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韦敏长篇新作《丛台别》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杨茹涵  2024年09月24日16:53

9月21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韦敏长篇新作《丛台别》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白烨、梁鸿鹰、柳建伟、马国仓、张莉、丛治辰、饶翔、程旸等评论家、作家,围绕该书的主题内涵、艺术特色、文学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研讨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继波主持。

《丛台别》是一部以知识女性成长为内核,以汉剧为文化背景,以武汉城市发展为脉络的长篇小说,书名源自一出著名的汉剧折子戏,作家韦敏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运用充满“戏味”与“汉味”的笔触,将城、戏、人三者融为一体,把书中人物未知的人生与已知的汉剧剧本缠绕起来,绘就一幅丰富多彩的武汉生活画卷,构建出一部百年武汉的城市史诗。

与会专家谈到,《丛别台》聚焦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通过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叙述,将戏台上的戏和戏台下的戏结合起来,将古人的故事与今人的情感形成呼应,写出了武汉地域的特色和时代变迁,有着非常鲜明的地方性,是一部具有新时代新写实主义特征的作品。作品具有浓浓的烟火气和鲜明的人物个性。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人物描写,成功地建构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立体形象,突出了独特的文化韵味,是一部通过人记录生活、通过戏传承文化、通过变化反应时代,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出版价值的佳作。

“武汉是我的生命之根。我想透过这座城市的根脉,去探寻隐匿在城市文化肌理之下的深邃文化之根,追寻这座城市灵魂深处的文化底蕴。”韦敏在介绍该书的缘起和成书过程时谈道,写作不仅是个人使命的召唤,更是她为社会和家乡武汉投射人文关怀、女性觉醒和理想主义光芒的方式。韦敏强调了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共情和理解,她希望通过对不同女性命运的描写,展现她们的独立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