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5图书影响力大会举办:从做好书到读好书的影响力之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5年01月10日15:37

书太难卖?原来,出版行业已进入“头部制胜”时代,超七成新书未获推荐,推荐率仅28.59%。好书仍有被发现和挖掘的潜力。谷歌数据显示,全球已出版图书超1.3亿种,面对海量的出版物,读者需选择性阅读,其中一些内容深刻、影响深远的图书更需引导阅读。

1月8日下午,以“打造好书影响力,共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百道网联合主办的2025图书影响力大会在京举办。与会出版人纷纷表示,在图书出版面临挑战的当下,仍需坚信春天再来,出版社核心使命依旧是出精品好书,打造引领之作、扛鼎之作及精品长尾之作。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群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发表主旨演讲,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湖南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总经理杨壮,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文学,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做主题演讲。大会由百道网执行总裁三石主持。

百道学习总编辑姚红发布了《2024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报告以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在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监测并在此时间段出版的新书以及被推荐数据为研究样本,得出以下一些关键结论:

一是综合指数提升,价值传递愈显重要。2024年百道图书影响力综合指数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尽管市场环境不乐观,单品新书轰动效应稀少、盈利能力下降。但数据表明,出版单位更加重视图书影响力建设,营销手段更丰富,渠道日益多元,为好书创造了更成熟的传播环境。

2.3 百道影响力综合指数变化

二是细分类指数涨跌不一,文学等类别表现亮眼。文学、生活、少儿、人文社科、教育学习和专业科技类别影响力指数同比提升。人文社科类图书推荐源最多,新书品种数增长显著,推动其影响力指数明显上升。

三是新书推荐率不足三成。2024年监测期内,仅28.59%的新书至少被推荐一次,超七成新书未被推荐、曝光或传播。这反映了好书被发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挖掘潜力巨大。

四是头部效应突出,少量图书占据大量资源。2024年头部产品影响力指数占比显著提高,推广资源进一步向少量重点品种集中。出版社需在提升“吸睛大户”转化率的同时,加强一般图书的发现性和传播力。

五是翻译类图书曝光率高于原创。2024年,原创新书品种数占87.01%,但翻译图书在其总品种中被推荐的占比高于原创。这意味着,翻译图书在不考虑头部效应的情况下,拥有更高比例的曝光率和发现机会。

六是专业性增强影响推荐源数量。人文社科和文学类图书推荐源最多,专业科技图书推荐源数量显著减少,仅为人文社科类的62.92%。专业性增强的同时,自媒体推荐在专业科技图书推广中发挥了更重要作用。

七是原创作者优势明显。2024年《百道影响力作者榜TOP100》中,翻译作者仅占4席,与前两年相比比例下降显著。人文社科、文学、少儿三类作者几乎囊括榜单,反映了原创作者在多领域的强劲影响力。

八是原创好书比例提高。2024年年榜900种好书中,原创作品占比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在文学、艺术、少儿等九大分类中均占据绝对优势,显示原创图书持续发力。

图表, 条形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九是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类别集中。2024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TOP100集中于文学、少儿、人文社科和主题出版类。从年榜900种中精选而出,这100种图书体现了原创图书的卓越品质和社会影响力,堪称出版行业优中选优的代表。

大会同时向2024年度杰出图书影响力出版集团、2024出版集团图书影响力进步标杆、2024年度图书影响力杰出出版社、2024年度图书影响力卓越进步出版社,以及“百道好书榜年榜·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TOP100”致敬。

一群人站在壁报板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4年度杰出图书影响力出版集团” 致敬授牌

一群人站在一起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4出版集团图书影响力进步标杆”致敬授牌

一群人站在壁报板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4年度图书影响力杰出出版社”致敬授牌

一群人站在一起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4年度图书影响力卓越进步出版社”致敬授牌

一群人站在一起

描述已自动生成

致敬“2024百道好书榜年榜-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

深度研究,寻找规律,积极引导,提升好书影响力

邬书林表示,尽管全球出版消亡论屡次出现,但事实多次证明出版行业仍在不断发展。他举例指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亲历世界出版50年》展示了出版行业在过去50年的重大变革,以及从理念到技术的挑战,并强调世界出版人通过智慧和追求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他同时指出,中国在全球科技论文中的表现虽好,但95%以上的顶级创新成果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反映出文化和科技传播的短板。为建设文化和科技强国,需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品牌。他希望百道网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讲好好书背后的故事,提升出版影响力,激发出版人信心。

