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填补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学主题空白的赞歌 ——刘克中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研讨会在京举行
活动现场
5月18日下午,由文艺报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文艺出版社、宁波市海曙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美视众乐影视有限公司承办的刘克中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副书记施扬,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郑林红,以及梁鸿鹰、柳建伟、何向阳、马国仓、程绍武、刘琼、季亚娅、杨庆祥、刘大先、饶翔、傅逸尘、李蔚超等专家学者,宁波市海曙区、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美视众乐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会议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主持。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以浙江港口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以梁云霄为代表的三家海港人20多年来在建设海洋强省思想的指引下如何打破资源瓶颈、冲破国际围堵,完成两港融合,建成世界一流大港,领航世界航运进入中国时代的故事。
正面书写新时代成就
《中国大港》描绘了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命运,通过刻画40后、60后、80后三代海港人物群像,生动展现浙江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锻造国家硬核力量。不少与会专家谈到,这部书从文学角度歌颂诠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进展和伟大成就,直面新时代景观,是中国长篇小说一次具有冲击力的重要探索。
阎晶明表示,《中国大港》是一部正面书写新时代成就的长篇小说,本书刻意虚化和打破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并将两者有效结合,无论艺术方面还是主题方面都做到既精细又宏大,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值得文学研究者关注。此外,小说在长达70多万字的篇幅中出现了众多人物,故事密集,线索纷繁,但铺排陈述都井井有条、主次分明,很好体现作者“四力”制作,令人敬佩。最后,阎晶明希望相关影视改编能够将书中关于建桥、建港、建船等相关科技内容的专业性拍出来,更好展现科技背景下浙江宁波、舟山全方位高速发展的现状。
李一鸣将《中国大港》称作“具有新时代文学品相的大气厚重扎实之作”。他认为,中国大港》是对“国之大者”的热忱书写,作品采取正面强攻的手法直面新时代景观,是长篇小说一次具有冲击力的重要探索,十分难得。在文学史上,关于海港的地标相对稀缺,这部作品着力塑造了宁州海山港这一现代化港口的鲜明标志性形象,又创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的新地标。此外,《中国大港》贡献了普通劳动者的群像,描绘了一些普通劳动者在大时代中的奋斗史、心灵史、精神成长史,塑造了一批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这部书的创作是中国海洋文学史上一次有力的艺术探索,具有拓展创作疆域的价值。
郭义强被这部作品的厚重所感动,并认为这是主题出版的一次成功尝试。“这是一部直接描写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厚重作品。它以宏大的建设工程为背景,众多人物为主线,通过构建宏大的画面,实现现实与艺术的融合。这部书还巧妙地处理了时代关系,特别是对十八大之后的历史性成就进行艺术化书写,体现了作品直面新时代、书写新时代的自觉。”他非常期待由这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并表示影视作品未来的影响不可低估,这将是长篇小说转化影视的典范之作。
填补海洋文学中国式现代化的空白
何向阳认为《中国大港》填补了海洋文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题的空白,“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在她看来,这部书不仅包含港口、海运、海上丝绸之路,还涉及国际航运峰会、国际航运联盟、数码智控、无人码头、新航海时代的开启、国际化港城等等,在书写城市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又写出了科技进步,同时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底蕴。书中设置很多戏剧性冲突,展现梁云霄、宁霞、宁虹、姚子期、宁嘉南等诸多人物所经历的时代、年轻时的梦想,最终他们都投入到中国大港建设的实践中,有一种“浪漫的归宿”。
在程绍武看来,这部小说用文学的方式描绘时代画卷,主题突出、题材鲜明,是一部内容厚重之书。小说在题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长篇小说题材的新开拓,呈现出一种新的长篇小说审美风貌。他谈到,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我国尚未形成海洋文学流派,《中国大港》不仅书写人与海洋的关系,还书写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港口一体化建设为经,以三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事业、梦想、爱情、工作、职场为纬,既写出了宏大的主题,又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有题材的空白。
杨庆祥肯定了海洋题材的稀缺性,认为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长篇小说。书中既有港与岛的“离港书写”,也有港与家族的“在港书写”,是对中国大陆汉语书写海洋性方面的补充,以梁云霄为主的小人物书写大港、大桥、大船的大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还强调,跨国资本话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话题,而作者对于跨国资本间角力之复杂性的描写极具功力,具有文学创作意义上的贡献。
最后,刘克中感谢当下时代的气象万千,以及浙江大地上勇立潮头的人们给予文学的无穷力量。他表示将继续打磨好作品,创作更多为时代书写、为普通人“放歌”的小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