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何向阳诗集分享会”在武汉卓尔书店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4年10月20日12:51

10月18日下午,“何向阳诗集分享会”在武汉卓尔书店举办。诗人、作家、学者何向阳与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文学院院长张执浩,诗评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荣光启,出版人曹元勇进行了“万物在场,恍若天成”的主题分享。活动由诗人林东林主持。

此次分享《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是一本具备总结意义的诗集,精选了何向阳四十年岁月的沉淀之作,创作时间横跨1980至2020年代。在谈到四十年这个概念时,何向阳表示,四十年会发生很多事情,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会经受巨大变化,诗集里面的诗歌也一样,见证了自己从青春少女的懵懂到中年时期向内探索的孤独以及当下的豁然开朗等各种生命形态和思想变迁,对于自己来说十分珍贵且意义重大。“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会有些事物恒常不变,对于诗歌的挚爱和信仰是支撑我创作下去的动力。我珍重自己写下的每一行文字,我也希望它们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从左至右分别为:林东林、曹元勇、何向阳、张执浩、荣光启

张执浩表示,作为同代人,他与何向阳一样都是通过诗歌走近文学。对于诗人来说,四十年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概念,它意味着诗人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夕阳和黄昏,以及漫长的甚至是难以承受的黑暗。谈到对何向阳诗歌的阅读印象时,张执浩说,从何向阳近十年的作品中,能读到一种强大的精神韧性。在表达形式上,她坚持四十年如一日,使用一种“犹如从雨后树枝上滴落下来的语言”,几乎全是短句子,一个个字、一个个词,从枝头上晶莹剔透地掉落到地面上,弹跳着发出回响,“从80年代至今,尽管表达内容不同,但何向阳坚持使用这种句式来写作,表面看似单调的形式之下,呈现出极其丰沛的变化。既没有歇斯底里,也不是‘自白派’,而是采用呢喃式的腔调在和自己对话解惑的过程中,形成了圆满的情感自洽”。

荣光启表示,读完《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之后,他有一种很明显的感受,即无论作者书写的对象是微小事物,还是神圣事物,所要表达的主题始终是爱。相较于现在流行的文化书写、历史书写等宏大主题,何老师的写作方向是以自我为原点向着时间纵深处掘进,书写自我与形而上之物之间的纵深关系。在她的诗歌中,始终不变的是对爱的表达,比如深爱着某物,深爱着某人,关于爱的表达贯穿诗集的始终,非常可贵。正如书名“如初”,“体现了书写者贯穿如一的人生观念,在不断变化和动荡的当下,这不是保守,恰恰是一种勇气”,荣光启表示。

作为研究生时期的同学,曹元勇对何向阳的作品阅读较多,因此对于其中的细微变化也更了然。他表示,何向阳的诗歌看似语句简单、形式简洁,实则有着丰富的内涵,她喜欢用对话的表达方式,在拉近自己和世界关系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亲切。他认为,诗集《如初》是一部时间之书,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成长路径,而且带有浓厚的时代印记;而《刹那》则是一部颂祷之诗,带着对于生命本初的思考和感悟,体现出一种泛宗教式的精神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