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作品影视转化,《红岩》为作家铺路搭桥
来源:红岩文学(微信公众号) |   2024年12月12日10:45

原创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既是文学期刊成果转化的传统方式,又是影视制作的源头活水。12月10日,红岩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欧阳斌、编辑部主任吴佳骏、编辑周铃铃一行,赴重庆数字电影产业园,与巴渝(重庆)数字影视公司,洽谈影视转化合作事宜,旨在推荐适于影视化改编的优秀文学作品,促进文学成果衍生转化,推动原创作品实现跨界生长和破圈传播。

工作人员介绍相关情况

洽谈会现场

《红岩》杂志创刊于1951年,是重庆市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文学期刊,所刊发的原创作品,在影视转化方面发源较早。如《芦笙恋歌》《达吉和她的父亲》《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告山杠爷》《雾都茫茫》(又名《一双绣花鞋》)等影片,都曾红极一时,成为中国电影经典作品。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文学期刊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今年来,红岩文学杂志社施行“编创一体化”改革,多渠道开辟新赛道,以期促成更多作品实现成果转化。目前已和多家电影制片厂和影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定期推介适于影视转化的小说文本,助力优秀文学作品向多种艺术形式转化,更好发挥抚慰心灵、提振精神和增强力量的作用。

巴渝(重庆)数字影视公司总经理甘静坦言,文学创作是影视作品深度与厚度的底色和保证。《红岩》杂志所刊发的小说好读、耐读,思想性、艺术性和故事性兼备,具备较高影视改编价值,相信通过影视化的再创作,这些作品将触动更多受众的心弦,传递出更加深远的文化含义。

《红岩》杂志副主编欧阳斌表示,文学是影视的源头活水,在影视改编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母本作用。我市影视制作与文学创作多有合作,但以前较多呈现为作家个体行为,未形成一定规模。近年来,重庆市作协在文学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引导和组织工作,渐成组织化推动新态势。此次《红岩》与巴渝数字影视联手,为文学期刊作家作品的数字化、影视化等多渠道传播,凝聚创造力,开辟新赛道,将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更好发挥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力量等母本作用。

双方于洽谈中就合作意向、形式、选题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一致赞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着力高质量文学作品和数字影视精品产出,以实现文学创作和影视制作双融双促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