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代人》2024年第12期开卷、目录
来源:《当代人》 |   2024年12月04日16:39

开卷

最近,有一件大喜事让文学人、影视人心潮澎湃:99岁徐光耀以电影剧作家身份,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小兵张嘎》是徐老在人生危崖上开出的绚烂之花,而且一开就是两朵。当时,他是小说和电影剧本轮换着写。小说发表于1961年《河北文学》(现《当代人》),电影在1963年公映。两部作品诞生60多年间,文学和影视两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深深影响了几代读者和观众,成就了不朽的红色经典。由此,文学和影视的关系再度引领了文艺话题的热度。

艺术史早已证明,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像徐老这样,自育“双胞胎”且获得巨大成功者鲜有。但经典作品改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操作。近年来,文学破圈跨界传播的呼声日隆。文学期刊同仁对于作品“影视改编价值”的重视,从言说层面走向行动自觉。2024年11月1日,首届“中子星·小说月报影视改编价值潜力榜”揭晓,共有十部作品上榜,包括本刊首发作品《鸟投林》(《小说月报》转载)。评委认为,它以高超的人物塑造能力,生发出含泪微笑的暖意。

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两句无法说清的问题。“有较高文学价值”和“可通过视听艺术呈现其语言艺术”,应属于基本面。有研究者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方式分为三种,即“移植式”“注释式”和“近似式”。无论哪一种方式,文学精品在进行影视改编时只要运用恰切,就能相互赋能、事半功倍。

一次文学讲座,有学员问,《当代人》编审小说作品,更看重文学性还是更看重故事性?其实,文学性和故事性并不矛盾。但对于一篇好的小说,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又是不够的。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我们所期待的,是作者更开阔、更开放、更丰富的创作实践成果。影视改编潜力不是新标准,也不是唯一标准。优秀文学作品如何叫得响、传得开,作者和编辑都要好好思考。改编价值是个值得重视的参照。

目 录

开卷

小说坊

镜像 / 尚未

弟弟青格勒 / 阿尼苏

聚仙楼 / 虽然 

十三日 / 邢根民

精短佳构

带乔林回家 / 张丽

雕花床 / 崔立                

倾家事南亩 / 刘国芳           

新文采

时光参照 / 赵瑜     

塑料花 / 赵勤           

流水不老 / 吴苹           

崭新的父亲 / 半文           

春天花会开 / 王安霞

阳光大地 / 吕虎平

生态现场

忽然花杂草长时 / 绿窗

听海 / 齐未儿

新时代  新征程  河北篇章

黄湾潆秀 / 心盈

钢管奏鸣曲 / 田海宁

诗歌潮

八月将尽 / 李郁葱                

摆钟以摆钟的方式摆动着 / 雷鑫           

照镜子的人 / 蒲素平

只在倾诉时,月光才会明亮 / 蔡建旺

春天美丽非凡 / 元媛

艺术河北·优秀电影剧本展示

你是主角 / 冯永良 冯飞凡

青春梦想曲 / 刘鹏

封二 | 云山高远(中国画)/ 祁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