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马未都:传递语言的魅力,分享说话的艺术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王彦婷 谢宛霏  2024年04月17日08:10

马未都,作家,收藏家,出版有《背影》《马未都讲透唐诗》《马未都讲宋词》《中国古代门窗》《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景泰蓝前世今生》《国宝100》《马未都说收藏》系列、《醉文明》系列、《观复猫》系列等。

语文,可以理解为说话与写作,而当我们站在公众面前,进行准确自如的表达时,说话与写作就变成了“演讲”。日前,作家、收藏家马未都携新书《演讲与讲演》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一场同名主题分享。在活动现场,他以生动的案例和风趣的语言,为大家讲述“演讲”与“讲演”的异同,分享自己多年公开讲话的经验和技巧。

在提问环节,马未都鼓励青年大胆提出“真问题”,并希望青年敢于回答犀利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演讲经历,马未都和青年分享了一些演讲的技巧和要素以及如何在演讲中传递语言的魅力:“能说会写者,走向社会不仅占其优势,还占其风光。无论表现何种内容,语文的畅达都会使人出类拔萃,占得先机。”

真诚是第一法宝

谈到演讲与讲演的三大要素,马未都提到的第一条就是真诚。在他看来,我们每一个人对他人是否真诚,都有一个基础的判断,一个人如果不真诚,那么通过他说的话便可以看出来。

马未都在《演讲与讲演》这本书后面写了一段话:“无论演讲还是讲演,真诚,是战胜一切的法宝。”他认为,一个人若想上台当众演讲,内心就必须真诚,如果只是想上台糊弄一下,或者说的全是假话,台下的观众不一定能听出这是假话,但“一定能感受到演讲者的不真诚,这就是一次失败的演讲”。

马未都以乔布斯演讲的事例,来说明演讲中的“真诚”是什么。他提到,在当今社会中,身患疾病是一个特别隐私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说,乔布斯身患严重的疾病,但却能在公开的演讲中毫不避讳地提及此事,就是真诚的一种体现。

第二个要素就是丰富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讲演,是随机的,没有提词器,也没有文稿,分享者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因此一定要有知识储备。排在第三位的才是技巧。什么是技巧?马未都说,在分享会开始时问大家“吃晚饭了没”,这就是“套近乎,就是说话的技巧”。他提到,我们说话的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对方感到难过。这意味着说话时首先要尊重对方,如果是居高临下的,“可能会让对方产生不适感,所以很多人就会转身而去,不愿意听他说话”。

演讲与讲演的三大要素,在理论上都很容易理解,但马未都认为,要想运用好这三大要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者把控现场的能力,把想说的事情推到高处

在分享会上,马未都以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之大量的案例,为大家讲述了“演讲”与“讲演”的异同,分享自己多年公开演讲的经验和技巧。

什么是演讲?“‘演’有台词,所以要有文稿准备。”这是演讲的第一件事。写文稿时要字斟句酌,在演讲时把握节奏、把握情感,这就是文稿准备。马未都所有的演讲都是自己写的稿子,有的还能全文背诵,即使过去很多年,断断续续依然能想起来。

在2022年中央电视台开年演讲时,马未都自己写了文稿《我的斜杠青春》,在此次演讲中,他在最后提到:老子出关时,把关口的官员叫做尹喜。尹喜对老子说,您都要出关了,还不给我们写本书留下,于是老子就写了《道德经》。尹喜还说:“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于大海。”意思是,一只野蜂,再小它都能够俯瞰大地,一只小虾再小,它也能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马未都认为,其实每个人就是一只野蜂,就是一只小虾,面对如此宽广的天地,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生活。这场演讲的内容都是他提前精心准备的,这样在台上演讲时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主题,让观众愿意去听。

演讲的第二件事在于情绪的把控。有一年中央电视台做一个清明的节目,马未都本来想着看看其他人怎么讲,学习借鉴一下,再思考自己上台后如何讲,结果他被安排在第一个上台演讲。主持人已经在报开场白了,前面也没有人示范,怎么办?面对观众,他只能保持镇定,努力将自己代入到情节中去。他想起了已故的父亲,便对着镜头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马未都表示,演讲者要学会表达,“学会怎么能跟对方亲近,学会怎么把一件事提到更高的台阶上,怎么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者把控现场的能力,把想说的事情推到高处”。

在科技传媒的时代,讲好自己的故事

《演讲与讲演》是根据马未都近20年的公开演讲及文化节目整理而成的,是一本演讲与讲演的精华集,分为“现实与实现”“学问与问学”“欢喜与喜欢”“观复与复观”4个篇章。

在分享会上,有人向马未都提问:在科技传媒时代,什么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如何用新技术讲好中国故事?对此,马未都认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信息革命,如今叠加成了智能革命,且来势凶猛,“我们每个人都深陷其中,面对当前剧烈变革的信息时代,我们难免困惑和焦虑。而无论是ChatGPT,还是Sora,都只是革命的产物,是技术手段,故事永远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更多自己的故事传播出去”。或许正如马未都在书中所写:只有文学之舟,才能带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

在书中,马未都在“观复与复观”这一篇章中分析了人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大潮,并说:“这次信息加智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革命,我们设身处地其中,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我们能够拓展阅读,打开视野,不再囿于书本的局限,就会在这场科技革命大潮中勇立潮头,成为古人笔下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