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彰显文化建设的人本价值,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人民城市的书展:因人而生 与君共勉
来源:文汇报 | 王彦  2024年08月20日08:39

11年参展,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徐俊心中的书展“动人一刻”又一次属于“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读者见面会。望着为“南北朝正史”汇聚的大批读者,这位先后任中华书局总经理、执行董事的出版老兵不禁感慨:“自2013年‘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第一本《史记》修订本在上海书展首发,12个年头、14部正史修订史从学者书斋走到读者面前。我相信,这是上海书展的一个神话。”

业界不吝赞美,读者则用“便是人生最好时”形容书香之约。展览中心序厅,读者们的信笺与历届书展的名场面并置、醒目。市民吴广斌的手书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希望这满城书香的味道,一直滋养着上海人民,滋养着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都市。”

上海能让越来越多人闻得到书香、感受得到文化,来自今年书展主宾省江苏的参展嘉宾、凤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给出了她眼中的三重要素:尽可能充分的时间与丰富的活动回应读者的“赴宴”需求、出版业的零售消费需求;“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取向涵养书香氛围、擦亮文化名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时代跨越、媒介迭代中与读者共同成长。

一座人民城市的书展,她因人而生,与君共勉——文化黄金周的成色在此,书展的人本价值亦在此。

从读者需求出发,绘就爱书人的盛大节日

周末一阵大雨,书展现场的工作人员备好几摞雨披,为读者也为书挡雨。有人给书展的贴心考虑点赞,也有人提议:再等等吧,书香留人。一切从读者需求出发,既讲求物质层面的效率,也强调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上海书展的人本价值在这场大雨中有了小小注脚。

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有个观点:“热爱读书的读者是上海书展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徐俊也说,每年8月,早早在记事本、日历牌上把书展一周标红的,“不只是我们这些出版人,还有无数的读者、爱书人”。上海书展是爱书人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至今坚持读者购票入场的大众书展,越是大众瞩目,越需要想到实处。

这些年,上海书展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借思路,围绕读者参展的全流程,注重优化服务、创新服务、补齐需求短板,想方设法提高观展体验。于是,上海书展增加七个夜场、又开辟周末延时版,在全国各类书展都是独一份;中版集团展位前,腿脚不够利索的老夫妇有志愿者助一臂之力,取书、购书、打包、快递一条龙服务到家;译林出版社的新书首发,18岁的姑娘人生第一次挑战独自出门、从张家港到上海观展;“无障碍领域的探索者,平凡的轮椅使用者”,两位年轻人坐着轮椅穿梭在书海,底气是书展早早发布的无障碍入口信息……

“出版社的零售需求、读者对于购书优惠的需求,固然是书展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但在经济效益之余,还有社会效益。”袁楠说,保持品质的高位运行、阅读的价值引领,甚至洞察文化消费、阅读空间发展的新趋势,都是爱书人盛大节日的应有之义,更是每年8月无惧暑热排队入场的读者之望。

书展与市民同生共长,推动建设学习型城市

上海书展是检验好书、检验精品的大平台,热心的读者是用人民币给好书投票的“市场质检员”——如是比喻在出版人之间流传。阚宁辉说,上海书展与读者的关系绝不是简单迎合,而是用文化底色、品质与创新来引领并服务阅读,让读者通过上海书展实现自我提升。

这就难怪,出版人、做书人提及上海书展,很高频的关键词是“优质读者”。“在电子读屏时代,文学、学术、国际化的内容,在上海书展不缺知音。”《收获》副主编钟红明觉得,“有什么样的城市气质,就能涵养什么样的读者”不是一句空话。上海书展期间,她刚经历了期刊参与的几场直播,音乐家克莱尔·奥佩尔参与的《舒伯特绷带》新书发布、马小起新书《我的文俊老爸》分享会、“日本推理女王”对话“中国推理女王”……不仅现场火热,在线上,单是《收获》一家视频号的推流直播,吸引在线人数就从8000到两三万不等,线下线上年轻读者提问的深度、开阔度,都让做书人兴奋不已。

“我们会理解,为什么金宇澄的《繁花》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前,已经被广大读者看见。正是上海对‘品质阅读’的坚持、对书香氛围的营造,使得文学的根系、阅读的根系在城市绵延。”钟红明说,上海书展不止于一次黄金周,日常的品牌读书会、街角遇见的文化交流空间,都在春风化雨间润泽人心、滋养文脉,“读书,本身就是一次心灵行旅”。

城市“书香味”日渐浓醇,市民、读者也在学习过程中,“反哺”上海书展、推动书香融入日常生活、城市细部。这些天,与上海书展同步,上海地铁开启了“在地铁上,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乘客只要扫描车厢内“书香上海”二维码,就能进入市民微阅读平台。让书香飘进地铁车厢里,让阅读走进通勤时光,这个“金点子”来源于市民余萃彦的建议,是市民读者的智慧助推学习型城市的一小步。

上海书展的人本价值究竟何在?也许每年书展童书嘉年华的热闹景观就是答案之一。“通过书香的氛围塑造人的成长,让孩子从小不仅仅与电子产品相伴,而且可以通过阅读好书实现精神成长和品格塑造。”袁楠说,上海书展提供这样的成长氛围。过去20年,上海书展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一代代读者在这里成长。现在及未来,上海书展和她的读者会继续在双向奔赴中携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