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题材电影剧本研讨推介会在京举行
8月30日,“云南题材电影剧本研讨推介会”在京举行。
8月30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云南网承办的“云南题材电影剧本研讨推介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翟玉龙,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以及王兴东、尹鸿、柳建伟、韩志君、向阳、刘颋、付秀莹、林丽宁、陶鹃瑜、王欣、沈洋、李霞、字开春、彭迪、王雪飞、孙于婷、邵莉莉等三十余位编剧、制片人、专家和云南题材剧本编剧汪海林、大民、成孝湜、侯亮、严安、肖旭驰等主创代表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主持。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研讨推介的五部电影剧本是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策划,《中国作家》杂志社、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云南网承办的“全国知名影视专家云南采风创作活动”的创作成果。知名编剧、影视界专家赴云南昆明、普洱、西双版纳等地采风后,创作出了一批以“中国故事的云南篇章、大美中国的云南声音”为主题的电影剧本。这些作品包括汪海林的《海上咖啡馆》,宋方金、大民的《直播团·云南故事》,成孝湜、彭春明的《云的味道》,侯亮、严安的《告白》,肖旭驰、祁媛的《爱在云之南》。五部云南题材电影剧本在《中国作家·影视》2024年第5期、第6期以专栏形式刊发。
吴义勤在致辞中表示,云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为文艺创作,特别是影视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源泉。从苍山洱海到西双版纳,从茶马古道到丽江古城,云南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每一片风景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次研讨会研讨的电影文学剧本,是剧作家们深入云南生活,创作出来的文学母本。希望影视专家们做好从文学到影视的转化,讲述好云南故事,勇于尝试新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让云南题材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实现新的突破。
张宏在致辞中说,电影和文学具有天然的联系,像《青春万岁》《红高粱》《野山》这些电影,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我是1985年第一次来云南,对云南的大好河山,大美风光记忆特别深,现在我仍然觉得云南是电影市场的富矿。剧本《海上咖啡馆》将白云之下,雪山之巅的洱海风貌描写得特别美,看了以后感触很深。”希望更多优秀的云南题材电影文学剧本,能拍成最美的云南电影。
翟玉龙在致辞中表示,“四季皆能拍摄,全域皆有美景”是云南的天然招牌,目前,云南省正在积极推进文旅产业革新,以形成“旅居云南”竞争优势,积极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品牌。去年,云南出台了《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扶持文艺精品创作,云南省委宣传部统筹成立省、州(市)、县三级影视服务工作专班,今年初《云南影视拍摄服务指南》也正式出版,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为影视专家们入滇创作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云南故事更加生动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秦振贵谈到,影视是目前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要发现更多年轻的创作人才,为中国电影持续不断地提供优秀编剧,用他们的笔触,绘制出一幕幕触动人心的故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剧本对电影来讲,就像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还取决于空间、天气、气候、土壤等各种各样的条件。云南,既有山川自然之美,也有人文历史之美,还有社会发展、民族和谐之美等,为剧本这颗种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期待这几部种子长成优秀的电影之树。
《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视协(北京)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阳认为,这次的活动为整个中国电影诞生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前置命题——电影生产前置化。影视和文学,现在都在强调双向拥抱,互相奔赴,这是一个表象的行为认识,真正的过程应该体现在影视与文学的深度融合。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柳建伟说,“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到云南,那个时代云南电影已经处于发展高峰期了。今天看到的五个剧本,反映了云南多地新时代的生活现状,剧本类型化特点突出,风格独特,希望能通过这些剧本让七彩云南绽放光彩。”
《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刘颋谈到,今年比较密集地接触到了云南题材的各类原创作品,她的感受就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贴近现实,符合当下现状的。这几部作品都是讲述在云南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并以云南当地精神文化传统的“在地”视角进行呈现,这种“在地”视角和外来视角的结合,使剧本得到了更好呈现。
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编剧、导演韩志君说,他前些年到大理参加海峡两岸的电影导演会,发现拍摄的《五朵金花》已经成为大理的名片,“你在民宿中、酒店里、游轮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按照《五朵金花》的服装和造型打扮的男女青年。2006年我再次来到丽江,拍了玉龙雪山,拍了牦牛坪,还有丽江古城、东巴文化、民族服饰等,我把它们都拍到了我的画面里。”这也说明了一部好电影能对地方的文旅起到极大的宣传推广作用。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主任林丽宁表示,文化生产是创造性劳动,核心在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目中有人,要能识才、重才、爱才;要健全服务联系机制,真正把人才聚集到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中来。“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双向奔赴,一起做一些云南特色的电影,讲好云南故事。”
制片人王欣谈到,五本剧本基本都讲了爱情故事,云南就是产生爱情的地方,“《五朵金花》《阿诗玛》是我从小看到大的,我认为云南那个地方就是美好。”她希望新时代能将云南新的美好写出来,拍出来,成为新的经典。
制片人陶鹃瑜说,云南会让人想到绚丽的自然风光,多元、多样、原生和独特的民族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松弛的慢节奏,今天的这五个剧本文学性较强,非常好看,也都紧紧扣住了云南的地方特点,让人一看就会想到,云南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有着令人向往的生活。
研讨中,大家还就剧本的主题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计、执行投拍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者认为这五部剧本聚焦云南,以独特的视角充分展示了彩云之南的魅力,地域特色鲜明,新时代主题明确。五个故事都是现实题材,细腻生动地展现了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命状态与情感体验,以温暖为主基调,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针对故事内容、人物设计、主题契合度、细节呈现等提出许多建议。例如,创作者可以通过与在地视角结合、对本土特性的坚持以及对当代爱情特质的充分挖掘使剧本更加丰富。
最后,五部剧本的创作者也表示,将根据本次研讨推介会意见,进一步打磨剧本,让剧本更加完善,将云南故事以更加鲜活、动人的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