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文学馆展出什么?全国26家文学馆代表在浙江寻找答案
“昨天我们刚刚参加的会议,现在已经录入系统大屏之中,成为浙江文学的大事记之一。”随着讲解人员轻轻一触,“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形似《千里江山图》的电子长卷立刻弹出一条信息:
“2024年5月18日,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26家文学类博物馆掌门人齐聚西子湖畔,相互探索分享先进经验,共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学大数据建设,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会上,全国文学馆联盟秘书长王军发布了2023年度联盟工作报告。浙江文学馆担任新一年的联盟理事长单位。”
“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大屏记录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
从上古时期绵延到昨天,数字化的力量真正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神奇的体验引得在场的全国文学馆代表一阵惊呼。
5月19日上午,来自广东、陕西、黑龙江、云南、山西、内蒙古等全国26家文学馆负责人共同来到杭州文化新地标——之江文化中心,考察参观了浙江文学馆和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
数字化为文学传播赋能
有了浙江文学馆驾驶舱,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监测到2万平方米馆厅中的每个角落;身处“宋韵换装”体验屏前,一键拍照就可以穿越千年,现场体验宋代华服之美;来到文学之树面前,可以与AI对话,回答任何与文学有关的问题……
从迈入浙江文学馆大门的那一刻,文学与数字化的结合可谓无处不在,也给来自全国各地文学馆的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所言,浙江文学馆最大的亮点,也许并不是依靠文学藏品实物的展陈,而是通过文学作品经典场景呈现,使观众、读者身临其境,让浙江文学馆“立”起来。
推动文学数字化建设,是今年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的重要议题之一。2023年,由浙江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建设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正式落地浙江文学馆,成为我国首个全面、系统的文学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特别是馆内的数字体验展厅,所有展项内容均以庞大的文学数据为支撑,并同步联通文学大数据中台,可做到随时更新。如今,该展厅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顶流”。
“今天参观浙江文学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4楼的数字化应用展厅。浙江文学馆着重将数字化体验、文学内容与观众交互相结合,特别在交互体验上,比我们更具优势,对我们今后的展陈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借鉴。”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广东文学馆负责人刘春向记者表示,今年5月,位于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广东文学馆正式开馆。浙江文学馆与广东文学馆都是两个非常年轻的文学博物馆,通过前沿技术赋能文学馆社会使命的实践也都大有可为。浙江文学馆在数字化应用层面毫无疑问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也希望未来两馆能在大数据建设层面开展更多的合作。
全国文学馆代表参观浙江文学馆
特色展厅串联千年文脉
随后,全国文学馆负责人还参观了将四条唐诗之路连接起来的古代文学展厅、文学巨匠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展厅、高度概括了宋诗理趣、宋词意境和宋代话本市井先声的宋韵展厅以及“谁是鲁迅”展览、“湖山胜概”浙江文学馆、浙江美术馆共同举办的西湖主题诗文版画临展等,更清晰地了解了浙水敷文的千年文脉。
浙江文学馆“谁是鲁迅”展览
“在昨天的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上,代表们提出一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随着纸质书写逐渐减少,数字时代的来临,未来50年文学馆们展陈什么?我想我在浙江文学馆已经找到了一些答案。”
云南文学艺术馆馆长黑燕向记者表示,浙江文学馆在传统文学博物馆固态的传承、传播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延伸,让更多的可能变成了现实,走出了一条新路,也带给其他文学馆很多启发。
“我觉得你们在记录当代文学历史上,做了很好的尝试。刚刚我看到那块电子留言板,若干年后,我觉得可能就会有一些小朋友在这里找到他们父辈留下的文学痕迹,这些东西可以变成一个历史的记忆点。”
黑燕感慨,浙江文学馆在有限的馆藏展陈中,让观众清晰地看见整个浙江文学馆的历史脉络,这里面不仅用了“巧劲儿”,也是李敬泽书记强调的,让文学资料“活”起来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半日中穿越万年浙江
“五万年前古人类的脚印怎么比我大这么多?”“看看一万年前的稻米是什么样子?”“制作一件玉琮,竟然要花掉一个良渚匠人几乎一生的时间。”“看!那是越王勾践儿子的佩剑——越王者旨於睗剑!”……来到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各文学馆代表听着生动的讲解,连连驻足、拍照,直呼手机内存不够用了。
《浙江一万年》展览共分为“文明圣地”“古越春秋”“三吴都会”“吴越胜览”“风雅两宋”“繁盛江南”“旧邦新命”七个单元,展示浙江上万年波澜壮阔的文明史。
展览用考古成果和文物构建浙江宏大的历史,重点展示了“浙江长兴七里亭遗址实证浙江百万年人类史”“万年上山文化世界稻作农业起源”“良渚文化出现城市和最初国家形态、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春秋越国文化”“宋韵文化”等浙江文明历史的高光时刻,从时代的切面和缩影昭示文明的旅痕,彰显浙江的辉煌历史与精神文脉。
通过半日的参观考察,从历史悠久的文物遗迹,到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代表们纷纷感叹,对浙江历史、文化、文学的深厚积淀和创新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