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城与乡:中国文学研究工作坊”在京举办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5月29日13:28

5月19日,“城与乡”中国文学研究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此次工作坊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办,并得到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新汉学计划”的支持。经过严格的论文筛选,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三十位博士生入选。同时,论坛也邀请了来自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等海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十余人前来参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聂大昕、美国罗格斯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宋伟杰、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庆利等通过不同方式对工作坊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刘一昕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工作坊按论文主题分为三组平行进行。第一组以“城市发展与文学变迁”为主题,朱寿桐、凌逾、沈庆利、孟庆澍、刘一昕、陶梦真等老师以及博士生贺天行(北京大学)、曾笏煊(清华大学)、金洋洋(四川大学)、高心悦(中国传媒大学)、张晗(北京师范大学),陈璧君(浙江大学)、何卓伦(华东师范大学)、朱璞(北京师范大学)、辜玢玢(南京师范大学)、郑靖(澳门大学)进行发言。这组论文涵盖北京、昆明、香港、澳门等多座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城市,结合丰富的作品和史料,从环境刻画、文化氛围、千禧情结等不同视角探索了城市及其书写的发展变迁。

第二组以“城乡叙事与‘乡下人进城’书写”为主题,沈庆利、袁勇麟、艾尤、李诠林、欧阳月姣、王炳欣等老师以及博士生马绘淋(澳门大学)、李言(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张俊杰(西南大学)、王蕴懿(香港大学)、朱瑜(北京师范大学)、张琦(中山大学)、邵海伦(厦门大学)、Dyshenov Alexander李笑(北京师范大学)、安子瑜(北京大学)、郑世琳(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发言。第二组论文聚焦文学作品中的城市/乡村叙事及人物所体现的城乡互动,从经典作家鲁迅、张爱玲到武侠作家王度庐,从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到新工人文学,内容丰富翔实。

第三组以“经典文学与乡土书写”为主题,金进、宫立、刘奎、李良、朱建国、李北京等老师以及博士生姜溪海(南京师范大学)、汤艺君(四川大学)、谢荣萍(马来亚大学)、有虹儒(北京师范大学)、谭复(北京师范大学)、刘馨遥(北京大学)、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沈诗妤(澳门大学)、刘适南(上海交通大学)、赖宁(中山大学)进行发言。第三组论文重点关注“城与乡”中的“乡”,或从丧葬礼俗、性别风景等独特角度切入,重新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乡土书写,或结合作家个人经历梳理其故乡/他乡书写之流变。

闭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陶梦真代表主办方对与会者表示感谢,并宣布了会议论文获奖名单。沈庆利对奖项设置进行了说明,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寿桐对获奖论文表示肯定,他希望与会博士生未来以更高的要求,更严格的学术规范来看待自己的成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朱寿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艾尤、《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诠林等与会专家依次为论文获奖者颁发奖状。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