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长篇新作《丛台别》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9月21日上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韦敏长篇新作《丛台别》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研讨会现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中国文学著作权协会会长柳建伟,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光明日报》文化周末主编饶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程旸以及《丛台别》作者韦敏出席研讨会。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志勇、副总经理康志刚参会,本次研讨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继波主持。
《丛台别》,韦敏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
《丛台别》是一部以汉剧为文化背景,以武汉城市发展为脉络的长篇小说,该书名源自一出著名的汉剧折子戏,韦敏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运用充满“戏味”与“汉味”的笔触,将城、戏、人三者融为一体,把书中人物未知的人生与已知的汉剧剧本缠绕起来,绘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武汉生活画卷,构建出一部百年武汉的城市史诗。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也是对汉剧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它唱响了每个武汉人心中那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人生剧目,展现了武汉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会专家表示,《丛台别》是韦敏的代表性作品。小说通过三个女性的故事,展现了女性成长、友谊和汉剧文化,小说具有浓浓的烟火气和鲜明的人物个性,再现了1990年代青年女性的坎坷成长和情感经历。作者在写作中将传奇性元素纳入日常化的描写,形成了反传奇性的叙事方式,反映了对人性与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同时,《丛台别》也对武汉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描绘,通过丰富的方言和地域特色的描写,展现了武汉的城市性格和历史变迁。从字里行间可以看见作者对这座城市有深切的了解和深沉的挚爱,这种爱使得作品看起来情感深刻、有激情、有温度。
专家研讨之后,作者韦敏女士对在座嘉宾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这本书的缘起和成书过程。她指出,写作不仅是个人使命的召唤,更是她为社会和家乡武汉投射人文关怀、女性觉醒和理想主义光芒的方式。韦敏强调了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共情和理解,她希望通过对不同女性命运的描写,展现她们的独立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认为,尽管小说中有许多关于离别和死亡的描写,但她更希望通过这些故事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幸福的追求。最后,韦敏对所有参与研讨的老师们表示了感谢,并期待未来能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