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系列研讨会在陕西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黄尚恩  2024年12月10日15:07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12月7日,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系列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举办了新时代小说论坛、《小说评论》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河山传》暨贾平凹长篇小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活动由中国作协指导,陕西省作协、陕西师范大学、作家出版社主办,陕西文学院《小说评论》杂志社、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基地)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并讲话。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单红,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卢胜利,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松,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韩霁虹,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苏仲乐,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小说评论》代主编杨辉,以及白烨、陈晓明、张清华、谢有顺、季进等20余位评论家参加。

吴义勤、贾平凹分别为陈思和(陈昶代领)、程光炜(孔吕磊代领)、吴俊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

吴义勤、贾平凹分别为陈思和(陈昶代领)、程光炜(孔吕磊代领)、吴俊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

吴义勤在讲话中说,新时代以来,小说作为重要的文体之一,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论坛聚焦新时代小说创作,着重探讨新时代小说的源流、经验与新变,“‘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品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子议题。“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实施,旨在引导广大作家以文学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伟大实践,生动呈现时代经验的鲜活性和丰富性。希望专家们围绕具体作品和计划展开情况提出宝贵意见。此次还组织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入选作品《河山传》学术研讨。这体现了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既注重宏观分析、也注重个案探讨的学术惯例。希望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真正切入新时代文学现场,深化对相关理论和创作问题的研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单红、卢胜利分别为曾攀、项静、陈若谷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

单红、卢胜利分别为曾攀、项静、陈若谷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

单红说,新时期以来,与陕西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相呼应的是陕西文学评论的蓬勃发展。《小说评论》是陕西文学评论界最重要的学术刊物,是陕西文学、陕西评论界与全国对话的重要平台。《小说评论》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新时代小说论坛的举办,都是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创造、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举措。希望专家学者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小说评论》、关注文学陕军,助推陕西文学事业蓬勃发展。

卢胜利表示,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基地)成立一年来,依托中国作协丰富的文学资源,发挥陕西师大的学科优势,积极与陕西省作协等单位精诚合作,在新时代文学研究和评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努力促进新时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工作的发展,为服务新时代党的文化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新时代小说论坛上,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阐发对“新时代小说”的理解。大家表示,新时代的小说创作,越来越多地从“学习西方”向“借鉴传统”转变。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文学技法上,我们都能看到作家们对传统文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很多小说作品彰显了一种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这背后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回归。与此同时,很多作家敢于处理复杂的当下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塑造时代新人,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特别是在农村题材创作领域,很多作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创作尝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正与写作对象水乳交融,塑造出更真实、更鲜活的人物形象。新时代小说创作还面临着AI写作的挑战。AI能自动讲故事、写小说了,那么,作家就不能满足于写一些温吞水的作品,而是要努力创造更多不可替代的精品力作。大家还谈到,“新时代小说”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主旋律之作、主题写作,还包括各式各样的探索性作品,它们共同呈现新时代文学的丰富图景。

围绕贾平凹的新长篇《河山传》,大家谈到,《河山传》通过洗河和罗山等人物在城市中的打拼经历,深度展现了城乡变革和时代发展的丰富图景。洗河是进城打工者的代表,既狡黠又忠诚;罗山是企业家,有着缜密灵敏的商业头脑,深谙官场礼俗,他的命运起伏极具隐喻性。这两个人从最初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逐渐发展成为兄弟情、亲家等复杂关系。这其中隐含了一种命运感。贾平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些人物内心的困惑和挣扎,没有批判也没有赞美,只是客观地记录和呈现。在艺术上,贾平凹以编年体结构全书,同时以说书、闲聊的风格展开叙述,让语言像河水一样自然流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河山传》以其现实性与寓言性相融合的特征和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贾平凹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永远都缺一本书。所以,接下来还得继续写作。评论家的评论,会让作家写作时的模糊感受逐渐清晰起来。这些新的观念、新的认识会对后面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说评论》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当天颁出。陈思和的《从广场到岗位(节选)——“人文精神寻思”及其周边》、程光炜的《“原生态”还是“典型性”——当代文学的初期》、吴俊的《〈镜中〉的镜像叙事逻辑——以关键词为中心:事故/意外、梦境/幻觉、光线/暗影、情爱性及附录》、曾攀的《时代的喻象及其精神样本——论乔叶长篇小说〈宝水〉兼谈新乡土叙事》、项静的《〈活着〉的读者接受与当代中国的情感结构》、陈若谷的《1970年代科学家形象及转型时期的叙述——重读徐迟〈哥德巴赫猜想〉》6篇论文获奖。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