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天天副刊》与您春风共读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最抚凡人心
来源:北京青年报 |   2024年04月23日09:13

最打动人心的是他的真诚

荐书人:谢莹莹(北外德语系教授,草婴读书会会员)

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因为我86岁了。我正在阅读黑塞的散文集《朝圣者之歌》,我好喜欢好喜欢。

黑塞的散文简洁、优美、真诚,对,最打动人心的是他的真诚。在书中,他谈生老病死,写亲情友情,对时代现象有诸多思考和批评,还有对文学艺术的见解,有自传性文章,也有回忆性的文章。一切写得心平气和,充满幽默。我们可以看出,他服膺的是个体良知,捍卫个性,捍卫精神与文化,目标直指人道主义精神。他对生命深深的信仰,厌恶战争,渴望和平,行笔之间,满是爱意——对这带给他无限痛苦和折磨的世界的爱意。他说:“诚恳正直是好事,可是,没有爱,它就毫无价值。爱意味着在痛苦中不忘自己的长处,能够站起来,能够微笑。爱我们自己,爱我们的命运。”

在时事评论中,他觉得用笔工作的人狂热时不应该跟着摇旗呐喊,要对人类充满信心,“维护和平,架起桥梁,寻找道路,地上的平安和人类的友谊,应该是我们最高的理想。”

书中那篇《忆我的弟弟汉斯》实在太出色了,一切娓娓道来,一些触动灵魂的事态描绘得那么冷静。在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主要谈到他的《荒原狼》等著名小说,居然也提到了这篇散文,说这是写作的楷模。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当然,他也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看书像一把刀,切掉生活冗余

荐书人:沈轶伦(《解放日报》记者、作家,上海作协理事)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女作家,来自加拿大的艾丽丝·门罗。艾丽丝·门罗生于1931年,在2013年得到了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一生几乎没写过恢弘的长篇,一直致力于中短篇的写作。她说她虽然在少女时代就开始创作,但直到37岁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这可能因为她不仅是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好几个孩子的母亲和家庭主妇。她说她的写作时间是在早上孩子们上学之后到傍晚孩子们放学回家之前这一段短暂的时间。她没有时间写长篇,可是她的每一篇短篇都像一把利刃,尖锐地刺痛着我们的内心。

她让我知道,其实不一定要写生活中那些巍峨的高山、传奇的世界和与众不同的人生,她描写的总是一些稀疏平常的东西:一个荒蛮的郊区,一个平常的小镇,一些看上去无足轻重的平常人。可是这些平凡人的内心,拥有着与我们一样的困顿、爱欲和野心,让我们惊呼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相似。

在她的短篇小说《游离基》里,她塑造了这样一位女性:她喜欢看小说,于是她的朋友们嘲笑她,说看小说只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她说不是这样的,有时候生活才是逃避。

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可能有时生活本身会让我忘掉生活,可看书像一把雕塑刀,不停切削掉生活中那些冗余的部分,让我们不停地认识自己的内心,而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这也是读书带给我们的最好回报。

第一个点亮灯塔的人

荐书人:赵蘅(画家、作家,草婴读书会成员)

我刚过了79岁生日。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夜航》。

它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1931年的中篇小说,出版当年就销售250万册。圣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既是作家又是飞行员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一样神秘又辉煌。虽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寻到他的遗骸,但他和雨果等大文豪一起进入了巴黎的先贤祠,永久为世人敬仰。

《夜航》篇幅不长,五六万字,只写了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一夜惊心动魄,天上地上无人入眠。一架执行邮政运输航班任务的飞机遭遇飓风,不幸落难,当班的飞行员叫法比安,他以一个热爱飞行、年轻帅气的形象进入我们的视野。

书中人物不多,航空公司负责人里维埃、几个地勤技术员通讯员等,法比安的妻子是唯一的女性,是令人心疼的牺牲者亡妻,这是全书中最为动人的一幕。失去爱人痛苦的她,却生怕因自己的造访,打搅了办公室里彻夜忙碌的人。

里维埃的笔墨很重,是贯穿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他的冷峻严苛的外表里面,却有一颗炽热的金子般的心。

去年夏天我开始读《夜航》时,便被深深吸引,美丽的星辰和残酷的现实,带我进入浪漫主义史诗般的境界。这正契合了我儿时受过的教育,也成为我一生坚持的情节:奉献精神、责任感、患难相助、同情心和仁爱。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开辟夜航的人,第一个点亮灯塔的人,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也请记住飞行员、作家、战士、哲人圣埃·克苏佩里吧!

