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见证时代 ——《光的赞歌》系列图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2025年1月9日,由辽宁出版集团主办、辽宁人民出版社承办的《光的赞歌》系列图书分享会在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成功举办,本次分享会的主题是“以文学见证时代”,现场邀请到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徐则臣、陈涛,以及《光的赞歌》系列作品作者代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要闻版编辑康岩五位嘉宾,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的领导,以及众多媒体、发行商和读者代表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辽宁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蔡文祥主持。
2025年1月,《光的赞歌》系列图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刊发于《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的艾青先生的长诗《光的赞歌》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指引和领导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伟大历程。2021年4月起,《人民文学》杂志特别设立“光的赞歌”栏目,讲述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祖国各地、各条战线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动人故事。《光的赞歌》系列图书精选“光的赞歌”栏目刊发的优秀作品,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卷,汇聚了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的50多位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作品,合奏出文学的时代强音。
好的作品是怎样创作的?好的刊物是如何打造的?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本次分享会上,现场嘉宾结合自己的职业思考和创作经历,对这一系列问题做了精彩而深刻的阐述。
施战军主编在发言中指出,《光的赞歌》系列作品主题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些作品是作家们怀着信仰,怀着热诚,怀着对文学的爱所创作的精品力作,我们把它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卷,组成《光的赞歌》系列作品集,展现了文学创作主题的多彩多姿。读者从每一篇作品里都能感受到其中流淌的热血、蒸腾的热气,还有我们对于生活的坚定的信仰和热情。这样的书在今天是大众所需要的,人民所需要的,也是出版所需要的。
作品分享环节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艾明秋主持。《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陈涛首先分享了自己作为编选者的感受,他讲到,在阅读黄传会老师的《一飞,再飞》时,深受触动,他说,好的作品就是这样直触人心,催人泪下。《光的赞歌》编选的这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有筋骨的好作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的作品《霓虹》入选《光的赞歌•黄卷》,讲述吉林的故事。吉林是李舫的故乡,由此她谈到文学创作中的故乡主题,她说,对于她来说,故乡是加油站,是助力器,是恢复力量的港湾,每次见到家乡的变化都特别兴奋和感动,所以要用手中的笔将它们写出来,创作者要以人民为中心,回到人民中间,就是回到更广阔更真实的故乡。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的作品《百万大搬迁》入选《光的赞歌•紫卷》,在讲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体会时,他概括出五句话:一是行走于野,二是落点于人,三是感动于心,四是思想引领,五是形式仪表。做到这五点,好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就水到渠成了。
青年作家康岩的作品《燃灯者李大钊》入选《光的赞歌•橙卷》。作为“九〇后”作家,他代表了报告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在谈到对报告文学的印象时,他说,很多人可能对报告文学有误解,其实报告文学也可以是非常文学的,好的报告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描绘情节、推进故事进展方面,并不亚于好的小说。作为年轻一代报告文学作家,要更用心地创作,去纠正大家对报告文学的刻板印象。
分享会的最后,施战军主编指出,《光的赞歌》系列图书从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出发,与我们的时代紧密相连,报告文学既要关注像李大钊这样光芒四射的人物,也要发掘如顾锦屏(老一辈翻译家)这样默默无闻的伟大灵魂。文学期刊、知名作家和出版单位要形成合力,为年轻作者创造条件,让文学的力量生生不息。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光的赞歌》系列图书是伟大的时代之光映射出的绚丽的文学彩虹,其中这些优秀的作家作品让我们坚信,我们的文艺创作者们,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人民,绘就蓝图,让文学之光照亮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