了“逆天改命”的侠文化大义,同时代入了“80后”和“Z世代”追求梦想的时代背景。
历史题材在网络文学中作为一大创作类型,得到众多作者读者的青睐。这些作品在家国大义中回望历史长河,还原鲜活的历史情境。酒徒的《男儿行》雕刻历史人物的细微与宏阔;六道的《汉天子》匠心塑造布衣刘秀;王娟的《琉璃朝天女》再现琉璃世家的兴衰及奋斗;王宇飞的《决战正阳门》展现心怀侠义的明朝古都人物;苏曼凌的《百草媚》写就南北朝女国医传奇;千桦尽落的《嫡长女她又美又飒》塑造坚守民族气节的女将群像;蒋胜男的《芈月传》《燕云台》《天圣令》在女性书写中展开大历史观的文学思考。
月关的《逍遥游》、更俗的《楚臣》、天使奥斯卡的《盛唐风华》、知白的《长宁帝军》、cuslaa的《宰执天下》、他曾是少年的《书剑长安》等作品,以多样化手法、别出心裁地亮出历史的镜面。
大众化的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彰显出草根性、民间性与主流化、精品化相结合的特性。新大众文学的创作者在时代和历史面前从未缺席,以使命担当书写革命历史题材。骁骑校的《长乐里:盛世如我愿》、静夜寄思的《火种》、却却的《战长沙》、酒徒的《烽烟尽处》、骠骑的《太行血》、雨魔的《无尽墟》、疯丢子的《百年家书》、张芮涵的《大旗袍师》、赖尔的《女兵安妮》等作品,表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以及战火中的青春,在风云变幻中令人荡气回肠。
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也在大众化的网络文学中得到还原与重构。希行的《君九龄》对古代民俗有细致描写;七月新番的《汉阙》对汉代风情有精致还原;观棋的《万古仙穹》以天地社稷为棋局;越人歌的《谢家皇后》细节真实、文化浓郁;吱吱的《登堂入室》融入传统非遗制瓷技术;巧嫣然的《海上升明月》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空留的《惜花芷》、解语的《帝台春》、阿彩的《孤凰》、半夏谷的《璞玉记》、画骨师的《蔚蓝盛宴》、祈祷君的《木兰无长兄》以及锦凰的《我花开后百花杀》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一股清流。
2、现实题材多样探索
欣欣向荣的新时代风貌和人民大众的创新创造不仅为网络作家提供了持久的内生动力,也为大众化的网络文学现实书写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让众多网络作家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记录者、见证者,新传媒时代的创造者。关注社会民生、塑造时代新人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蔚然成风,成为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学重要题材类型。
截至2023年底,全国主要文学网站新增现实题材作品约20万部,现实题材作品存量超过160万部(本文数据来自《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现实题材作品增速已超越奇幻、历史、悬疑等传统题材。作品主题和叙事视角更加多元,表达了个体与时代进程的关联。“时代”“奋斗”“职场”“乡村”“婚姻”成为现实题材创作的主要关键词,体现了网络文学来自大众、关切大众的本体属性。
阿耐的《大江大河》、Wanglong的《复兴之路》、齐橙的《大国重工》、何常在的《浩荡》、舞清影的《他从暖风来》、牛凳的《春雷1979》、人间需要情绪稳定的《破浪时代》等,聚焦时代变迁、激发行业梦想,昂扬民族精神、回应时代召唤。
卓牧闲的《朝阳警事》、匪迦的《关键路径》、小狐濡尾的《南方有乔木》、陈酿的《传国功匠》、令狐与无忌的《与沙共舞》、眉师娘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关外西风的《重回1990》、和晓的《上海凡人传》、庹政的《商藏》、任怨的《神工》等,讴歌青春热血、塑造青年群像,描绘奋斗成长、呈现创业奇迹。
骁骑校的《匹夫的逆袭》、唐欣恬的《恩将求抱》、辛夷坞的《我们》、沐清雨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罗晓的《大宝鉴》、三九音域的《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丁墨的《他来了,请闭眼》、携爱再漂流的《因为相爱才上演》、盛不世的《你是我的万千星辰》、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画骨师的《繁星织我意》、季灵的《工科女生》、柠檬羽嫣的《柳叶刀与野玫瑰》、风晓樱寒的《逆行的不等式》等,演绎理智情感、融合悬疑奇幻,开启梦想传奇、凸显青春品质。
十多年来,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切的情感体现了大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月关的《极道60秒》、志鸟村的《大医凌然》、管平潮的《天下网安·缚苍龙》、我本纯洁的《铁骨铮铮》、红九的《投行男女》、关中老人的《一脉承腔》、麦苏的《荣耀之上》、行知的《2.24米的天际》、月壮边疆的《白纸阳光》、真树乃的《冰上无双》、蒋离子的《糖婚》、莲青漪的《狼毫小笔》、巧嫣然的《高铁追梦人》、院萍的《宝贝,向前冲》、姞文的《长干里》、天下尘埃的《星星亮晶晶》、王鹏骄的《核医荣耀》、闷骚的蝎子的《道医天下》、张鼎鼎的《向前进》,展现理想追求、探索人生价值,守护精神家园、探索世道人心。
夜神翼的《特别的归乡者》、胡说的《扎西德勒》、乱世狂刀的《山花烂漫时》、吴半仙的《丰碑》、洛明月的《粮战》、花潘的《致富北纬23度半》、竹正江南的《桃李尚荣》、乌衣的《春风里》、梁希昊《老战士》、海胆王的《桃源山村》、白马出凉州的《腾格里的记忆》、玉帛的《狮舞者》、知更的《幸福在家理》、沙包的《匠心》等,深扎乡土中国、讴歌热血奉献,赞美高尚品格、弘扬精神传承。