在阅读庄子中重塑自我

荐书者:田玉彬(作家,清明上河图研究会顾问)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想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庄子》。

我从少年时就开始读《庄子》了,可以说庄子对我人生的影响至为深远,时至今日,让我拥有比较满意的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所以我想借此机会推荐读者朋友们都来读一读《庄子》。

我知道,对于先秦哲学,特别是《庄子》,不少人都有一种畏难情绪。其实不必太担心,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说,哪怕是读了其中的几则寓言小故事,记住了其中的几句话,都有可能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发生积极影响。比如《庄子》中的《秋水篇》,讲到了河神以为自己是最大的,可是它流到大海才发现大海比它大得多得多,可是海神说它自己在宇宙当中也不过是粮仓中的一粒小米罢了。这样的寓言显然并不难懂,但是它能在我们心中安置一个不断超越的意识,让我们的心无限扩大。在整部庄子中,《逍遥游》和《齐物论》是重中之重。《逍遥游》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内心的绝对自由,而《齐物论》是让我们知道如何做到彻底独立。毫无疑问,对于一个人来说,内心的独立和自由是无比重要的,因为二者决定着我们这一生的意义。

对大多读者来说,《逍遥游》辅以注释并不难读,而《齐物论》却是先秦最难懂的文本之一。但因为它对个人意义具有极端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仍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读者读懂它。在我即将出版的新书中,我使用超细读的方法,对庄子文字做了仔细溯源,应该可以帮助更多读者从中获得至高的独立智慧。溯源中国古代经典,庄子对个人意义最为关心,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至今仍如少年,既拥有深邃的智慧,又拥有无尽的灵气。但愿更多读者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重塑自我。

一本了解汪曾祺必看的书

荐书人: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汪曾祺1000事》这本书是由三位汪曾祺研究大家编写的——杨早、徐强和李建新,他们三个都很年轻,都比我小。我当年写过一本关于汪曾祺的书,但是材料看得很少。看了他们的“1000事”后特别高兴,因为打捞了很多我过去所没有看到的材料。他们不仅对于汪曾祺的生平事迹进行考证,还做田野调查,到很多地方了解,还采访了一些汪曾祺生前的友人。

写法也很有意思,就像穿糖葫芦一样,按照编年把汪曾祺的生平事迹做了一个梳理,言简意赅也很好玩,里面折射出很深的审美意蕴和文化情感。

我觉得这是一本研究汪曾祺、了解汪曾祺必看的书,也可以把它当成是汪曾祺的一个评传。比起很多高头讲章的理论阐释,这本书更能让人接受。

如果要研究汪曾祺,读这本书才能够真正走进他的世界——因为它给予我们进入的多种多样的可能。因为汪先生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从这里面折射出来了,非常难得。所以这本书是可以传下去的。

经眼经手鲁迅手稿第一人

荐书人:萧振鸣(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与大家分享一本书,书名是《鲁迅文物经手录》。

这本书的作者是鲁迅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叶淑穗先生。叶先生出生于1931年,她在鲁迅博物馆创建的时候,也就是1956年建馆时就到鲁迅博物馆工作,一直到1993年退休。一辈子基本就从事了一项工作——保护和研究鲁迅文物。她一生经手鲁迅文物有数万件,从接手鲁迅手稿等文物的捐赠、入藏,到鲁迅手稿的出版,应该说她是经眼经手鲁迅手稿第一人。

岁月荏苒,关于鲁迅博物馆及鲁迅文物的征集,以及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恐怕只有叶先生才能说得清楚。我曾经在鲁迅博物馆展览部工作,展览需要使用的文物都要从叶先生所在的文物资料部提取,那时候没有电脑,叶先生对所藏文物了如指掌,她被学界称为“鲁迅文物的活字典”。

