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视障群体打开阅读世界的窗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王 彬  2024年05月10日08:29

“待到风筝漫天,我们相聚太湖堤岸,吟诵古往今来的美好诗篇。”“而在人生的旅行中,有书香的浸润才算圆满。”从苏州图书馆北馆飘出的这阵清丽的朗诵声,出自该馆的“超凡”盲人朗诵艺术团,如同呢喃春日语,温暖有力,散发着生命的蓬勃气息。

视障群体的阅读生活不止于“读”,也不限于文艺活动。从2018年“超凡”盲人朗诵艺术团成立起,苏州市民戴吟婷就加入进来。“苏州图书馆有很多专为视障者打造的活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得非常完备。有时候我不以视障者的身份报名,而是跟普通市民一样参与各类活动。现在,馆里专门成立微信群,每周通知新的活动信息,只要我们有兴趣都可以参与。”去年,戴吟婷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她认为自己能够迅速适应新职业,与热爱参与阅读推广和文艺活动多有关联。“图书馆给了我朗诵的平台,也让我有了更多倾听的机会,了解许多真实的人生经历,这对我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戴吟婷希望,以所悟所长帮助更多人。

在苏州举办的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读服务交流活动上,苏州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依托“我是你的眼”这一有着20余年发展历史的视障主题活动,发展出盲人读书会、真人图书馆、无障碍电影、“超凡”盲人朗诵艺术团、视障读者培训、声音房子等系列品牌活动,至今累计举办1000余场活动,参与视障读者约7万人次,形成了集学习知识、阅享生活、增长技能于一体的供给体系,不断满足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阅读是视障群体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图书馆则是打开这扇窗的钥匙。

多年来,国家图书馆在保障视障群体阅读权益、推进视障群体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而持续的工作。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介绍,国家图书馆与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各级残联、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无障碍阅读推广活动,走进盲校、盲人按摩医院开展调研、座谈,通过与视障群体面对面接触,让阅读服务契合群体需求、解决群体困难。

在到馆服务方面,国家图书馆开辟专门为视障读者设计的服务区域,提供系列适合视障人士使用的设施和资源,不仅有阅读放大器等视障群体常用阅读设备,还有安装盲用读屏软件的计算机设备。“在视障服务领域,无障碍内容自动生成、计算机视觉、声纹识别、智能辅助阅读等大量AI技术应用,大有可为。我们要搭乘科技发展的东风,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推进科技赋能,让无障碍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全面。”魏崇说。

一支专业且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对于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格外重要。

在湖北省图书馆,“光明阅读”志愿服务团队由该馆馆员和大量社会志愿者组成。该馆联合湖北省残联,与广播电台合作,搭建“光明直播室”平台,让更多视障者被看见、被听见。同时,该馆开设光明研学班,定期为视障群体开展各类专题培训,还精心设计“阅读快闪赛”,通过选文默读、音频拼读、无障碍观影、特色品读等活动,展现盲人读者的才能。去年,该馆带领来自全国多地的视障读者登上了黄鹤楼。“视障读者会问身边的志愿者:黄鹤楼是不是在长江边?长江大桥上跑的是什么车?有了贴心的服务,他们可以将环境‘看’得更清楚。”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郝敏还分享了一位盲人朋友的话:我不仅能看见风景,更能感受到温情真情。

在做好阅读服务的同时,不少地区构建起服务视障群体的联动机制和特色产品体系。如云南省图书馆注重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联合县级图书馆、县级残联,让视障文化服务工作走向县区、走进社区。浙江嘉兴市图书馆推出“悦心听读本”服务,由馆员、专家和数据库商共同参与资源建设,保证版权和质量,重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需求,设计听读本的功能和内容,提供全场景、伴随式的有声听读服务。

“视障阅读的核心是真正按照盲人的需求提供文化服务,让他们享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中国盲文图书馆馆长朱兵认为,经过多年努力,视障阅读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盲人文化权益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发展盲人个性才华和创造力的多形态服务更加丰富,范围不断拓展,设备设施逐步完善,盲人群体的获得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