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星火》2024年第5期目录、卷首语
来源:《星火》 |   2024年09月05日15:24

卷首

星空与萤火虫                           范晓波/4

新名家

给予(组诗)                           三  子/5

魅力小说

从春天到春天(中篇)             张运祥/9   

去吴城(短篇)                        詹文格/31  

石痴(短篇)                           孙继泉/45

原浆散文

江左岸右                                  昂  桦/49   

语言碎片                                 赵以琴/55   

少年小镇                                  徐海诚/62 

龙吻额                                     孙婕妤/70   

凌晨的蔬菜                              刘开栋/78  

第一声

黄燕的连衣裙(短篇小说)     彭紫城/83 

蝉的地下时光

偶得的宝藏(新人说)            彭紫城/91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选作品

训(短篇小说)                       罗凌芳/93     

天是怎样亮起来的(散文)     张复林/102    

香樟诗会/107

薛令令   吴小虫   火  棠    吴素贞   

蓝花伞   涂  拥    张文捷   四  四   

涂燕娜   张光杰   梁  沙    瘦  藤  

水玉兰   王相华   楚槐序   朱胜国  

刘东宏   李涵淞   符纯荣   张  悦   

慕  白    林建勋   钱秋菊   徐子飞

祁照雨   游  子    严来斌   长烟落日  

田宏杰   吴旭芬   王小林   余玲双   

董  贺    王纪金   张小梅   张柏华

陈燕锋   唐春元   洪兆权

文学圈

纯净之人,赤子之文             凸  凹/123    

永康三日记                            程  维/133    

泰山的心住与神往                 张世勤/140    

驿站故事

离地半米的飞行                    江锦灵/144    

鱼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谢宝光/151    

读者说/159

乐  境   黄雯娇   安文生   廖  江   赖韵如   黄建新

【卷首】

星空与萤火虫

范晓波

星空虽然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却因其高远,而更像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它的神秘和虚空有一种崇高的伟力,向上吸附凝视它的人,防止他们被地球的万有引力囚禁。

不管是科技还是人文领域,人类的许多智慧和自我超越,都是在仰望星空时诞生的。

正因为如此,近六年来,《星火》团队每次探讨文学与人生,几乎都在星空下,烧着篝火,或点着灯盏。这是我们既脚踏实地又不困于泥沼的原因。在浩瀚而清冷的星空之下,能更清晰地洞察人生的各种维度和方向,从而作出更符合本心的选择。

地球上与星光呼应的意象很多,萤火虫是其中一种。与星光相比,萤火虫的光亮显得如此黯淡而飘忽,弱小得几乎不值一提,但它作用于人的情绪时却能掀起波澜,它不确定的微光使得它更像是三维空间的溢出之物,星光一样激发着人的想象力和柔情。

2021年夏,我们自弋阳县湖塘村徒步去横峰县葛源。烈日下的16公里徒步既考验体能,也磨炼意志;最后一段路,有人头晕乏力,有人脚肿得要撑破鞋子。幸好夜幕垂落后走到临河路段,暑热稍有缓解,有人惊呼:萤火虫!

三四个比绿豆还小的橘黄光点从河面的水草丛飘起,贴着水面划着弧线飞向远处的夜色。数十人的队伍估计只有七八人看见这个场景,但断成数截的队伍重新集结起来,大家一边赶路一边热烈探讨,萤火虫的光照通过目击者的讲述投射到其他人的眼眸里。

在资溪、武宁、广昌等县,我们都有过和萤火虫擦肩而过的经历,只是那个瞬间短得像是幻觉从脑海掠过,惊喜和遗憾并存。

这些或许就是2024年7月我们自带200只萤火虫去赣南石城县放飞的伏笔。

石城是白莲之乡,荷塘的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放飞萤火虫。这次又是文学背包客的首次AA采风,萤火虫之约是活动的核心创意。

最初想过自己养殖,寻乌和武宁两县的《星火》驿站都有人跃跃欲试,最后因技术和场地制约放弃,只得上网去买。

萤火虫装在透明的塑料罐里,每罐100只,头天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可能是因为那天气温太高,晚上去通天寨丹霞山前的荷塘放飞第一罐萤火虫时,发现它们活力不如预期,可能是热懵圈了,打开盖子后,萤火虫在罐内的银杏叶上缓慢蠕动,半天才飞出一只,画出一个完整的“之”字才倏忽远遁,然后是第二只,第三只。

我用镜头捕捉这个过程时甚感困难,围观者的赞叹却此起彼伏,有些城里长大的文青从未见过萤火虫,有些人上次见萤火虫,还在二三十年前的童年。

第二天我们去荷塘和八卦脑山采风时,安排专人守护另一罐萤火虫,先往罐子里的银杏叶洒点蜂蜜水,然后放在开着空调的房间悉心照料。

这天晚上,我们在凉爽的山间草甸上夜谈,罐子里的荧光明显比头一晚明亮,它成为这个夜晚最令人欣喜的部分。

放飞这100只萤火虫时,头顶星光欲滴。当100只萤火虫陆续划过热切的目光飞向远处时,就像是掠过地面的星星又飞回了太空。

这是我们首次同时拥有了盛大的星空和繁密的萤火虫之光。这次体验再次验证了我们对文学生活的倡导:诗意不仅写在纸上,也可以在大地上营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