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战军:去老万玉家,寻找“少年中国”
我在笔记中最早写的四个字是“少年中国”,舒莞屏到底和“少年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在小说里面他数次写到巨兽,海边非常罕见的灾难性天气的描绘,大风来了以后把冰坨子掀起来,面对这些东西我想到,就像一匹健壮的小鹿,或者一个非常健硕的、非常俊美的小骏马,是那样一个形象。当这样的小马、当这样的小鹿遇到怪兽,他写的是这样一种东西。所以《去老万玉家》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生灵要去巨兽家,就是这种感觉。
这部书从少年的视角开始,其实他写的是少年也好、民族也好、还是作为人也好,他究竟应该怎么活,或者说一条命是怎么捡出来的、是怎么活出来的。所以它不仅仅是带有少年气、英雄气的作品,它是充满炼狱感的,充满人生磨难感、挫折感的一部书。尽管有很多美好在安慰着你,在治愈着你,但是告诉每一个“傻白甜”那样履历的人,生活其实到处都是黑洞,到处都可能是危险。比如有一个细节我记得非常清楚,大家赶跑了亡灵,终于把那个亡灵赶下海了,“将军们的脸色比亡灵还黑”。这一句非常有意思,其实是告诉你,在我们的历史运行当中要战胜很多魑魅魍魉。
最后一章开头一段,真是希望大家好好读读,十九章开头这一段是这部小说巨大的交响乐中最重要的华彩片段,它是这部作品真正的高峰书写,而这个高峰书写用那样平静的语调包容了一切,这里面到处充满象征:
“水道初开,海湾里的冰坨还未化尽。最后一批搭乘冰坨的海豹即将离去。海牛从未知的深处传来哞哞声,震荡未能融尽的冰块和冻土,让其发出哗啦啦的碎裂声。沙堡岛又出现了巨兽”——巨兽在这里又一次出现,前面就有一次出现,非常明显的——“它们踏出了陌生的蹄印,一溜溜凹坑里堆积了鸟毛和鸡肋。没人识得这蹄痕,只从深度和尺幅上猜测体重,判定这是一头水陆两栖动物,于大荒之年出来溜达。它吞噬了陆地上的一些生灵,深夜潜回大海。”
岭南也好,胶东也好,到处充满了水陆两栖的、水和陆地交接的地貌。跟历史的选择一样,你到底是选择水,还是选择土?水土相接的地方,就是历史的交汇点,胶东的巨大象征意义就在此。
我刚才说大的方面看它是生命小说,这个生命怎么完成?它是魅性和诗性互为表里完成的。魅性部分就是历史,这个历史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巨兽,充满魅性的巨兽;而诗性部分就是水道。自然和历史就在魅性和诗性之间来回地转换、生成。所以每个人的成长,包括美少年的成长,都是在围困和执念之间不断摇摆突破的。
所以大历史是一种多解的寓言,必须得穿过暗夜当中的惊涛骇浪、崇山峻岭,才能显影。所以大历史无处不在,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也是在大历史中。
(本文摘编整理自《去老万玉家》发布会上 施战军先生的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