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刺北《第九农学基地》:知识和努力终将为人类带来希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4年10月08日15:24

9月2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江西省作家协会和晋江文学城主办的红刺北《第九农学基地》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江西省作协主席李小军,晋江文学城内容副主编息夜,以及聂茂、鲍远福、桫椤、行超、周敏、付昌义、陈海、吴长青、李伶思、刘媛、王康开心、许清巍、大哥喝冰阔落等评论家、编辑、网络文学作家和读者20余人参加。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第九农学基地》叙述了一个农学生“穿越”到植物异变、农学传承断代的末世,利用农学知识探索人类与变异植物共存之法,进而拯救世界的故事。作品以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变异植物作为切入点,将残忍冷酷与奇特怪异的末日设定徐徐展开,激发了读者对植物和农学知识的兴趣,加强了对农学的思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作品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

何弘表示,网络文学多年来正是依靠持续创新,才能够不断赢得读者的喜爱,坚持创新驱动,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关键。红刺北的创作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从《我要上学》到《第九农学基地》,她始终保持着对类型创新的追求。《第九农学基地》将种田文和末世文等类型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新的风格,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同时把作品的思想价值和意义传递给了读者。他期待,网络文学能在保持创新和活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品位,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第九农学基地》难以被归类为传统网络文学类型模式,被界定为某一个特定类型。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文类之间的无缝衔接与有机交融,实现了对传统网文类型的创新与改写。一方面,《第九农学基地》在未来幻想的框架中完成了当下历史感与现实感的建构。作品对未来生物异变的描述,是基于作者对于现代农学知识的深入掌握和科学呈现展开的;对未来世界中身份等级秩序的构建,是从当下的社会现实中生发的;作品书写的三代农学人的故事也映射着国家农学研究发展的过去和未来。另一方面,小说融合末日元素和种田元素,集末世文、种田文、科幻文甚至悬疑文的众多优长于一身。在具体书写中,作者摒弃了传统种田文中常见的家长里短的勾心斗角,将焦点放在人类面对极端环境时的生存挑战和团结抗争上。此外,小说打破了传统种田文中女性角色的刻板形象,展示出女性在逆境中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和团结互助的温暖力量。

末日是什么样子的?《第九农学基地》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与会专家分析,作品中“末世”是一个因植物异变而动荡的世界,异变植物不断攻击人类,夺取人类生存的空间和资源,表达出了普遍意义上的大地绿植的异化所导致人产生的惶恐感。在这一植物异变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农作物的特性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成为了关乎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作品的设定放大了人类的弱小与人性的卑劣,构成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直接挑战,促使人们对生态平衡和多物种的命运共同体等宏大主题展开深入思考。也正因此,作品中三代农业人坚韧而又温情、开拓永不停歇的精神令人感动尤深。

红刺北坦言,小说的重心放在了植物异变的设定和主人公赵离浓的成长上。在反常、混乱的环境下,在对权力、资源和生存的渴望与极端处境的冲突中,人的欲望被放大,每个人物做出了他们的选择。“赵离浓在寻找解决异变植物的过程中,既是一次科学探索的冒险,也是一场寻求自我认同的旅程。”她也相信,“无论环境如何恶劣,知识与努力终将为人类带来希望”。她表示,自己的思考还将继续,未来将吸收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守正不守旧,不断创新与尝试,更好地表达自己想要传递的价值理念。

朱纲在总结中表示,《第九农学基地》将种田文、克苏鲁元素、末世文以及成长小说等融合于科幻题材之中,形成网络文学科幻小说的新形态。红刺北特别注重调控故事的节奏,既注重主人公“打怪升级”的“爽感”,又以植物的暴力和人类自我内斗的双重危机加大作品的紧张感。同时,保持小说好看有爽感的同时,《第九农学基地》又有意注入了人的成长风景和大生态伦理的观念,厚实了叙述的内在,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品位,体现了网络作家关注人类生存的责任感和创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