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 跨文化传播助力中国当代文学扬帆远航
9月20日下午,2024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第三场专业沙龙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此次论坛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出海’之路”为主题。北京市政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吕钦,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出席沙龙。意大利汉学家、翻译家李莎(Patrizia Liberati),汉学家、翻译家、土耳其安卡拉哈兹巴伊拉姆大学教授吉来(Giray Fidan),墨西哥总统府首席中文译员、汉学家、翻译家莉亚娜(Liljana Arsovska),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晓枫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庆祥担任学术主持。
陈宁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文联紧紧围绕“北京文学让世界看到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主题,大力推动北京文学“出海”,打造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动以及“北京文学海外推广”系列活动已形成规模,五年来已助推刘恒、梁晓声、毕淑敏等35位北京作家的41部作品与海外出版社签约,覆盖18个国家13种语言。今年,北京市文联开始推出“北京文学走出去”3.0升级版,推动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走进海外读者,讲好中国故事;同时继续深化与国外艺术家的合作创作,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国文化形象,向世界分享中华优秀文化。
李莎表示,她曾在罗马大学介绍刘震云的文学作品时,也介绍了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的电影《我叫刘跃进》《手机》以及刘雨霖执导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片段,效果特别好。今年,刘震云有三部文学作品改编成了话剧,如果能够做成影像带到意大利,相信人们会对文学作品产生更大兴趣。
吉来介绍了自己近十年来翻译的中国古典著作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他表示,“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国文学海外译介工程”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翻译家投身其中,积极参与翻译中国书籍的工作。同时,老舍先生的经典著作《猫城记》能够成功翻译出版,也得益于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学院的大力支持。
莉亚娜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应该有不同的方式。中国当代文学已然成为展现当今中国的重要窗口,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她还以具体作品谈到,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展示了当下基层社会平民生活的基本形态,贾平凹的《极花》描写了中国乡村社会的风俗面貌,都是了解当下中国的重要作品。
孙甘露以其小说被法国译者选择翻译、王道乾以诗人的笔触翻译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得到中国读者的热烈响应、林少华独特的翻译风格使村上春树的小说风靡中国等事例,强调了译者的重要性。他认为一部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被介绍翻译到目的语国家的时机会左右作品的传播。
“传统之所以为传统,在那个年代是极具创新能力的。”李修文认为,如今,我们将蒲松龄视为伟大传统的一部分。实际上,分析他的小说《画壁》会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平行时空的故事。然而,当这样的情节出现在当下科幻小说中时,我们又会觉得这是一种充满新意的叙述方式和手段。在当时以个人叙述为驱动力的语境下,蒲松龄是集大成的处理者,他巧妙地处理了传统,使得小说迈向了现代。当代作家面对传统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前人的创新能力,学习他们突破陈规、建立主体性的精神。
周晓枫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及作品的翻译现象,一部作品变成其他文学体例或者艺术形式,会拥有更多的读者和观众。在她看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去远方应该像候鸟一样,道路遥远让我们的翅膀更有力,同时我们也有鲑鱼返潮的勇气,这样才能在更大的世界里有更远的目标和更强大的内心与力量。”
在杨庆祥看来,文学是具有通约性的艺术类型,中国非常重视文学作品出海、传播和推广。随着影视转化、IP孵化不断推进,近些年中国的当代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他们通过中国当代文学了解中国,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海外汉学家和翻译家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他们将中国的作家和作品与海外读者亲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部作品如何打动不同国家和地域的读者,现场嘉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享。周晓枫认为,好作品有诚恳的本心、独特的想象、大胆的手法和丰富的触动,只有将作品用更大的诚恳、更大的力量、更大的激情、更大的好奇,包括对他人的尊重表达出来,建设一个更理想的自己,才可能打动更多的读者朋友。李修文以改编刘慈欣一系列作品为例,认为应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生存处境、文化处境,续写当下正在发生的故事,解释眼前所见,而不应沉湎于对东方的某种猎奇和想象中。孙甘露认为,写作者不要执着于写一部特别棒的或者最好的作品,实际上这是一种枷锁、负担,要学会放松,“放松”的自己,才是比较好的能传达自己的途径。
参观文联展览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如何更好地出海,汉学家们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李莎认为,作家与译者面对面交流、参加国际书展等方面的活动,对于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出海”非常重要,同时推荐和多方力量的资助与推动也很重要。她表示会尽最大的努力继续介绍中国作家更多的优秀作品。吉来坦言翻译过的书和写的文章很多都是在中国开会过程中受到的启发,他希望中国的出版社和文化机构能多去土耳其,实现互访。莉亚娜希望把当代中国文学当作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她还建议面向拉丁美洲出版一本中国文学史,选择一百个当代中国作家进行介绍;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年轻翻译人才投身于翻译工作,助推中国当代文学扬帆远航。
合影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