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走进天津
汩汩运河水,载着大运河文化阅读行一路向北,来到渤海之西、燕山之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天津。天津在历史上河海两运发达,而在今天,津味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存在。
8月18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由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主办的“大运河文化阅读行”以“海运交汇 绵延千秋”为主题,开启了第七站主题活动。活动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共吸引103.09万人次观看。
本次城市漫游,由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陈克担任运河使者,邀请学生、读者朋友们相聚于“运河明珠”杨柳青古镇,为读者们详细解读了杨柳青古镇的运河风情故事。之后,一行人从运河文化遗存桃花堤、天子津渡、三岔口历史中纵览天津发展的瀚海遗墨。接着走入天津古文化街,了解天津老字号的浮沉往事。拜访李叔同、梁启超、曹禺等名人故居,体验津沽文脉的近现代发展。而当运河使者与读者们走进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时,通过马车漫游这个富有穿越感的形式,大家对天津的东西方文化交融感触良多。最后,天津漫游抵达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圆满结束了这次独具“津味儿”的人文之旅。
漫游在天津
由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与天津图书馆党委书记李冠龙共绘出运河长卷天津段第一笔。而后由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与天津图书馆副馆长张纳新相互赠书,体现出两地图书馆在运河文化传播中的积极沟通与共享。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左一)与天津图书馆党委书记李冠龙(右一)共绘运河长卷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右一)与天津图书馆副馆长张纳新(左一)互赠图书
天津是一座“大运河载来的城市”,至今依然流传着“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的说法,这座城市因水而兴,但运河史却远长于建城史,运河文化可以说对天津影响至深。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陈克、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勾超分别带来主题演讲为读者分享大运河天津段的历史文脉知识,全面展现大运河文化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