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回 家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文 豪  2024年12月27日09:11

小雪已过,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悄然侵入。松柏青翠,古柳遒劲,两岸高楼鳞次栉比,天空中铁青的凝云挤进这幅长青图,映照在浑河那近乎停滞的水面上。横跨浑河南北的青年大街上车水马龙,这条长街如同一条主动脉,一头连着城市心脏,一头通向机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相聚和离别的故事不断上演,有人怀揣希望从这条路离开,有人满载风霜沿这条路回来。对沈阳这座正在复兴的东北亚国际都市而言,分离和团聚如同血液中养分的交换和输送一样稀松平常。

入夜,雪花纷纷扬扬飘落,街头的行人依然络绎不绝。大雪逐渐遮住房屋道路、树木河流,街灯依次点亮,像细密的针脚,将不同城区缝织在一起,裹进城市温暖的怀抱里。顺着街灯往夜色的最亮处望去,触目是耀眼的红。

人民广场巨大的电视屏幕下,早就挤满了等待的人群。屏幕点亮,人群中响起一阵短暂的喧哗,随着字幕滚动、视频播放,人们逐渐安静下来。一名身着旧军装的退役老兵,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并仔细地整理军帽、衣领,重复数遍后,终于觉得妥当,这才抬起右手,面向屏幕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没有人好奇,在场的人都知晓他站在这里的原因。今夜,因为同样的原因,整座城市的天际线都被染红,以人民广场为中心辐射开来,沈阳户外的每一块电子大屏展现同一个主题:山河如愿,英雄回家。

几个街区外,南京南街某路口的红色屏幕下,一个小男孩拖着妈妈的手不愿回家:“妈妈,再看一会儿,就一会儿。”又看了一遍视频,小男孩的鼻尖冻得通红,母亲轻轻拍落他肩头的雪,二人携手离去,在雪地上留下两串脚印。快到家门口时,小男孩突然记起,老师说全市挂起了3000多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他有些懊恼,回来的路上忘记数一数自己看到几面了。但想到明天一早就能去人民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见证一面来自太空的五星红旗为抗美援朝英烈升起,他又高兴起来。

往西北方向40余里,于洪区丁香湖畔的一个小区里,东北姑娘金美燕刚和两位退伍老兵通过电话,约好明天出发的时间。她打开笔记本,用红笔圈出二人的住址,折了角,放回背包,又找出明天要带的小红旗,点一遍数量,平整地摊在桌上。此时墙上的挂钟,时针已指向10点。自从3年前加入“烈士寻亲”公益团队,29岁的金美燕就把下班后的时间全部献给了这项事业。不像同龄女孩,她平时少有时间捯饬自己,但明天,她无论如何要打扮一下,不能在归国烈士面前丢了精气神儿。

秒针滴答,又过去半小时,在另一个温暖的小家里,第二十七中学高二(2)班的孙诗涵焦急地守在电话前。铃声终于响起,“喂?是的,是我。好的,没问题。谢谢您,再见!”孙诗涵挂掉电话,心中默念关键信息:明天上午12点整,北陵公园门口。不久前参加区里组织的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孙诗涵上台诵读的是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很长一段时间,林觉民的事迹深深感染着她。对孙诗涵这个新时代的高中生而言,心底的自豪源于对烈士的铭记,从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到赵一曼烈士的《沁园春》,再到彭雪枫烈士所作《水调歌头》,这些文章她烂熟于心,也由此走进烈士们的人生和梦想。烈士们历经严寒,却希望后人感受温暖;他们身处黑暗,却为我们奋斗出一个黎明。孙诗涵想,明天,或许将是自己离烈士们距离最近的一次。

夜晚12点的钟声敲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工作人员王春婕宣布今天的工作到此结束。同事们三三两两离开,王春婕留下来独自复盘彩排流程。她再次确认明早烈士墓前摆放的鲜花已就位,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往陵园门口走去。夜色浓稠,被大雪覆盖的烈士陵园却亮如白昼,王春婕悄悄绕过烈士纪念碑往台阶下走,不愿惊醒安睡的烈士,但她又想到,说不定陵园里的烈士因为要迎接久违的战友,也激动得深夜难眠呢。拾级而下,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柏树。路不长,几分钟就走到陵园门口,王春婕回头望去,大门两侧分别雕刻着两个数字“1950”“1953”,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她忽然又觉得这条路很长,当年奔赴异国他乡战场的他们,从出征到归来,整整走了74年。坐上出租车,司机师傅颇为健谈,他说自己过几天调休,也要带孩子一起来烈士陵园祭拜回家的烈士。王春婕一时语塞,千头万绪汇拧成一句“谢谢”。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为的不就是让对烈士尊崇融入民族的血脉里!

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在民族的记忆里,英烈们永远年轻、永远鲜活!

次日清晨,雪霁初晴,青年大街的路边熙熙攘攘站满了人,不断有新的人到来和加入,人群自发让出一条小路,让身着军装的退役老兵走到靠前的位置,又自然地合拢,过程就像一滴水汇入一片汪洋。这是一片红色的海洋,人们手中挥动着五星红旗,与路边悬挂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有人实时播报线上直播的最新进展:歼—20升空护航;运—20抵达桃仙国际机场;运—20过水门;礼兵整理烈士棺椁……长街肃穆,远方传来摩托的轰鸣,人们不约而同站直身体,等待那庄严神圣的时刻。骑警开路,载有抗美援朝烈士遗骸的车队缓缓驶过,现役军人、退役老兵敬军礼,少先队员敬队礼,普通民众行注目礼。

此时,沈阳上空又飘起雪花,车队行进如常,街边人群如常,一切秩序井然。

2024年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祖国以最高礼遇接英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