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轮明月在手心
来源:北京晚报 | 王继霞  2024年09月23日08:40

读过《红楼梦》的,想必都对贾府那场中秋夜宴印象深刻。

中秋之夜,贾府举家团聚,吃月饼、赠月饼、饮酒品蟹、焚香拜月。贾母带领众人在凸碧山庄赏月,折桂赏花、击鼓传花、吹笛助兴,一直狂欢到四更天方才各自散去。而林黛玉、史湘云则别有一番情趣,又至凹晶馆临水赏月联诗,“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正是这次联诗,她们吟出了预示着她们悲剧命运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作为现代人,若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我们何其幸运。因为我们掌握了古代最博学的鸿儒方家也不可能了解的科学知识。比如,我们知道,月球的平均半径约1737.10公里,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78.13公里;如果地球像一个篮球那么大的话,月球则相当于一个网球的大小。比如,我们知道,月球上并没有广寒宫,没有嫦娥,没有玉兔,没有桂花树,也没有砍树的吴刚,月球表面最为显眼的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以及用肉眼就能看到的黑色斑块——月海。再比如……值得骄傲的是,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已成功携带回来自月球背面的1935.3克月球土壤。

作为现代人,若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我们又何其悲催。因为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日子过得越来越潦草,那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渐渐变得来去匆匆。提起中秋节似乎只剩下月饼可供谈论;中秋夜或许只在阳台隔窗瞅一眼月亮就算是赏了月了。

2018年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特意去了京西卢沟桥。走出宛平城城门,视野豁然开朗,只看见晴朗深邃的夜空中已经升起一轮明亮的满月。古老的宛平城墙、波澜不惊的永定河、著名的卢沟桥和桥上的石狮,以及架起“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们,都笼罩在一片清明的月色中。

卢沟桥坐落于永定河上,全长266.5米,建筑宏伟,结构精良,工艺高超,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联拱石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此一游,盛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晓月”曾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走上石桥,桥两侧石雕护栏上精雕细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吸引了我。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既然数不清,那也无需再数。那时候乐乐正上初三,个头比我还高一些,我领着乐乐(如若乐乐执笔,必然变为他领着妈妈),在大狮子身下找小狮子,乐此不疲。那些“调皮”的小狮子,有的藏在大狮子身前,有的藏在身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轻轻抚摸着石狮,我不禁疑惑:这十数年、数十年、数百年的时光,像桥下永定河的流水悄然流逝,这些石狮难道只是在时光里沉默?在岁月中沉睡?“不!”昂首挺胸的雄狮对我的疑问断然否定。

是的,87年前“七七事变”那个夜晚,沉睡的雄狮在日本侵略者的隆隆炮声中醒来,在中华儿女誓死卫国的熊熊烈火中醒来。

“七七事变”爆发前夕,由于国民政府的对日绥靖忍让,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被日军控制,卢沟桥成为侵略者的下一个目标。从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晚,日军声称演习地带有一士兵“失踪”,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驻防在卢沟桥一带的29军奋起自卫……

2018年那个中秋节的夜晚,我们走在石桥上,我跟乐乐说了什么?我说明年就要中考了,你每天都得认真完成作业,游戏不许再玩了,诸如此类的话?这个提前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是否一如既往地不以为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又或许,乐乐说了什么,把我逗笑了。是的,他就有这个天赋,无论我多生气,或者心情多坏,他都能用三言两语把我逗笑。也或许,我们谁都没说话,因为走在卢沟桥布满车辙、凹凸不平的桥面上,一种沧桑的历史感油然而生,我们只是于宁静中倾听着历史的足音。

隔着六年的时光,很多细节我都淡忘了。不过有一件小事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乐乐爸爸特意带了相机,拍了很多张风光照,之后又兴致勃勃地提议,让我跟月亮照张“合影”。我摆了N个pose、换了N个手势,终于找到我的“御用摄影师”满意的拍摄角度。虽然生活中还有太多烦恼,面对他的宾得(PENTAX)镜头,我还是笑了。那一刻,卢沟桥、永定河、幽蓝的夜空、大大小小的石狮、我身着的桃红印花新中式衬衫、仿佛“停”在我手心上的一轮月亮,一齐定格在时光里。

也就在那一刻,我有种奇特的感觉:真真切切地,我捧着一轮明月,月光轻柔地覆在我每一寸肌肤上,一丝丝、一缕缕,清清凉凉地沁入我的每一个细胞,我分明嗅到了月华散发的馨香,暗香浮动,似有还无,弥漫在我的心田。

素月在手,心田如洗,表里俱澄澈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