郝振省提出,出版人的使命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的效益、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时代,图书影响力的评价不仅能检验图书质量,也能引领出版行业的方向。他高度评价百道网的“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认为技术手段可以精准监测图书推荐源和数据统计,帮助出版行业发展。郝振省强调,编辑需通过创新意识、精心策划和严格把关,打造具有社会、文化和市场价值的图书,提升其影响力。

刘伯根谈到图书影响力的评估对于深耕内容创作和引导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他提出提升图书影响力的四个方向:一是聚焦时代精神,打造引领主流思潮的经典之作;二是策划重大出版工程,提升科学、文学、文化教育的高度;三是推出满足长期需求的“长尾”之作;四是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适应新媒体和多样化阅读潮流。

聂震宁在主旨演讲中强调,出版社应关注图书的社会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追求畅销或获奖。出版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并承担传授知识、传播真理和支持创新的责任。出版社应从影响力出发,集中力量打造重点书,并注重每一本书的影响力,因为每本书都代表出版社的影响力。聂震宁感谢百道网在图书影响力监测和评价方面的贡献,特别在市场低迷时强调影响力建设的重要性,并鼓励出版人坚定信心,推动文化传播和社会效益。

认清时代之变,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有影响力的好书

顾青以“好书才有影响力”为主题,指出图书影响力的核心是质量。他提出编辑需掌握“两个功夫”:一是“案头功夫”,专注于内容编辑的传统技能;二是“镜头功夫”,即对公众讲书的能力。此外,他将营销归纳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以多样化策略推动图书影响力增长。针对当前出版行业的调整期和渠道变革,他指出乱象如盗版、乱价以及流量经济的挑战,唯一的应对方法是专注于做好书,通过高质量内容赢得市场。

吴文学分析了传统出版业的五大变化:负增长时代、线上销售时代、内容电商时代、“头部制胜”时代和低毛利率时代。他指出,头部5%的图书贡献了市场80%以上的销售,出版行业需调整思维,认清“营销依赖”和“头部化”趋势。他提出“金品战略”,通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好书提升竞争力。他还提到,在数字化冲击和读者习惯改变的背景下,出版社需正视流量为王和低价竞争的挑战,以创新的出版模式和内容质量平衡利润与影响力。

葛庆文分享了译林出版社品牌化战略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在英语教育、世界文学、人文社科等领域深耕,打造“经典译林”“牛津通识读本”等品牌书系。特别是“经典译林”丛书以权威译本和优质内容为核心,坚持长期主义,成为同类书系的领先品牌。新生代子品牌如“方尖碑”通过“出版UGC”模式,让读者参与策划与制作,实现出版创新。译林以精品内容带动子品牌集群,构建了整体品牌形象,为市场注入持续增长动力。

刘东风阐述了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以精品出版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一是做精高端学术出版,聚焦国家重大社科成果,实现学术出版的“顶天立地”。二是深耕陕西地域文化,以厚重的历史和革命文化资源为依托。三是在教育出版中以品牌书刊为核心,带动整体发展。四是发展原创文学,彰显文学与文化普及的特色。五是拓展“走出去”出版,结合丝路文化推动文化传播。他认为优质作者资源是出版的核心,提出从“跟进作者”到“作者经营”的理念,服务并深化与作者的合作,实现精品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附:

2024年度杰出图书影响力出版集团

1.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3.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4.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6.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8.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国际出版集团

10.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出版集团图书影响力进步标杆

1.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4.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5.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4年度图书影响力杰出出版社

1.商务印书馆

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信出版集团

4.人民文学出版社

5.译林出版社

6.湖南文艺出版社

7.上海人民出版社

8.上海文艺出版社

9.作家出版社

10.人民出版社

2024年度图书影响力卓越进步出版社

1.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3.浙江人民出版社

4.中央文献出版社

5.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6.中华书局

7.上海三联书店

8.人民卫生出版社

9.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10.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