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数不胜数,聚焦伟大时代新创举,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大众描写大众,大众赞美大众,凸显了大众化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大众现象”。
3、科幻题材突飞猛进
“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创作和阅读的主力。“Z世代”的“大众化审美”贯穿了创作、传播到接受的全过程,某种程度上,“Z世代”网络文学决定了网络文学的未来。
2023年全国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新增科幻题材作品约25万部,科幻作品存量近200万部。
玄雨的《小兵传奇》开启了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创作起点,新时代科幻题材派生出一系列融合方向,末世危机、未来世界、星际文明、进化超能、时空穿梭、超级科技等类别异军突起。科幻题材创作焕发新气象,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科幻题材创作者中,“90后”作者占三分之二以上。
“Z世代”科幻作家表现出实力与情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经验与情感寄托。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将现代和未来融合;远瞳的《异常生物见闻录》构想普通人进入多元宇宙;陈词懒调的《未来天王》讲述主人公重生后如何重拾音乐梦想;疯丢子的《颤抖吧,ET!》尝试探索外星小战士的“种田”宫斗;八面妖狐的《萌神恋爱学院》建构起萌新“异质”空间;青青绿萝裙的《我有特殊沟通技巧》,女主拥有听见万物说话的能力;晨星LL的《学霸的黑科技系统》引领科技“学霸文”潮流;卧牛真人的《星域四万年》融合科幻修真;跳舞的《天启之门》锁定都市异能;伪戒的《第九特区》于灾难后开启温情传奇;黑山老鬼的《从红月开始》重建文明秩序;九月酱的《大国科技》融合科技与爱国情感;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命名术》在现实与虚幻中点亮黑暗;横扫天涯的《镜面管理局》于虚幻中再造无数可能。
这些优秀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通过对未来世界、超能、现实与虚幻、生物学等领域的细腻刻画,映射时代与未来,关切人类文明与情感,为大众化的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开辟了一条希望的路径。
网络文学内容的大众化创造和大众化传播二位一体不可分割。继创作、发表,传播紧跟其后。在新传媒时代,藉由互联网传播优势,大众化的网络文学从国内走向海外成为必然。
4、网文出海进化升级
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大众文学创新形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原创力、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学出海连同文化产业输出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条大众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新路径,带来了新大众文艺的新活力。
2000年初始,从海外出版授权,到海外平台搭建与网文内容出海,到开启海外原创及IP改编出海,再到联动海内外各方共建全球产业链、共同进行内容培育和IP开发,网文出海不断进化升级,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成绩非常亮眼。
新时代以来,网络文学出海规模大幅增加,海外用户和海外作者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近2亿人,近百万名外国作者用母语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网站创作,海外原创作品超过150万部。与此同时,传播范围覆盖全球,网络文学海外市场已经从早期以东南亚、北美为核心,扩展至欧洲、日韩、非洲等地区,已覆盖四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国际平台起点国际上线约2600部中国网络文学翻译作品,培育近30万名海外原创作者,推出约42万部原创作品。
一些国内大流量作品同样得到海外读者喜爱。善良的蜜蜂的《修罗武神》传承华夏神话文明、书写人间爱恨情仇;爱潜水的乌贼的《诡秘之主》,融合奇幻冒险、克苏鲁等多种元素,被外媒评价为“属于所有地球人”的作品;横扫天涯的《天道图书馆》传递“尊师重道”传统,长期在海外点击、推荐双榜名列前茅;二目的《放开那个女巫》用瑰丽想象展现异世界的轻松日常;齐佩甲的《超神机械师》将科幻与游戏结合,创造出广袤的宇宙空间;囧囧有妖的《许你万丈光芒好》讲述唯美爱情故事,拥有超高人气;百香蜜的《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聚焦都市情感,广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
伴随网络文学出海的不断升级,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海外也受到极大欢迎。《赘婿》《斗罗大陆》《锦心似玉》《雪中悍刀行》等IP剧集先后登陆YouTube、ViKi等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引发收视热潮。网络文学IP成果不仅是大众化的文化产品,也汇聚成传播海内外的中国文化现象。
总的说来,海外受到热捧的网络文学作品,基本可分三大类,科幻、爱情、喜剧。这是全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共同追求,不仅体现了新大众文艺的共性,也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观。
