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谦逊的河流
在青海或者说在青藏高原,大山和河流的数量多到不稀奇,尤其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名声大震,加上著名的青海湖坐镇,青海就水润润的了。不缺水不缺山的青海有一条河流默默地流淌,它可能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就是这样一条小小的河流,无意间成了一方人的母亲河,也成了一条更大的河流的最大支流。于是,它的存在对一群人、一片地区无比重要。而它仍然谦逊地流淌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里,注入赫赫有名的黑河,流入张掖,让甘州不再是干旱的代言,成了老百姓口中的“水纳滩”。这条河就是——八宝河。
八宝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祁连县与门源县交界处的景阳岭,由于地势东高西低,它成了一条倒淌河。在青海,从日月山倒淌进青海湖的倒淌河声名显赫,同样是倒淌河的八宝河就自觉逊色而默默无闻。杨应琚在《西宁府新志》中写道:“其源出于金羊岭西,诸水趋会,至张掖,其势渐大……”刚从景阳岭出发时它的名字还不叫八宝河,叫峨堡河。当流经峨堡到达阿柔境内开始叫八宝河,一直到与黑河干流在八宝的狼舌头汇合,它奔赴了108公里。对于中国人这是个奇妙的数字,一串佛珠有108颗,《水浒传》里有108个好汉,等等。
在群山不绝的祁连山里,八宝河发源地景阳岭并不是最独特的,藏族称之为“喀玛日聂阿”,意为红城垭豁,即峨堡城垭豁。其与丝绸古道驿站峨堡镇遥遥相望,迎风矗立,这里既是门源和祁连的分界线,也是甘肃张掖通往青海西宁和祁连通往西宁的必经之路,尤其是海拔3767米的景阳岭垭口成了漫漫路途上一道绝美的观景台,途经此地的旅人无不纷纷打卡留影。回望历史,这里也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1949年9月,解放军准备西进解放新疆途经景阳岭时遇到极端天气,冰雹和风雪肆虐,将衣着单薄的158名解放军战士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因此这里蒙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站在景阳岭垭口举目四顾,众山起伏,壮阔无比,苍茫与雄浑的祁连山让人精神振奋。我无法考证八宝河具体的源头是哪条溪流或者水洼,这里是一片湿地,它们都可以成为八宝河的源头。
牧草如茵的景阳岭缓缓伸展开来,渐渐平缓形成了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绝美景致就缓缓展开。平坦的草原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铺展到走廊南山和托勒南山的半山腰。八宝河默默向西流去,在广阔的峨堡大草原上,牛羊成群点缀其中,让中国最美丽的草原不负盛名。从这片草原往西在走廊南山脚下,有一道通往甘肃张掖的通道叫扁都沟,千百年来是穿行祁连山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从景阳岭至此一些建筑比较密集的集镇在草原上崛起,那是地处甘青交接的扁都沟南的峨堡镇,在走廊南山南麓或许有许多这样依山建起的居民聚集区。却只有峨堡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在新镇北坡一座建于元代的古城如今还清晰地保持着古城原有的轮廓。这座古城在丝绸之路青海道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南来北往的商贾官吏见证过它的繁华。古城周围建起的峨堡镇再一次担负起甘青大环线上的重要角色,重拾往日的繁华与风光,无论商业还是基础设施都在日趋完善,极大地方便了过往旅人,被誉为“青海的北大门”。无论是谁途经这里无不停下匆匆的脚步,追思古城历史,远眺大草原壮美画卷。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中描述:“行八十里,至一破旧古城,俗名俄博城,图上曰博望城。遍请本地之‘知识分子’,无有知此城来历者。”可见此时峨堡城因为丝绸之路渐渐衰败也被废弃了。
我不止一次登上古城,古城被历史的风沙剥蚀成残垣断壁,在荒草齐腰的城内散步感受历史的沧桑变幻,站在城墙眺望广阔的峨堡草原,再也没有什么能代替此时体会到祁连山的气势宏大雄伟,雪山草原包容接纳,因此无比欣慰生于斯长于斯,以至于使我即使在尘世苟且偷生,也能偶尔奔向草原大山深处。直视挫折与艰难,一次次让这博大的自然接纳和包容。我也深深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为什么只愿静静守候自己的家园,过着简单清贫的日子。因为他们在自然的大爱里得到了精神上的寄托。
经过峨堡镇,河流和道路依然相伴而行,比起黑河西段的磅礴气势,东段的八宝河如同草原上恭顺的藏家女子,温顺而谦逊,一直缓缓流淌,不紧不慢,舒缓自在,像极了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牧民,唱着悠扬的牧歌放牧着牛羊,恬淡悠然。这条河流不仅滋养着峨堡草原,这里水草丰茂,还养育了豁达开朗的草原牧民。
