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作协举办“网络文学时空”文学交流活动
1月21日,由吉林省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网络作协、时代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网络文学时空”文学交流活动举办。吉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丽,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协主席流浪的蛤蟆(王超),时代文艺出版社社长吴刚、副总编辑刘兮出席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有40位省网络作协会员参加。
破圈,是发展方向
中国作协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徐二家的猫(张浩)为大家讲授了一堂题为《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利与弊》的文学课。他结合作品《仙人之上》的拍摄经历,阐述了小说作者和编剧在创作视角和语言艺术等方面的不同思考。他表示,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要考虑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讲好每一个故事,塑造人物群像,创作过程相对独立且不受约束。而编剧则要考虑实际场景的搭建和演员的具体表演,大到宏大场面的呈现,小到一场戏的道具和演员台词,都需要与剧组的各个部门反复磨合碰撞,才能最终拍出一部精彩的影视剧。他说到,网络文学影视化的过程也是作者打磨二创的过程,在扩大知名度、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促使作者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如今越来越多的剧组能够尊重原著,愿意花更多时间研究原著、打磨剧本,尽最大可能去还原读者心里的故事和人物。他相信,未来网络文学改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好。
融合,是未来趋势
会上,围绕“2025年网络文学发展趋势”,与会嘉宾展开座谈。
“我见证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流浪的蛤蟆表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曾经几度趋向融合又走向偏离”,但他认为,这些变化最终不会影响文学的本质,作为一名网文作者要及时关注到行业的变化并迎头赶上,顺应并尊重文学规律,创作出与时代同频、和社会接轨、同人民相关的网络文学。
来自德惠市融媒体中心的俞壹(于玲)谈到,近年来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作品贴近生活、反映社会、承载文化。网络文学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2025年的一大趋势。她提出,吉林作家应该通过深挖吉林省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变革等,创作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实题材作品,实现网络文学与文旅产业的互利共赢。
资深媒体人林之泓(曲翱)认为,随着中国网文出海的势头越来越强,并且呈现出从数量到质量的转换,网络文学国内外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读者对网文作品质量及个性化需求的提高,网络文学精品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网络文学作品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加上影视化改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2025年网络文学将呈现出IP转化提速、全球化IP共创等发展趋势。
弈枚(张天笑)是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从作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度出发,提出三点看法:一是类型融合、创新趋势更加明显,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程度更深。二是短篇写作崛起,为网络文学发展打开新的格局。三是IP转化加速,转化类型会更加多元化。
其他与会人员也各抒己见,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碰撞出诸多新颖想法,为繁荣发展吉林省网络文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张丽在总结中指出,“网络文学时空”是吉林省作协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动,通过为网络作家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网络作家。这次选择在时代文艺出版社举办2025年度第一期“网络文学时空”活动,是因为省作协和时代文艺出版社刚刚合作建立了吉林省网络文学阅读空间,有1200本网络文学作品可供借阅。通过这次活动,也为网络作家提供与时代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近距离交流接触的机会,期待未来省作协、省网络作协和时代文艺出版社能够有更多合作,共同推动吉林省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