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视剧《江河之上》: 江河奔涌需要法治护航
来源:文艺报 | 李沐遥  2024年04月10日08:12

近期,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热播的司法环保题材电视剧《江河之上》,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角色形象,艺术化呈现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严峻性与复杂性,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这一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向广大观众展现了中国环保司法工作从无到有、不断探索的艰难历程。

山水田园侧,江河湖海畔,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秀丽杰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汇集多方力量。电视剧《江河之上》精选了20个真实案例作为素材,塑造了刑庭法官、民庭法官、行政庭法官、环境工程系教授、人民警察、检察官、公益律师、大学生等带有各种职业色彩的人物形象。在环境资源审判事业启航之初,三位来自不同业务庭的法官共同组成了“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的环境资源法庭,审理了非法捕捞案、废酸毁林案、非法采砂案等破坏性极强的环境污染案件。该剧从主题立意、人物设置,剧情编织等方面,体现出创作者万有相通、民胞物与的哲学思考。

选题立意直面挑战。当前涉案影视剧创作实践中,创作人员包括剧集播出平台更多会选择扫黑、反腐、缉毒、悬疑等动作性强、故事张力大、类型特点清晰的题材。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类题材意味着更容易吸引观众,更容易成为爆款,更容易获得高收视与高回报。而《江河之上》的主创团队在主题选择上却独辟蹊径,以司法审判+生态环境作为书写对象,可见创作者的文艺情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剧中每一场戏都仿佛是一类物种在借着镜头诉说它们的不幸遭遇,如金雕、鳗鱼、江豚、麋鹿、黄金蟒……与其说是这些物种在进行无助的呐喊,不如说是创作者在替无声的环境发声。世间万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却又有着内在的整体性、互联性和共生性,彼此息息相通,融为一体,这种相通性促使人们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关注整体和共同利益,追求和谐与平衡。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包括“我”,都是一个整体,人类与自然之间也并非对立。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如此立意的创作选择,在当下难能可贵。

艺术呈现别开生面。电视剧《江河之上》是国内首部反映环境司法内容的作品,如何讲好这个看似小众的故事,直接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能力。该剧在巧妙地呈现人、司法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之际,深入探讨了人与物、情与理的冲突,剧中矛盾与和谐的对立交织,令许多观众欲罢不能。全剧通过展现司法系统的运行机制,将环资法官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实呈现给观众。面对环境资源审判这一新生事物,法官们虽然也偶尔会感到纠结和无助,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对环保事业的热忱,维护着作为一名法官的专业和良知,他们用手中的法槌,既彰显着司法的权威,也传递着司法的温情。如剧中袁笑笑善意收购金雕案件,化工厂污染赔偿案等,既贯彻了“如我在诉”“人民至上”的司法者情怀,又唤起了观众对人与环境关系的重新审视。创作者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融入故事之中,创造了一幅生动的法治护航江河奔流的和谐图景,在传递法律知识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

传播价值历久弥新。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该剧播出期间一直稳居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冠军。这样的题材能取得如此收视成绩,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充分说明了该剧自身具有的传播价值。剧中小到垃圾分类、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大到空气、水源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都会引发观众对于环境与未来的讨论和思考。剧中法官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台词,例如罗远法官那句“如果这个案件能让下一个、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孩子的未来不被毁掉,那这个判决就是有价值的”,林海岚法官那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案子,对当事人来说却是一辈子”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江河浩荡,自有法治护航。电视剧《江河之上》立足新时代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呈现了法治之威、江河之美和生命之可贵。当司法的公正之剑与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交汇于《江河之上》这部电视剧,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地球家园将越发充满魅力,值得我们珍惜和留恋。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制片人、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