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南京站)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4年10月23日11:52

10月17日至18日,由《诗刊》社、长江文化促进会、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诗歌网、《雨花》杂志社承办的“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南京站)在古都南京成功举办。生活在南京的诸多诗人在扬子江畔雅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下长江文化的诗意表达。

10月17日下午,“诗颂长江·长江的港”南京诗歌创作与拓展座谈会在莫愁书院举办,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郑焱,《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社长王冰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座谈会由《雨花》杂志主编育邦主持。

郑焱在致辞中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了长江文化的重要性。郑焱指出,南京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他期待在座的诗人、作家、评论家能够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南京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长江之港的独特魅力,共同推动诗歌创作的繁荣发展。

王冰在致辞中表示,南京作为长江入苏“第一站”,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诗意的城市氛围。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南京段全长近百公里,自然岸线总长280多公里,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钻石航段”。此次诗会的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激发当代诗人的创作灵感与激情。

座谈会上,与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出发,围绕长江文化的诗意表达、南京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诗歌创作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表示,港具有开放性,《诗刊》如同诗人的港,指向心灵的远方。他希望当代诗人能够为长江这一文化符号注入新的活力。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则提出,长江水系对江南的滋养十分重要,作家们应该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性作品。

陈卫新、李樯、黄梵、金立安、龚学明、朱庆和、马铃薯兄弟、格风、李海鹏、刘康、赵琳、奚必芳等诗人、作家也参加了研讨。大家表示,在古代,“金陵怀古”是一个延续千年的同题创作的主题,如莫愁湖古时就在长江之滨,“莫愁烟雨”是金陵四十八景之首,这里是一座港湾,是长江的港,是南京文化和文学的港湾。而当代作家在古典江南的文化背景下创造现代性十分重要,书写长江需要有现代意识,这一宏大的母题对创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江大河的书写参杂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长江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其文学书写便是这种力量的宣扬和表达。

诗会期间,与会诗人还考察了中山码头、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燕子矶、鱼嘴湿地公园以及江心洲等地,亲身感受长江南京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考察活动得到了南京市建邺区文联和南京市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

据悉,“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作为《诗刊》社、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重要活动,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中国诗歌网、苏州新闻出版集团与长江港口城市具体承办的系列活动,前期在上海、重庆等地举办,向流传千载的文脉赓续和璀璨的长江文化致敬,已经逐步成为长江文化的诗意新品牌。(编辑: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