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坐在我后边的那个人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马万里  2024年08月21日09:16

我所在的城市叫焦作,过去叫怀川。多年以来,我们这里几乎成了文学的北大荒,是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

近日,“90后”作家杜永利的一篇6000字散文《湖边的抒情》荣登《人民文学》2024年第9期,这在我们小城引起了强烈反响,似乎要打响“怀军”突围的第一枪。我第一次写“怀军”这俩字。其实,我们这里曾是一片文学的厚土,不仅生长有名的“四大怀药”,也是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竹林七贤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地或故土,到现在依然还有很多全国知名的写作者,比如李洱、乔叶等。而杜永利和我在一个办公室,他就坐在我的后边,我们俩一起编《焦作文艺》《怀川》报纸、杂志。

他是个农村的孩子,考上文联后凭借自己的实力买了一套二手房,每月还要按时还贷款。两年多了,却依然还住着毛坯房,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两年的电费只有100多元。每天中午他都在图书馆度过,汲取着名著典籍的营养。他深知,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心灵,才能从自身流淌出丰盈的文字。他去一个地方,往往都是自己一人,很少讲话,永远都在倾听。他有一双过目不忘的聚光小眼,在图书馆里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复述下来,这是他的本事。记得爱默生说过:作家通过语言发挥其作用……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我也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在图书馆 ,我们最喜欢读的就是《人民文学》。去年读东西的《天空飞过一道白线》、王手的《寻找相靠佬》。今年我们又读了李琸的《我有一片戈壁》、朱强的《地址薄里的日常》,还有李知展的《望春门》。我们文联也订有《人民文学》,我们把这几篇文章全都复印出来反复讨论、反复看,爱不释手。天长日久,却也能积蓄一种力量。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深知一篇好的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怀胎十月的婴儿,必须要先播撒种子,然后才能一点点长大成人。龙源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个人工湖,离我们单位很近,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去那里转圈,有感觉了就赶紧记下来,他熟识那里的一草一木,熟识那里的咖啡馆、覃怀书屋。当看见天空中高飞的风筝,他就会联想到人生的高处;看到书籍,就会联想到精神的远方。看见湖边钓鱼的人会想起前几年我们一起去博爱江岭采风时看到的那口古井,那口有着老槐树阴凉、斑驳辘轳的古井,我们几个女子都在摇辘轳拍视频玩,而他却在古井里边看到了他自己,所以他用力摇动辘轳,是为了把自己捞上来。看见湖边的钓鱼者,他也看见了自己仿佛就在湖水中,那一晃一晃的鱼钩钓上来的其实就是他自己。所以他会把自己养的鱼带去湖里放生,救众生,也救自己。

在人生的无涯中、在贫穷环境的土壤里、在这片清澈的湖水中他要自己把自己拯救出来。身在人世,谁不是一片孤立的、被湖水围困的小岛?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苦楚和隐忍。就看你有没有独特的眼光,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双能工巧匠的手,把那些命定的、诗意的、磅礴的、灵动的语言穿针引线。我们这里的作家陈战东说,别人的文章里有几句诗意的语言就很了不起了,而杜永利通篇的语言全都是浑然天成的佳句。

在湖边行走,他看到那些在湖里游泳的人,夕阳西下、落日熔金。在他的眼里,龙源湖就变成了一条红被子,他想起乡下婚礼上缝的喜被子,那游泳者的一起一伏就是在穿针引线。他感觉那人是在红被子里疗伤。这种独特的比喻,也惟有他能写出来,那是极度用情用心之所致。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有个亮眼的好题目,让读者从目录检索的片刻一眼将其打捞,他说,这个题目,他酝酿已久,之前写过一篇散文《关于秋天的个人抒情》,而这一篇和那一篇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的探问以及哲学的思考。

再就是他要等待语境的来临,他说他所有的材料都准备齐了之后,还是不能写,他要坐在电脑前等,有时等一个小时,有时等两个小时,有时是一天,或几天,或几个月,他在等着起句。第一句一来,紧跟着就是第二句,接着也就一气呵成了。第一部分他写的是游人群像,当然他也在其中。第二部分是特写,也就是写细节,写那些城市巡湖的摄影者、游泳的人、闲散的钓鱼者、相亲的人、暮色苍茫中练太极拳的人。第三部分围绕“君子不器”这一成语,一步步解开了困扰人们内心的难题。

文里的相亲,其实就是写他自己,年届而立了,家里人催得紧,媒人天天打电话,他也想尽快完成父母的心愿,也想找一个懂他的人成家立业,让家族的血脉绵延。无数次的相亲,大多都选择在湖边散步,对他感兴趣的女孩儿会多走一段,不感兴趣的没走多远,就赶紧找了借口委婉退出,只留一个形单影孤的点在缓缓移动。每次他都要坚持绕湖走完这个圈,在湖边他常以湖水为镜照自己,他照到了自己的执着、倔强、不服输以及普通的容颜。

诸如游泳像缝被子等联想丰富,别出心裁,多姿多彩的比喻句,让文本鲜活、生动,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还写了太极拳、竹林七贤,也就是写这座城市的精神,以柔克刚、外圆内方,特别能战斗。

结尾处他写自己背着一把吉他,像背着一把宝剑的壮士,他要去遇见更多的人,不断地突破自己;他要看看更广阔的山河,于是在写完这篇作品之后去了青海湖……

这篇散文语言灵动,充满思考,写出了湖泊生态环境对城居人口的重要性。有别于过去他写的传统散文,他在语言与结构上有了不同的尝试。也有别于他以前的所有作品,他暂别了沉重瓷实疼痛的书写风格,在他擅长的叙事散文之外又开辟了抒情散文的疆域。

世间所有的成功都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希望永利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