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创作——高晓声文学之约”江苏常州举行 以高晓声的精神,鼓舞作家回望我们的大地
来源:文学报 | 何晶  2024年12月07日20:46

本报常州讯 11月30日,“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创作——高晓声文学之约”活动在作家高晓声的故乡江苏常州举行,第二届高晓声文学奖颁奖。本届高晓声文学奖设长篇小说奖2个、中篇小说奖3个、短篇小说奖5个,陈彦《星空与半棵树》、贾平凹《河山传》获长篇小说奖,马金莲《母亲和她的第一个连手》、孙频《落日珊瑚》、王安忆《五湖四海》获中篇小说奖,汤成难《麦田望不到边》、刘玉栋《桑田绿》、艾玛《风动芰荷》、徐则臣《宋骑鹅和他的女人》、朱山坡《日出日落》获短篇小说奖。

“高晓声文学奖的设立是繁荣新时代农村题材和乡土文学创作的重要举措,是向高晓声为代表的当代经典作家的致敬,是对文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传统的弘扬,也是对当代作家踊跃投入‘新时代山乡巨变’史诗性实践书写的号召。”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的致辞表明了高晓声文学奖的意义所在,他表示,本届本次获奖作家作品或书写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或史诗性地呈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或描绘山川秀丽、人民豪迈的恢弘气象,或深刻勘探当代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或深刻挖掘地域文化和时代变迁,体现了当代作家在思想艺术探索上的最新收获,代表了当代乡土小说在新时代的新探索新贡献。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介绍了高晓声文学奖的创办过程和宗旨,高晓声是写农村、写农民的“圣手”,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代进程保持密切互动且始终保持时代洞察力的作家,为了继承高晓声先生的文学遗产,弘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发现和推出更多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乡村题材作品,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2021年高晓声文学奖应运而生.新时代正经历未有的巨变,传统意义上的乡土中国,也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样貌,为乡土文学创作提供了空前丰厚的土壤,高晓声文学奖正是为了进一步开拓当代文学乡村题材创作的广阔空间,推出更多乡村题材现实主义优秀作品。

“高晓声以轻快幽默苦涩的笔调塑造人物,他的小说带有鲁迅作品人物、内容的笔锋。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永不没落的主题,无论鲁迅还是高晓声,他们都深沉地关注着乡土,也关注着乡土上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乡土书写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因为广阔丰富的农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农业在传统和现代科技的多个维度的交叉撞击中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农民也正在城乡融合的进程中经历着生命的挣扎以及新的的精神蜕变。星空与大地、自然与人、欲望与道德、城市与故土,都在呼唤作家要以更加阔大的胸襟去拥抱与昨天已经发生了重大位移的一种生活世界。”陈彦的获奖感言,代表了这个时代写作者对于当代乡土小说新探索的回应。

本届高晓声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在评审总结中说,高晓声文学奖的价值在于对“三农”的聚焦和清晰的靶向性,这也正是中国作协所倡导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宗旨。在他看来,对于中国乡土的写作,高晓声不仅继承了鲁迅的衣钵,是最贴近鲁迅的作家,有些文学观点甚至还有所深化、拓展。毕飞宇希望以高晓声的精神鼓舞作家们回望我们的大地,“作家能否正视我们的大地,把此时此刻中国农民如何看待土地、如何看待城市、如何看待自己的衣食住行纳入到书写中来,当这样的作品出现时,或许才是我们的文学在‘新山乡巨变’这个话题下的落地生根。我们也怀着巨大的善意对更年轻的作家说,无论你们在写什么,无论你们在关注什么,永远不要忘记农业,永远不要忘记农村,永远不要忘记农民。”

活动由江苏省作协、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常州市文联、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