八宝河作为黑河源头最大的一条支流,它也有骆驼河、天蓬河、吴淞塔拉河、小八宝河、青羊沟河、拉洞河和冰沟河等这些支流,源源不断地壮大着它的气势。在二尕公路升级改造的那几年,来往这两地甚至来往托勒南山以南的任何地方不得不从天蓬河绕行。应了这样的机会我多次在天蓬河谷穿行,被这里的自然景观一次次吸引和震撼,果然大量人类的脚步到不了的地方自然景观壮美到让人惊叹。野生动植物也生长得更好,在这里经常能遇到下山来饮水的岩羊、马鹿,天上的鹰和草原上的旱獭更是司空见惯。甚至有幸在一次出差返程中,因为赶路到天蓬河峡谷时天很晚了,就在公路上遇到了穿过公路的雪豹幼崽,那次奇遇让一车人欣喜若狂。大家都没有见过真实的雪豹,终于遇见了,激动的心情把赶路和工作的疲惫一扫而空。遗憾的是,雪豹仍然不会和人类亲密接触,它们迅速逃离公路在黑夜里不知去向,留下一群激动的人在车灯下默默转身。和谐是一种美,恰当的距离更能产生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审美的需要,也出于人类对大自然必要的敬畏。人与雪豹、棕熊等猛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是动物界的需要,也是人类的需要。在野生动物的家园里我们不能反客为主,应当自觉保持距离,才能和谐。
关于天蓬河,20世纪初淘金热的破坏还清晰可辨,那些堆在河床上的沙堆虽然已经有稀疏的植被尽力覆盖,却掩不住罪恶的证据。破坏非常严重,恢复还在持续,路过的人如果是环境保护或者生态爱护者一定无比愤恨地谴责曾经为了利益所驱的所作所为。如今环保和生态治理深入人心,恢复治理和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动还在路上,路虽漫长,行则将至。渴望它的美能回到从前。
有雪山作为天然的屏障,有丰茂的草原可以放牧,有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流淌在生命里,这里自然是最好的牧场。在具备以上所有条件的阿柔草原上,阿柔部落曾经迁徙的脚步就停留在这里,于是他们成了最早固定生活在祁连地区的人类。当八宝河缓缓流过阿柔,平坦的草原开始收缩,两条山脉渐渐聚拢,形成一段小小的峡谷,考验一路奔来的八宝河是否有开山凿石的气势。在草大坂,一直温文尔雅的八宝河翻滚着浪花,气势迅猛,浪花飞溅,大有势不可挡之势。逆流而上是在确认来路,顺流而下是在辨识归途。当你站在此时的河岸总想探求它将要奔向何方。眼前的山势巍峨高耸,森林茂密幽暗,总有一股力量激励你伴随它向前继续向前。
越过草大坂,东索河和小八宝河一南一北汇入八宝河,滋养前方两三万人的祁连县城已绰绰有余。更何况还有支流如白杨沟河、大拉洞河、冰沟河竞相奔向它的怀抱。在牛心山与卓尔山之间,八宝河流经的地方就取名八宝。有着丰富而珍贵的寓意,一种说法是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有着金银铜铁等8种贵重的金属和矿产资源,无不极力证明这里强大的潜力。另一种说法是藏族吉祥八宝的精神寄托,渴望家园的美好和谐。八宝河谷也孕育出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比如阿米东索和宗姆玛釉玛的爱情故事,这两山汉语分别为牛心山和卓尔山,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自然与西游记相关。天桥山的神话传说与昆仑神话一脉相承,还有三锅叉等神话传说。神话传说中有历史,历史中也有神话传说,如果说神话传说是对历史的弥补,历史又往往是神话传说的验证。祁连是个包容的地区,这里生活着20多个民族,有各自的风俗民情,就如同有各自的神话传说一样。他们互相包容和谐共处,共饮一河水,共同守护和建设着祁连。
《道德经》里描述水无处不在,水的形态、水的品行、水的仁慈和纯善都化作了无形或有形的道。水至善至柔,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不争于万物而又容纳万物、滋养万物,故几于道。从景阳岭开始八宝河从我们脚下的土地上一点一滴、涓涓潺潺地涌出,慢慢地汇聚成一泓碧水、一条小溪,成为一条滋养河岸万物生灵的河流。披着阳光,披着风雨,从草地,从雪原,从森林,在天桥山它绕过山脚终于汇入黑河怀抱。与黑河共同从十万大山之间,奔腾着,咆哮着,穿越巨大的祁连山脉,凿出黑河大峡谷向远方奔流而去。
水流的运载能力不可估量。而且,水还有无形无穷的能量,能转化成电变成电流,变成可以燃烧的能源,变成火,带来光明。人类的智慧让它们实现了一次奇妙的转换,以光的形态延续水的存在,照亮整个世界。于是在黑河等来八宝河后,它的势头开始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即将进入险峻高深的黑河大峡谷时,在黄藏寺建设起黑河源头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从此黑河的每一滴水将发挥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更好地调节黑河两岸和河西走廊上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八宝河这条谦逊的河流默默地滋养着这里的生灵,打开人们无限的想象。黑河源头第一个人口聚集密集的祁连县万人每天都枕着它的涛声入睡,伴着它的涛声启程,它如此谦逊却又如此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