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那些细微而真实的脉动——2024年短篇小说观察
回顾2024年的短篇小说,或以细腻动人的故事扣人心弦,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情感的共鸣;或以独特的场景引人入胜,带领我们穿越到一个新的世界;或以深刻的思想抵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唤醒心底最真挚的感动。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内心的某个角落,成为照亮新时代文学的叙事灯塔。
新经验 新生活 新情感
新的社会变化孕育新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改变,更是人们内在认知与情感结构的重塑。它们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推动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深刻雕琢着我们的情感景观。2024年的短篇小说以精准敏锐的洞察力,捕捉那些隐匿于日常琐碎之下的社会微澜,化身为融合群体共性与个人特性、必然规律与偶然瞬间的独特意识舞台。这些作品既折射出时代的宏观图景与普遍情感氛围,又蕴含着作家独到的观察角度与情感体验,正是这样的双重特质,让它们成为透视时代变迁、解析社会结构的参照。
凡一平的《上岭网红》以敏锐的笔触聚焦于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红与直播带货现象。作品中的千万级网红黄善,在直播造假的风波中摇摇欲坠,网友的质疑与对村民举报的猜疑如影随形。在探寻真相的旅途中,黄善深切体会到了村民们的淳朴与真挚,这份未被世俗污染的纯粹如同一股清泉,涤荡他内心的浮躁,引发深刻的自我反思。小说展现了新时代农村青年在追梦路上与现实交锋的曲折成长,以及在技术迭代、直播带货的潮流下人们情感与经验的全新面貌。
孙睿的《四轮学区房》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一种新兴的居住现象:米乐夫妇面对孩子教育的重压与学区房的高昂门槛,做出了一个大胆且富有创意的决定——购买一辆房车作为“学区房”的替代品。这一选择不仅是对传统居住观念的颠覆,更是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房车,从自由探险的象征转变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它重塑了家庭生活方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的纽带,影响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
邓一光的《那块地》以真实的深圳蛇口发展为背景,通过“那块地”的拍卖事件,折射出深圳特区在时代变迁中的巨大变化以及人物内心的波动与成长。小说不仅展现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还深入剖析了外部环境变化对个体内在认知结构与情感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无论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的自我反思,还是学区房压力下的生活选择,抑或是城市变迁中的新生活新情感,这些作品捕捉到了快速变迁社会中那些细微而真实的脉动,更通过这些脉动,展现了人们内在认知与情感结构的重塑与升华。
传递生态保护与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便紧密相连,彼此塑造,相互影响。人类对自然的探寻与思索从未停歇,也贯穿了文学的始终,成为其中历久弥新的主题。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同一个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时代的自然观念与生态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重要性。新时代的文学作品,也以更加多元的视角和更加深刻的思考,探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传递着生态保护与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海勒根那《少年猎熊记》中的勇敢少年达瓦继承了父亲的猎枪,却面临着禁猎的时代变革,不甘心的他在禁猎前夜踏上了追踪黑棕熊的征途。这不仅是一场对勇气与毅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深刻对话。当达瓦与黑棕熊终于面对面时,恐惧与敬畏交织在一起,他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头庞然大物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捕猎者与猎物的二元对立,而是两个生命体之间跨越物种的沟通与交流,是自然形塑下的生命对话与共生愿景。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人类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价值,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平衡、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地球不仅是人类与动物的居所,也是植物的温馨家园。作家裘山山是一位热爱植物的文学创作者,在《大叶紫薇》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她对自然的深情。小说超越了简单的人与树的故事范畴,升华为一部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启示录。大叶紫薇是自然界中的瑰宝,默默地在山林中生长,一度被世人遗忘,却因叶小龙的一次偶然发现而重获珍视与守护。然而,富商的贪婪追求又险些将其推向过度开采的边缘。从被忽视到被珍视,从面临破坏到得到保护,大叶紫薇的曲折经历,也映射出人类社会对待自然态度的变迁。
在陈应松的《红鬃野马》中,我们见证了人类为了给野生动物腾出生存空间所作的主动让步,这一行为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相调适与和谐共生。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对往昔家园的深切眷恋,父子二人的离开,表面上看是一种牺牲,实则是对大自然最真挚的敬畏与爱护。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责任与担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需要人类勇于改变自我,勇于为了更广阔的生态利益作出个人牺牲。
静水流深的“她力量”
在2024年短篇小说的天地里,女性形象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表达。许多作品跳脱了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笔触深入到女性的心灵深处,细腻地刻画其情感诉求以及成长蜕变。字里行间都是静水流深、内敛而强大的“她力量”,使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焕发出崭新而独特的光彩。
林那北笔下的女性角色往往展现出温柔且坚定的特质。《春江水很暖》里的丹梅亦是如此,一位“纤细高挑”且热爱舞蹈的女性将半生时光投入到协助丈夫从事漆画艺术的事业中。对待漆画,她一丝不苟,坚持使用纯天然的大漆,一次次推光,一遍遍打磨,漆画不仅是她精湛技艺的载体,更是她心灵世界的外显。然而,当丹梅知晓大漆背后的肮脏交易时,她没有选择沉默或妥协,而是果断选择终止,并亲手摧毁了那些倾注了她无数心血与情感的春江图,现代女性的力量与勇气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关于女性身份与角色的多维度探索,在尹学芸的《神的孩子》中得到了更细致的体现。香丫因脑炎病史被视作“傻子”,她不会做饭,不符合传统女性的标准,但却以她独有的方式诠释了日常的美好。在丈夫病倒的艰难时刻,她没有抱怨,而是保持乐观纯真,凭借内心的坚韧与不屈撑起了整个家庭。香丫的形象挑战了社会对女性的固有期待,展示了女性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也为我们理解新时代农村女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叶弥笔下,《许多树》不仅是对主人公汪海英个人命运的观照,更是一种深层次的隐喻。汪海英的形象超越了个体的范畴,成为了一代女性在身份认同等现实困境中挣扎与奋斗的缩影。她未曾因困境而迷失,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追求着心中的梦想,勇敢地见识更大的世界。叶弥用文字回应了女性力量的觉醒,与当前的社会思潮形成了某种内在的共鸣。
在崔君的短篇小说《在小山的阴影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三位充满生命张力的女性形象,她们跨越20年的岁月长河,共同演绎了一段关于相知、相助与成长的动人故事。这部作品聚焦于三代女性:智慧慈祥的乡村老中医、勤劳坚韧的外地女人隋敏,以及正处于迷茫期、渴望自我成长的中学女孩。她们不仅各自展现了独特的性格与命运,更在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柔韧不折的女性力量。
以上作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潜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角落,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桥梁,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女性的风采与魅力。女性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更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这些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拥有各自独特的性格轨迹与生命故事,汇聚在一起,共同诠释了静水流深的“她力量”。她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改写正在发生乃至已经发生的现实,引领女性走向自由与绽放的广阔天地,实现一种基于爱与尊严的美好生活。
此外,蔡崇达《命运慢跑团》、李修文《木棉或鲇鱼》、班宇《飞鸟与地下》、钟求是《鸣山日》、邓安庆《壮游》、阿占《灯火深处》等短篇小说,在文学的旷野中点亮一盏盏灯塔,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智慧与美感。
2024年的短篇小说生机勃勃,构成了新时代文学版图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25年已悄然到来,新的文学篇章正待书写,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优秀作品的涌现,引领我们探索更加辽阔深邃的文学境域。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