如今,叶先生已经90多岁高龄,记忆力仍然不减当年。这本书讲述了许多鲁迅文物征集以及递藏的故事,讲述了鲁迅亲友与鲁迅文物的传承和保护的故事,讲述了鲁迅故居与鲁迅博物馆的许多轶事以及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在博物馆领域都应该是一部经典。鲁迅的文物还有很多未解密码,叶先生的著作中就藏着不少解密的钥匙,能够带领我们更深地走进鲁迅世界,了解他的思想与生活。

春意盎然时一起“登春台”

荐书人:张钊(作家,草婴读书会成员)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长篇小说新作《登春台》是一本很好读的书。

如果你被社交媒体或者短视频所困扰,觉得很难集中精力阅读一本书,那么,《登春台》值得一试。因为它特别好看易读,而且颇有哲学意味。

这是一部拼图式的小说,由四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拼接出一个完整的人生场景,讲述了春意盎然之中,人该如何向死而生。

《登春台》的书名来源于老子,原文是: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故事中的四个人以不同的方式登上这个春天的舞台,但却同样在不由自主之中成为命运的棋子。

虽然有着终极意义上的悲观,但在格非笔下,《登春台》中的人物却像道家人物一样都有种仙风道骨,他们并不与命运搏斗,但在命运的激流中有种驾驭激流的洒脱,因此,《登春台》实际上是通过人物故事,讲述了一种凡尘之上的人生哲学。正如书中所引用的卢克莱修的名言: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正是阅读《登春台》的合适时节。

对90年代中国文学的全景式深度观察

荐书人:韩浩月(作家,文化评论人)

与大家分享一本书,书名是《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作者是评论家王干。

提到中国文学,大家谈论最多的是上世纪80年代,80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时代。相对而言,90年代被大家谈论得少一些。其实,90年代的文学是很繁荣的,很多作家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发表数量和质量都很可观,王朔现象、王小波热、贾平凹、海子、顾城等等,都是在90年代才广为人知。但90年代也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出现了盛极而衰的现象,文学的商业化成为潮流,读者的关注点转移,无法适应时代变迁的纯理想型写作者陨落。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文学的惶然到达一个顶点。

王干先生的这部著作是本评论之书,但全书在对90年代(中国文学)拥有全景式深度观察的同时,也不乏生动的技术和评价,读起来毫无枯燥之感。阅读这本书,帮我回顾了自己在90年代的一些文学生活。“70后”恐怕是热爱纯文学的最后一代人,也是放弃继承传统文学理念的第一代人,所以读起这本书来特别感慨,推荐给同样感兴趣的读者。

喧嚣之后,找到自我

荐书人:虹影(作家,编剧)

我推荐《瓦尔登湖》。

这是我在20多岁时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是美国作家梭罗的长散文,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自己种菜,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挖井,对所有的动物、所有的食物都带有一种爱,就是非常冷静的观察。

我最近到云南大理,见到很多艺术家,他们也喜欢这种自耕自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喧嚣之后,在那种生活找不到出路、很迷茫的时候,我认为《瓦尔登湖》会带给人一种启示。

通过40篇小说进入民国现场

荐书人:刘晓蕾(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师)

我推荐的书叫《小说现代中国》,作者叫杨早,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专家。

说起杨早,我们这些朋友对他真是各种羡慕和嫉妒,他不仅人长得帅,而且特别能写,兴趣还广泛。最让人发指的是他年纪轻轻就已经著作等身了。

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因为杨早在民国和中国小说领域是特别有研究的,而这本书刚好结合了民国和中国的现代小说——他选了1919年到1948年的40篇小说。这40篇小说是哪些人的?当然有鲁迅先生,还有张爱玲、沈从文、萧红……张恨水他也选了,还有老舍。他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

读这些小说能有什么新意?杨早通过这些经典小说带我们进入民国历史的现场,让我们领略那个时代的氛围、心情、情绪,还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杨早永远不会去重复别人的观点,所以他给大家解读的小说和那段历史是非常新的。

对经典诗词韵味的熟参妙悟

荐书人:杜祥(人大附中语文教师)

我分享的书是《中国名诗三百首》。这本书是北京语言大学韩经太教授汇集一批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名家,精选的中国文学史上从先秦两汉到现当代贯通古今的305首经典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305篇到唐诗300首以及宋词300首等层出不穷的选本系列,300首逐渐成为中华诗学精神的代名词。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是古代先贤的精神,蕴含着儒学道统性情之正中和美的核心精神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规范。这本中国名诗300首就以传承诗三百精神为宗旨,饱含了当代学者弘扬中华诗教传统的深情厚谊。

