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聚焦火热生活 书写时代新篇”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优秀作品联展 故居秋色映萧红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于宏远  2024年10月16日16:45

呼兰的秋天,总是来的姗姗来迟。其实,不见得。我们呼兰人相信美好就会遇见美好,所以心想呼兰美好,意念中就想多留一段好时光而已,其实,也大可不必,因为呼兰四季皆美。风光不与四时同。到了这个季节,笔下应景唯秋,也会别有一番景致。

于是,我目光搜寻呼兰小城在这秋日里仍值得期待的地方,于是在那个曾经叫“长寿胡同”为何如今改称“萧红东胡同的”历史猜想中,于是,在秋天静美的萧红故居里,寻找我们心里最灵秀的风景,寻找我们最吉祥的印记,以及寻找故居人付出的春华如今硕果累累的秋!

萧红故居——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殿堂。这里,不仅是一处静谧的院落,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璀璨星辰的诞生地,她的名字,如同秋日的暖阳,温柔而坚韧,照亮了无数文学爱好者的心田。这里,不仅承载着一位文学巨匠的灵魂印记,更在秋日的画卷中,绘就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景致,让人在漫步间,便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韵味与深情。

步入萧红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抹浓郁的秋色。古木参天,秋叶如花,与青砖灰瓦的故居建筑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位女作家绘就的一幅幅精致画卷。秋风中,树叶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讲述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静心聆听。

故居的院落里,那些花依然傲然绽放,它们不畏秋凉,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每一个到访者。这些花儿,仿佛是萧红精神的化身,即便是在日渐萧瑟的季节,也能绽放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阳光透过天高云淡,洒在斑驳的院墙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听见萧红在窗前低吟浅唱,讲述着那些关于爱与自由的故事。

这秋色,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更迭,更是对萧红一生才华与坚韧的最好诠释。

漫步在故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学氛围。感觉仍能闻到淡淡的书香与岁月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屋里,那张旧木桌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似乎还保留着萧红生活过的痕迹,让人恍若隔世,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情与韵味。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斑驳的木质地板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看见萧红伏案疾书的身影,她那份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跨越时空,依旧令人动容。

窗外,秋意正浓,树叶沙沙作响,可联想与屋内笔尖触碰纸张的声音遥相呼应,构成了一曲动人的秋日交响乐。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故事,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思念,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份由文字与自然共同编织的秋日梦境之中。

踏上那由落叶铺就的小径,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回响。落叶轻盈,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与记忆。它们或红或黄,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开始细细品味这份宁静与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能听见萧红笔下那些人物的低语,感受到她文字间流淌的温情与哀愁。

萧红,这位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作品,如同这秋日的景致一般,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落叶的哀愁,既有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也有对人性细腻的描绘。在故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她文字的温度,以及那份对生命不息追求的勇气与力量。

今天,萧红故居已不仅仅是一座历史的遗迹,它更成为了一个文化的符号,一个精神的家园。随着秋风的渐凉,萧红故居的秋色也愈发迷人。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这个秋天,走进萧红故居,感受那份独有的韵味与魅力,让心灵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与升华。每年秋天,这里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爱好者,他们或驻足凝望,或低眉沉思,在这片被秋色染醉的土地上,寻找着灵感与启迪。故居的秋色,如同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如何在逆境中坚持梦想,不懈追求。

是的,故居秋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正如萧红笔下的文字,虽历经沧桑,却依然能够触动人心,让人在感动中学会坚韧与勇敢。

秋意浓,故居韵更长。时光不老,故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