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城——天津当代作家作品收藏展”在滨海新区图书馆开幕
经过近3个月的筹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人与城——天津当代作家作品收藏展”于9月26日在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开幕。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要求。文缘城启,城以文名,文与城相得益彰。1949年后,天津几代作家筚路蓝缕,笃行不怠,为这座名城的持续辉煌,不断奉献名作。天津当代文学大家辈出,群星灿烂,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顾、铭记天津当代文学的“发生”及75年的“发展”,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与旅游局和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文人与城——天津当代作家作品收藏展》。
本次展览展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市最具代表性的90位作家作品,包括:孙犁、梁斌、蒋子龙、冯骥才、宫白羽、方纪、鲁藜、王林、张学新、航鹰等名家,展出作品包括作家手稿、信札和书籍;天津文坛史料;作家艺术品及实物等超二百余件,全部为首次展出。尤其是1956年4月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成立的卷宗更是首次展出的珍贵藏品。
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王会臣表示,此次大家以文相约滨城,在回顾与认知天津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人和事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文化繁荣发展的使命担当,希望以此展览为契机,以公共图书馆为平台和载体,共同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以文学之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在津城滨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此次展出的展品均由天津当代文学收藏家王忠琪提供,其四十余载倾心文学,醉心于作家创作印迹的收集、梳理与探究。其所藏天津当代作家作品以及手稿、信札、书刊、书画、各类实物等,总数逾万件之多。
说到这些藏品,王忠琪说:“多年来,我与天津的五代作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最初无意收藏了一些作家的作品,到后来意识到这些作品的重要价值,我就开始注重收集,到现在已经收集了天津当代作家作品超万件。我真切的想法就是将这些藏品奉献给社会,通过展示和研究,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打造以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名片。从而,全方位展示天津文学与天津作家的魅力风采,让更多的人了解作家、钟情文学、热爱生活。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王松在发言时说:文学作品的收藏具有史的意义,我认为文学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和身份,不仅仅是作家,文学事业家也是如此。我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足以证明了王忠琪尽管已经退休了,但他在文学意义上并没有退休,他还会这样一直走下去。
中国“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蒋子龙说道:“王忠琪对作家、对文学十分敬重,此次收藏展是天津当代作家的一次成果汇集、一次成果检阅,意义重大,而滨海新区是天津文化藏龙卧虎之地,人才辈出,希望借助此次展览进一步推动天津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本次展览的开幕式上,总工会将编辑出版的本市十位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捐献给了滨海图书馆。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李贤表示,此次活动以公共文化服务引领文学研究,对于传统的天津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学创作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天津市总工会高度重视新时代职工文学建设,积极搭建平台,扶持和培育职工创作。去年启动了职工作家培育工程,通过征集5万字以上的优秀中长篇小说,评选出了10位职工作家,在全国总工会发布会受到社会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育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职工文学创作队伍,创造出更多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增强职工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目前,滨海新区图书馆已经建成了“蒋子龙文学馆”。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还将创建完成“梁斌文学艺术馆”。
据悉,为了实现让广大读者和文友近距离接触这些作家,此次在举办线下展览的同时,线上展览也同时开展,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在手机上浏览展出的作家作品。该展览的展出时间,将在滨海新区图书馆持续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