在这些千百年来中国人共通的爱恨情仇里,你可以真正领会中国诗学的核心精神,以及独特的中国式审美与抒情。在这个资本飞升、文明斑驳的时代,相信每个人都有几分对诗意美感、人文心灵的向往,以及对悠远深沉的中华诗词的宠爱。参与编写本书的文化学者们对每首诗进行了详尽的注解和画龙点睛式的鉴赏,其间蕴含了他们对经典诗词情思韵味的熟参妙悟。来吧,让我们在春风浩荡里,与诗歌来一场永不散场的相遇吧。

马戛尔尼的那个翻译是谁

荐书人:庄秋水(编辑,历史写作者)

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龙与狮对话》。

相关历史大家可能都听说过——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故事。那是中英历史上第一次最高阶的外交活动。但当时其实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英国使团要来中国时,突然发现整个英国都找不到一个能讲中文的人。他们于是派人到整个欧洲大陆去找能讲中英双语的人,因为使团需要翻译。但找来找去都找不到,最后他们聘请了两位传教士,是两个离开中国多年、在意大利学神学的华人。其中一位叫李自标。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就是他讲的李自标的故事。当时之所以选中他,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点——因为他是西北人,长得不太像汉人,这样就有望降低风险度。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中国人教外国人汉语,或者外国人来学中文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本书的作者王宏志先生是研究18~20世纪中国翻译史的专家,所以这本书整个线索非常清晰,使用了大量中文和英文档案,得以还原那一历史事件中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本5斤半的书里画了些啥

荐书人:李开周(编剧,专栏作家)

我今天为您推荐一本重量级的书《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为什么说这本书是重量级呢?两个原因:第一,它确实很重。我专门称了一下:五斤半,比一块板砖还要重。还有一个原因,这本书内容体量是非常厚重的,其实它既厚重又好玩。

主要内容是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比如大鱼精、蜘蛛精、牛精、猴精,每一个妖魔鬼怪都配一幅画。这些画不是现代画家画的,是清朝画家画的。清朝晚期,上海有一个老外,办了一个《点石斋画报》,既报道时事新闻,又报道奇闻怪谈、妖魔鬼怪。其实相当于《聊斋》加英文报纸的结合体。

凤凰传媒找了一个作家,专门从过去的《点石斋画报》中挑取这些奇闻怪谈、妖魔鬼怪,然后加上现代翻译,做成了这样一本书。这几天我一直在带着我的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孩子看得爱不释手,因为它太好玩了,孩子都喜欢妖怪。所以,在这个世界读书日,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陪孩子来一场亲子共读,就首选《点石斋画报志怪图谱》。

带上一本《书见》,去趟书店吧

荐书人:肖伊绯(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

最近有去过书店吗?书店作为众多新旧书籍的公共载体,作为广大读者的一个活动空间,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如今,这些书店正在远离我们文化生活的中心地带,它们似乎即将远离我们的生活。然而,只要读书还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店在书与人的遇见之中,就始终还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今国内实体书店生存艰难,可大量的书店人还在坚持,所以我向大家推荐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书见》。书中记录了24个实体书店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反映着我国实体书店的真实生存状况与现实发展状态。在这个春天,希望大家带上一本《书见》,去趟书店吧。

在优美严谨的文字陪伴下访古

荐书人:王翼(文博艺术教育策划人)

跟大家推荐《林徽因讲古建》。林徽因经典诗作之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因其语言优美、意象鲜明,到现在还被人们广泛传颂。但是我们都知道,林徽因先生不仅是诗人和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建筑家。她自幼随父亲林长民赴欧洲游历,广开眼界,后又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攻读美术和建筑学。回国后,在抗日战争的烟火中,与梁思成先生一起,先后踏遍了中国15个省、20多个县,测绘拍摄了两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和文物遗存,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徽因讲古建》与社会当下文博热、文博旅行热也非常契合。读者带着这本书可以去寻访,在林先生优美严谨的文字陪伴下访古,滋养心灵,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人物传记中最好的一部