当前的网络文学,正处在大众化与精品化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有“高原”,也有“高峰”,构筑了丰富多样的新大众文学景观。
《庆余年》《斗罗大陆》《琅琊榜》《全职高手》《盗墓笔记》等144部网络文学优秀作品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彰显了网络文学的国家价值。大英图书馆也分批收藏了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包括《斗罗大陆》《诡秘之主》《君九龄》《慕南枝》《末日乐园》《庆余年》《全职高手》《宿命之环》《我们生活在南京》《簪星》《赘婿》《赤心巡天》《地球纪元》《第一序列》《大国重工》《大医凌然》《画春光》《大宋的智慧》《贞观大闲人》《神藏》《复兴之路》《纣临》《魔术江湖》《穹顶之上》《大讼师》《掌欢》等26部。作为新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成果,纳入世界文化视野。
二、网络文学IP传播的大众化
毋庸置疑,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化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IP传播的源头活水,为IP文化产业提供了核心动能。近年来,一些关于网络文学的话题频频引起大众热议。什么样的网络小说是好的?什么样的选题容易被改编?如何找到相对应的最好的作品?等等不一而足。网络文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起大众关注,头部企业多点布局新业态,寻求新突破,AIGC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IP产业链进一步走向整合,微短剧和AI内容生成等新业态进入爆发期。
作为新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在时代新人、强国梦、人民美好生活、科技创新与科幻、中华文化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储备丰厚,备受关注。网络文学创作量多质好,成为新传媒时代IP转化的强劲内容生产力。据统计,全国近5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年新增作品多达300余万部。正能量、大流量的好故事广泛传播,大众化的网络文学IP改编不断收获累累硕果。可以说,不搞清中国的网络文学,就没有资格谈中国的文化产业。网络文学正与微短剧结合,进军各个相关产业。网络文学改编的微短剧正在强劲增长。其作者基本上是网络作家,故事也基本上是网络小说的某些品类,艺术手法也基本上脱胎于网络文学内容文本。网络文学的IP传播正搭乘新传媒时代的东风,日益扩大新大众文艺的影响力,其IP文化产业和艺术形态与大众化的网络文学一起,共同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现象。
1、全方位“放大效应”
大众化的网络文学以其丰富的题材类型、巨大的作品存量和不断升级的品质稳居文化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在新传媒时代,网络文学努力探索中国故事在互联网文化语境中的多元呈现,在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的IP改编中,完成了网络文学对下游产业的势能转化。在这一过程中,IP转化带动新大众文艺进入文化娱乐产业,口碑突出的IP爆款频频引发大众狂欢。在政策引导下,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注重挖掘网络文学IP的文本价值,不断创新改编途径和运营策略,进入了全链路、系列化转化的良性发展。而越来越多的IP转化案例不仅激发了网络文学的商业潜能,也反哺了网络文学,实现了网文与IP的互为增效,把网络文学推向IP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
大众化的网络文学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IP源头,优秀的网络文学IP多元转化,形成全方位的 “放大效应”,对出版、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衍生品及线下业态等下游文化产业的贡献不断提升。全链路的IP开发与网络文学作品已形成良性互动,优秀作品的IP改编放大了原作的阅读热度。据统计,电视剧《赘婿》播出后,尚处于连载中的同名原著日均阅读人数提升近17倍;《锦心似玉》播出后,原著《庶女攻略》日均阅读人数提升约46倍;经历多次改编的经典IP《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等作品,阅读数量仍在数倍增长。网络文学经由高质量、精细化的IP传播,走向多形态转化的“破圈”之旅,放大了网络文学的“大众化”效应。
女频题材电视剧改编以情取胜,演绎亲情和爱恋传奇。关心则乱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尾鱼的《半妖司藤》(电视剧《司藤》)、芥沫的《天才小毒妃》(电视剧《芸汐传》)、蒋胜男的《芈月传》《燕云台》、沐清雨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耳东兔子的《暗格里的秘密》、囧囧有妖的《许你万丈光芒好》(越南改编剧集《惹火娇妻》),还有带玉的《我的清纯大小姐》、浅茶浅绿的《全世界都不如你》、月流光的《别想打扰我学习》等不胜枚举,形成了女频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IP改编热现象。
