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舟山推进“阅享千岛”高质量公共阅读共同体建设—— ​在蔚蓝海边,读书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周传人  2024年04月18日08:12

在蔚蓝海边的“灯塔”捧起一本心爱的图书;在美好的阅读时光里一起“观海听涛”……走进“千岛之城”浙江舟山的各大图书馆,AR互动、听书、人脸识别、电子证、个性化导读随处可见,从“纸端”到“指端”,图书馆的智能化体验、智慧化服务,让读者充分领略现代科技带来的阅读感知与惊喜。2023年以来,浙江舟山积极探索开展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以“阅享千岛”高质量公共阅读共同体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同质同标、优质共享。

下沉式服务,促进公共阅读资源高效整合

公共图书馆,折射出的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舟山市针对海岛的分布特点,对内打造全市性图书配送服务中心等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管理、调剂、配送等联动机制;对外打通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城市书房等公共阅读空间,目前已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学海书舟’学校图书馆+岛与书房、岛与阅吧、职工书屋”的“4+1+X”一体化阅读服务体系。

据悉,舟山居民综合阅读率、有效持证率和人均藏书量均位居浙江省前列。“我们一直将‘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作为重要使命。目前,舟山市内5家公共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建成图书馆分馆49家,布局馆外流通站488家、城市书房48家,另有职工书房、青少年宫阅览室、特色品牌书店等100多家,阅读阵地年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超过3000场次。”舟山市图书馆馆长许魁义介绍。

智能式服务,加速“阅读+”工程深度融合

往年各个假期,对市民黄女士来说,家里的孩子看什么书“充电”总让她烦恼。今年她却格外省心,因为家门口多了一座“24小时图书馆”,书籍种类多样。2023年底,“学海书舟”舟山图书馆舟山一初分馆“24小时智能借阅机”正式启用,并设在校园大门口。柜内有文学类、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心理自助等120多册书籍,由市图书馆定期更新维护,实现凭社保卡、身份证等借还图书。“学海书舟”以开放式公共阅读服务先行实践,打通了学校与公共图书馆的借阅壁垒。目前舟山已开设“学海书舟”学校分馆19家。

针对市民尤其是偏远海岛地区的老年读者,舟山开展了方言听书声音资源建设,搭建“移动图书馆”,配备方言听书机。方言听书机开机即可使用,无需单独联网,便于借阅流通,内置民间文学故事、越剧音频等本土化内容,深受老年读者欢迎。

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高潮表示,应对不同场景、不同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构建全民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应有之义。

数字化打造,满足阅读多样化需求

一天时间,近2万人打卡、书籍借阅量超6000册次、新办借书证400余张……今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舟山定海区图书馆新馆迎来开馆后的首个客流高峰。

“我们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这台新引进的‘黑科技’就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定海区图书馆馆长黄海敏指着一台“瀑布流电子资源借阅一体机”介绍,只需轻轻一点屏幕上的人脸识别,颜色各异的电子书封面就从该机屏幕顶部向下滚动,系统自动根据借阅记录等大数据方式,推荐个性化资源。“很新奇,扫一扫就能推荐阅读书目,简直治好了我的选择困难症。”市民陈女士说。

在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国新看来,定海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接下来就是要做好场馆开放服务,策划和开展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

“海岛群众精神共富‘一个都不能少’。”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李进城表示,未来将通过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更加均衡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更加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更加多元丰富的服务供给格局、更加便捷智慧的数字文化生态,消弭包括公共阅读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距、县区差距、岛际差距,为海岛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