荐书人:荆歌(作家)

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冰雪秋笳》。这是一本人物传记,或者说是长篇非虚构。作者是苏州才子汤海山,洋洋50多万字,他前后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读到的人物传记中最好的一部。

这本书不仅有确凿详尽、严谨丰富的资料、史料,更为难得的是,又是一部充满了文学才情的书。他叙述了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吴兆骞因一桩考场作弊案受牵连而被发配到冰天雪地的北国,不仅涉及人的命运,也多主题、复调式地展现了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书写了生命的尊严和友情、亲情的珍贵。

它是一部命运交响曲,一曲雄浑的时代悲歌。这样的书不是轻易就能写得出来的,除了需要作者有足够多的耐心、耐力,有写作传记所必需的严谨、缜密和冷静,更要有出色的文字能力和结构能力。从书中不难看到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他对人性、对一个远去时代的深刻的认识。

满足了我对小说的一种期望

荐书人:亦夫(旅日作家)

我分享的书,书名叫《一日三秋》。

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刘震云。因为我现在在日本看到中文书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这本书是我在知道出版信息之后,特意让他的出版人金丽红女士从北京寄给我的。读完以后我非常想分享给大家,因为我也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我一直在讲小说必须具备两种最起码的特质:一是有趣,二是深刻。我觉得刘震云的作品满足了我对小说的这种期望。

疾病让家人重新认识彼此

荐书人:远方(草婴读书会会长)

今年1月的某一天,翻译家谢莹莹老师在一本她翻译的书的扉页上写道:这本书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也让我们看到战争的可怕。这本书就是我们在2024年开年共读的第一本书《流放的老国王》。

在书里,作者的父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但是依然有活力,依旧拥有不失幽默的智慧,只是疾病让他慢慢丧失了记忆和理智,他在逐渐失去他的生活。

如今,中国的许多城市开始步入老龄化,而在书中,作者面对的亲人的疾病,是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疾病。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面对生活不可避免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理解它。在书中,作者这样写道:对于父亲来说,得了老年痴呆症自然并非好事,不过对于他的子女和孙辈们,未尝不是一种教育。

当我们认真读完全篇小说,会真正理解和认同作者的观点:疾病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的确是灾难性的,但疾病也是一种教育,疾病让家人重新认识彼此。朋友们,读完这本书,愿你能从中领悟如何与患病的老人相处,进而领悟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愿你能了解过去发生过的战争之可怕,从家庭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下世界。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荐书人:刘吴瑛(公司职员)

我与大家分享的书,书名是《被讨厌的勇气》。

本书采用“禅师”和青年对话的方式,一步步走进阿德勒心理学。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认为:“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要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希望大家阅读此书后,能够获得勇气和力量。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由你自己决定。

感受到南京城的六朝烟水气

荐书者:张婧妤(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我推荐的书叫《南京人》。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近20年书写南京的文章合集。叶老师生于1957年,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他见证过中国文学最辉煌的时刻。叶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他在书中从南京的历史沿革、文化风貌、市井生活等各个方面为读者介绍了美丽的南京城,带着读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南京是一座怀古的城市,更是一座抒情的城市,希望您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到南京城的六朝烟水气,从而了解南京、爱上南京。

抬高,不断地抬高做人的底线

荐书人:王计兵 (“外卖诗人”,最新诗集《低处飞行》)

我是一名56岁的外卖员,想与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从维熙自选集》,其中一篇中篇小说我特别喜欢,名字叫做《雪落黄河静无声》。

这篇小说里提出一个做人的观点:人的一生避免不了犯错,有的错可以犯,它是生命中一个小小的漏洞——可以修复的漏洞,但有的错会形成巨大的漩涡,是不可逆转的漩涡。比如爱国,这是我们做人的底线。这篇中篇小说一直带给我内心的冲击,带给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底线。今天我特别隆重也特别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也推荐这篇中篇小说。我希望朋友们从中读到和我同样的感受,在我们的心里,抬高,不断地抬高做人的底线。

告别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荐书人:刘遂谦(临床营养师,注册营养师)