男频题材IP改编义字当先,刻画主人公的逆袭。猫腻的《庆余年》勾勒少年成长;愤怒的香蕉的《赘婿》彰显两性平等、人格独立;卖报小郎君的《大奉打更人》展现仙侠探案世界,同名有声剧刷新了喜马拉雅有声剧作品最快播放破亿纪录;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动画年番播放量超过120亿次,位居腾讯动画榜首;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已改编成游戏、漫画、动画、电视剧等数个作品,形成产业意义的IP联动效应;蝴蝶蓝的《全职高手》成为集有声书、广播剧、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手游等全链路开发的IP作品;任怨的《元龙》、心星逍遥的《混沌剑神》等作品的全版权开发赢得好评。
大众化的网络文学为“剧、影、漫、游”贡献了大量的优质作品,现象级“爆款”凸显了网文IP的文学价值和产业价值。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甄嬛传》到《花千骨》《琅琊榜》,从《盗墓笔记》《庆余年》到《大江大河》《隐秘的角落》,网络文学成为吸引文化资本的优质载体,“IP+”正成为新大众文艺进入文化娱乐产业的共识。
2、“互联网+”文化生态
随着互联网文化全行业的转型升级,网络文学IP产业化的规模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豆瓣年度剧集的百度指数榜单显示,TOP20作品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作品改编自网络小说,验证了网络文学在影视改编中的优势资源地位。《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IP拉动的下游文化产业市场规模达2605亿元,影视、动漫、有声、游戏等多领域竞相发展,激发了网生产业多维联动,形成以IP为核心的“互联网+”文化生态。
网络剧《庆余年》《如懿传》《雪中悍刀行》等多部作品引发观剧热潮,在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和微博超话的话题度持续走高,人气持续攀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古董局中局》、根据《全职高手》改编的网络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票房不俗,成为年度亮点。动画版《全职高手》上线后总播放量达15亿,《斗破苍穹特别篇2》《斗罗大陆》等动漫作品的收藏量、播放量成绩骄人。有声方面,“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为“耳朵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声书的产业规模增速接近50%,出现了《大奉打更人》等头部产品。《第一序列》《天下第九》等等科幻类、修真类游戏IP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此外,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VR、AR的应用,IP转化衍生出微短剧等更有活力的形态,正其体量小、周期短、节奏快的特征吸引了众多用户目光,开辟了IP转化的创新路径,催生了当下最火的网络文学IP改编新业态。网文IP转化的制作主体更加注重作品研读,延长制作周期,实施系列化、精细化、工业化的开发理念,为网络文学IP的增值提供了科学、健康的市场环境。
网络剧《庆余年》收视成功后,出品方继续整合产业资源,进入到《庆余年2》的制作,有效延长了精品IP的价值周期;根据《斗罗大陆》改编的动漫播放量突破300亿,同名网络剧在央视播出两轮,《斗罗大陆:武魂觉醒》等多款手游冲进ios畅销榜;《大奉打更人》完结不久有声作品就与用户见面,“系列化”开发形成了IP转化“一鱼多吃”模式,放大了网络文学IP的长尾效应,以多样化、更有效的方式推动着大网络文学破圈之旅,彰显了网络文学的大众化IP改编特性。
3、网络文学的IP联动
作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内容源头,网络文学以其丰富的题材类型、巨大的作品存量和不断升级的内容品质立于IP文化产业链的核心,为影视剧、有声读物、动漫、游戏等领域储备了丰富的内容动能,带动了下游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大众化的网络文学成为记录时代发展,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从网络文学的改编方向分析,有声读物和影视剧、游戏为目前IP改编的主要方向。网络文学IP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运营生态,不仅让网络文学精细化改编从线上拓展到线下,并且打通了影音漫游全链路,通过主题公园、衍生品的文旅联动开发,实现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巨大价值。网络文学从写到看、听、画、体验,最大化体现了文学的大众化价值。
大众化的文学作为IP改编源头的地位牢不可破。综合各种IP价值榜单,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品的IP总占比达70%以上,现实题材、古言题材、科幻题材表现亮眼,形成了多元化内容格局,以高质量的新大众文学带动高质量的新大众艺术生成和发展。
展望未来,大众化的网络文学,将为我国IP文化产业建设持续提供高品质内容,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回归新传媒时代的文学大众化的逻辑,开创真正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文体、新语言和新形态,满足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优秀的新大众文学增强人民大众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