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星 | 倪大也:随风而来(组诗)(2025年第2期)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倪大也
倪海波,笔名倪大也,浙江舟山籍。作品涉及小说、诗歌、散文,发表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诗网等。
作品欣赏:
随风而来(组诗)
风的骨头
风是透明的
它经过山岗时,学会啜泣
也在渔村的旧帆上
刻下盐和梦的纹理
那些失散的种子,是风的信徒
它们翻越沙丘
像被召唤的名字
用破裂的音节诉说归途
旧屋与风
旧屋是风的起点,也是它的囚笼
松动的瓦片像一场无声的告别
每一次开门,它都带走一部分岁月
只剩下昏黄的梁柱
守着无人的灯盏
墙角的蛛网捕捉着它的脚步
却网不住那些离散的故事
风来时,它的气味是灰烬
风走后,只留下时间的废墟
无声的奔跑
风从不奔跑,但大地替它疾行
它穿过麦田时,麦穗弯下了身子
像迎接一位远行归来的王
风没有名字
却用每一片落叶写下自己的誓言
它带走哭声与歌谣
却将深夜的影子钉在每一扇窗前
风的虚构
风是一个谎言
它吹皱湖面,却从未浸湿自己的手指
它扯开帷幕
却把舞台留给沉默的星辰
风将小径上的脚印一一擦去
将喊声送进无人知晓的峡谷
它隐藏在每一个侧耳倾听的瞬间
但它终究不会留下姓名
随风而来
随风而来的不止是风
还有草木间晦涩的低语
仿佛某种未被说破的秘密
旷野里的寂静
像从未被展开的信笺
每一处折痕都藏着岁月的问候
终究是虚无
带走花开与花落的痕迹
却无法带走人的影子
它比风更沉
本期点评:
风的文化隐喻
倪大也的组诗《随风而来》以风为媒,基调沉郁悲凉。风裹挟着文化的隐喻,风是时间的废墟,风是怀旧者和残败者,也是衰老者和归来者。
《风的骨头中》,风是身体和衰老的隐喻,风“用枯枝和废墟堆砌自己的骨架”,风也归拢“失散的种子”,风召唤“破裂的音节诉说归途”。诗人围绕离散经验集中书写书风的受伤过程,塑造了风的迟暮与失败形象。古人也有“悲秋”之题,若《风的骨头》中增加秋天意象或者将风改为“秋风”,情绪的聚焦会更准确,诗韵也会更浓。
《旧屋与风》的主题是怀旧,“旧屋是风的起点,也是它的囚笼”这一节是生命的回归,也是生命的终点。老屋连同昏黄的梁柱、灯盏、蜘蛛网、灰烬、离散的故事,这些意象指向非常明确,即故园和故人的消逝,断壁颓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声的奔跑》更加具体,风没有形象,但是风过田野,风又归来。和《旧屋与风》相比,《无声的奔跑》整体的高度和文化的维度更加抽象,写作的主题所指也更难把握,但是诗人驾驭得很到位,没有将其写散。这首诗中“风从不奔跑,但大地替它疾行”有了道家哲学的味道。本诗中唯一的遗憾是“哭声”,这首诗整体像台风的风暴眼一般虚静,但是“哭声”这个动词一下把前面几行维持的轻盈和虚静打散了。
《风的虚构》另有所指,诗人尝试将谎言和“空穴来风”结合在一起,第三节“舞台”给了所指的限定空间。吹皱的湖面、扯开的帷幕、擦去的脚印写的都很好,但是后面“知晓的峡谷”,使诗歌的主题从“人间”转移到“大自然”,转折略显突兀。《随风而来》其实写的是“随风而去”,这首诗用了很多比喻来反面构造诗意,展开的信笺、未说出的秘密、花落的痕迹,发生过似乎又没有发生过,生命留下了诸多遗憾。
总体而言,倪大也的组诗《随风而来》很见写作功力,“风”在诗人笔下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文化形象,这种文化形象适合异乡的羁旅者、天涯的飘零客。唯有饱经沧桑、蘸满生活的风霜,才能写出其中的句子。
——李啸洋(电影学博士,青年诗人。北京电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了解倪大也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倪大也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