与大家分享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一本适合所有不快乐的大人反复阅读的充满童话感的心理书,如果你容易内耗、焦虑、紧张,如果你总是感到不幸、痛苦,或者你总在努力讨好整个世界,但内心的小孩就是开心不起来,这本书将会帮你找到背后的原因,并给出并不难实施的解决办法。

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生活、事业的低谷期,经历过一些不为人知的自卑和自我批判,甚至可能一蹶不振。事实上,打败一个人的从来都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强烈的自我内耗。这些内耗往往来自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因此而启动大脑的防御机制,误伤自己和他人。自责、摆烂、抱怨、发泄,这些都不是避免伤害和更多挫折、走向快乐幸福的有效办法,唯有发自内心的改变,才能真正逆转命运,帮助我们重新振作,走出阴霾。

读它就是读自己

荐书人:金陵小岱(民营企业主,自由撰稿人)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天才女友》。

这本书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它的妙处在于你会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发现自己的影子。女主角莉拉与埃莱娜是一对知心好友,会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一起玩洋娃娃,一起寻找大海,分享女性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但同时她们也是一对塑料姐妹花,会互相嫉妒,暗自较劲。后来,命运让莉拉没能继续读书,而是早早嫁人,成了全城瞩目的阔太,而埃莱娜继续读书,从此这对姐妹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唯一的相同点是她们与命运之间坚持不懈的斗争。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每一个女性读一读,因为读它就是读我们自己。

有关龙,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荐书人:杨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给大家推荐我在社科院的同事施爱东写的《中国龙的发明》。

今年是龙年,大家都期望龙年有一个吉祥的岁月。但龙是怎么来的?龙又怎样占据中国人生活的重要位置?要了解这个问题,需要看看这本书。

其实很早以前,龙是个瑞兽,很多人甚至觉得是皇家图腾,但龙像今天这样被赋予这么多的意义,其实是从近代开始的。因为清朝的国旗是龙旗,正好中国人的辫子也很容易被人理解成龙,加之龙在西方有所谓“恶龙”的观念,所以西方人喜欢用龙来称呼中国。而中国人自己也慢慢把龙认同为集体的象征和图腾。

关于龙是如何慢慢演变成我们共同的一个认知,这本书里有很多图及相关历史,它会告诉你龙跟中国形象是怎样合二为一的。我们要纪念龙年、当“龙的传人”,就需要了解龙。前两年有个关于“龙”的英文译名应该是“dragon”还是“loon”的争论,也是很有意味的。

这些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解压,出门旅行就带它

荐书人:刘成瑞(当代艺术家)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草坪的复仇》,是布劳提根的作品,最早发表于1971年。那是嬉皮文化比较发达的时期,包括布劳提根的打扮也是经典的嬉皮士的形象,比如礼帽、齐耳的长发、项链,类似这样的一种装扮。

上个月出差深圳,随手带了这本书,不管在飞机上还是在酒店阅读,都有一种非常解压或舒服的状态。布劳提根本人也比较传奇,他20岁的时候想进监狱,他跑去跟警察说你把我抓了,警察不可能无辜抓人,然后他拿石头砸了警察局的玻璃,被关进去,罚款 35 美元,关了十几天。其间被警察局送精神病院检查,诊断出有躁郁症,他在里面又接受了电疗之类关于精神病的治疗。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开始写作,开始跟垮掉派的人物接触。

内容我就不剧透了,推荐大家阅读,小孩也可以读。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荐书人:施崇伟(传媒公司员工)

我跟大家分享的是《亲爱的图书馆》。

这是美国作家苏珊·奥尔琳费了七年的时间来采访和创作的精心之作。打开《亲爱的图书馆》,就如随同苏珊的脚步,穿过宽敞的大厅,走过平静的书架,深入到了图书馆的内部。苏珊讲述的人类与图书馆的故事缘起于1986年洛杉矶图书馆遭遇的一场大火,那场大火致使超百万册图书被烧毁。苏珊还原了火灾现场,记录火灾后发起的救书行动,无数爱书人为救书、为重建图书馆而奔走的故事。听苏珊讲关于图书馆的多样性故事,恍若经历了图书馆的前世今生,这是图书馆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

苏姗深情地说,我们终将死去,但我们的生命会在这里永存。是的,我们终将死去,死后去天堂,是人活着时候的祈愿。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愿我们的生命在这里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