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创意写作怎么教?三位80后中文系老师在华东师大开讲
来源:澎湃新闻 | 罗昕 杨仪宸  2024年04月16日08:26

今年,“中文创意写作”入列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引起各大高校创意写作专业的振奋,并将此视为“中国文学教育里程碑意义上的事件”。

4月12日,“青年写作者的修养:创意写作的文学资源三人谈”于华东师范大学开讲,三位80后中文系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展开精彩对谈。

活动现场,黄平、杨庆祥与金理。

阅读视野在拓宽,阅读方式在改变

讲座伊始,黄平先从阅读这一话题切入。在教学过程中,他观察到当下青年写作者的阅读修养跟1980年代的青年写作者很不一样,阅读资源在整体上都有改变。

在杨庆祥看来,当下青年写作者的阅读视野和阅读经验都比80后这一代要丰富和复杂。他自己一直到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文学有系统的阅读,但他发现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青年写作者,他们对传统的阅读、使用、占有或转换非常深入,也非常有创造性。

金理更关注弥漫在生活中的阅读方式的变更,他认为青年写作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可能比阅读内容的变化更强烈。

他戏称自己现在有一种“恶趣味”,不管是看剧还是看电影都喜欢倍速播放,而这种观影方式所带来的体验很有可能会影响到青年写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一方面我们可以去想想怎么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节奏,但最近这几年我们一直听到不断的有读者、同行、专家在倡导要重新回到19世纪的小说写作传统当中,所以小说大概就是抵抗倍速播放的一块飞地。”

及格的写作是可以教的,真正的创意需要天赋和机缘

面对各种各样的教材和读本,怎么教学生创意写作,这是一个难题。

《巴黎评论》高度生活化、细节化、经验化的内容对黄平的写作教学颇具启发。“你不觉得受访者好像在很正式地访谈,这些对话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讲得非常细腻有趣,娓娓道来生活和写作的诸多细节。”

在杨庆祥的课堂上,他会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家的体感直接呈现给学生,也会让学生每个人都写诗,并与他们一起逐句分析。“我对自己的设定是在课堂上尽我所能地讲真话,哪怕这个真话是偏见,学生可以来纠偏。写作的教不是教,它是在承认每一个人的有限性的前提之下来彼此增进对一个作品和这个世界的认识。”

杨庆祥强调,看待世界的角度、阅读作品的方式不同,所受到的教益和获得的经验启发也不一样,如何找到最契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并为之坚持是最重要的。

金理提到复旦创意写作的学生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创意写作专业可以给你提供一条及格线”。在他看来,创意写作至少会提供一个基本的平台,经历培养的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是在及格线以上的,至于能不能成为大作家要看个人。

青年写作者的“淡”是好是坏?

谈及青年一代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黄平谈到:“我个人感觉在今天,在特别年轻的创作者笔下,小说中特别有冲击力的、戏剧化的、情感充沛的生命体验好像不那么多,新一代好像非常‘淡’,有种说不清的疏离感,有种说不清的生活的压抑和自我的压抑。”

在杨庆祥眼中,这个“淡”恰恰是一种很性感的东西,“它折射构成一种精神结构以后,对我们的整个文化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都会有影响,我觉得对我们那种昂扬的文化气质是有益的。所以我特别盼望我们的青年作家在这个路上走得更远,能够建构出一个新的精神图谱出来。”

金理则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加了两个前提,一是每个人有时会戴面具生活,“淡”可能是年轻人的面具之一,二是年轻人的热情洋溢可能在另一出口表现出来,而这出口对80后一代人来说不是特别敏感。

“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基点还是站立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感慨是基于现实世界不能像虚幻世界一样给我们提供一种价值感、认同感、满足感,但也许现在青年人能够更加平衡地去处理这两者,在我们看来比较虚幻的世界能够给他们提供的意义的支撑,远远不会低于现实生活。”

本场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九久读书人协办。活动也是九久读书人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期望共同推动创意写作教育的深入发展,推动青年文学人才的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