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发布 120万字古文字教材填补专业教学空白
来源:文汇报 |  姜澎 张菲垭  2024年05月20日07:59

中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日前正式发布。《教程》全书120万字,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组织师资历时4年合力编写。

古文字学是一门以铸刻或书写在遗物、遗迹上的先秦秦汉文字及其所记录的上古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兴交叉学科,也是一门事关文化传承的冷门绝学。长期以来,古文字领域在教学上缺少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教材,此次《教程》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大量古文字资料出土,为古文字研究的发展打下基础。2020年1月,教育部发文,古文字学专业被纳入“强基计划”,编写一部高质量古文字学配套教材的计划迫在眉睫。同年5月,中西书局和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共同商定由中心组织编撰教材,相关工作就此启动。2021年,复旦大学入选首批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单位,《教程》成为“古文字工程”资助项目之一。

据介绍,《教程》分为上下两编,其中,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下编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从内容上看,它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古文字学子掌握基础研究方法,了解从甲骨文到秦汉文字全时段的古文字。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古文字学领域的重视和大力资助,这一项冷门绝学不再那么“冷”,但如何系统培养相关领域人才,依旧值得思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认为,应围绕生源质量、培育过程和人才就业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和探索的力度。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负责人刘钊教授介绍,出版《教程》只是第一步,未来,面向中小学生的通识教材、“强基计划”古文字方向的细化教材的编纂工作也将提上日程,从而形成“初基、中基、高基”三个层级古文字专业学生教材,为古文字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注入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