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在“神话”中返航和治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4年04月10日08:24

3月2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番茄小说协办的三九音域《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发孟,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以及周志强、禹建湘、李玮、岳雯、鲍远福、汤俏、姜振宇、陈海、刘帅池、于杨、郑慧文、高雨婕、林潇、麦芒等专家、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20余人与会。会议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

何弘表示,《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这部作品的出现,反映了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免费阅读平台的作品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性的佳作相继涌现。小说具有宏阔的文化视野,把世界多种神话体系融为一体,包括中国以及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北欧、日本等国神话,同时将“西游元素”融入其中,在宏阔的神话背景下展开叙事,对神话元素进行创新和扩展,构建出了一个新的神话世界。作品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网络时代新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持续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学新的重要样式,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微小却闪耀的人物弧光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在设定和叙事上以中国神话传说为核心,融合了奇幻、异能、武侠、高维宇宙等类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在人物塑造上也精心别致。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分析,作者有意识地为主角团的每个人赋予了二元性:主角林七夜最初出场时是眼不能视的中学生,最后被证明是宇宙意识;有着轻喜剧元素的百里胖胖,被证明有纯真纯情的一面,甚至是灵宝天尊进入真我轮回中的最后一道分身。拽哥沈青竹既有桀骜不驯的一面,也有挺身而出照顾弱小的一面。这些设定使人物具有了多个维度和层面,克服了网络小说常有的人物塑造扁平单一的缺陷。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指出,《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非常注重对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刻画,作者喜欢用一个又一个灵魂人物的故事串联起主角的剧情,主角林七夜更像一条线索,一条将他脑海中想象出来的角色和故事串联起来的线索。“灵魂角色的存在像是一张名片,只要将他写得足够好,就能给读者留下比主角更深的印象。”与一般副本串联起的升级流都市幻想文不同,《斩神》一书以“灵魂角色”为根基,架构起整本小说,小说中性格各异、血肉丰满的人物也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

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鲍远福认为,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真情的真人”,带有“痞雄”气质的赵空城,以生命守护大夏的红尘剑仙周平,无畏选择献祭而成就人类天花板“成神”的守夜人司令叶梵,牺牲后仍然以“英灵”来守护大夏龙脉的001号特殊小队,甚至为亲情而死战神谕使的日本武士柚梨黑岩。这些人或为家国情怀而舍生取义,或为亲情友谊而奋不顾身,或为正义良知而杀身成仁,一个个“有真性情的真人”跃然于纸上,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斩神》的爽文属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带有一定的个人英雄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配角就是陪衬,恰恰相反,有非常多的配角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比如读者经常开玩笑说周平率先以人类之神成神、率先斩神,他才是‘真正的主角’。”在读者高雨婕看来,《斩神》全文中随处可见细小但令人感动的人物弧光,这些角色都对剧情的正向推进起了重要作用。

游戏写作中的思想品格

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正处在更新迭代之际。一方面,网络文学正在形成自己的传统,塑造出不同时段的阅读习惯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如同社会意识的晴雨表,以不同的故事类型、情感模式和想象方式,表现出与传统的差异和新变。

据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强观察,在当前阶段,网络文学的游戏性现实创生,按照“故事架构”方式创造网络文学世界的另一种现实成为其主要创作特点,如何想象性地创造出自成系统的“现实世界”,成为写作的关键。写作者“创立”自己的“知识规则、任务模式、人物形态和故事构型”,形成了一轮中国网络文学想象界的大爆发。在这一阶段,如何在游戏性写作为主流的时段提升网络文学的思想品质,是当务之急。《斩神》可以作为一个代表性作品来参考,小说以游戏性想象力为核心,“重启”了人类神话知识系统来重写现代现实的种种情景,创设了各色魔法手段和人物功能,以极具创新性的方式,打断事件的原生逻辑,把现实的事实联系转变为游戏性逻辑,从而凸显了看似完整统一的生活表象背后支离破碎的困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汤俏谈到,《斩神》以包括中国传统神话在内的众多世界神话体系为设定基础,融合武侠、修仙、穿越、悬疑、历史、爱情、科幻、系统升级等多种元素。小说所传递的集体的大爱和牺牲精神,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精神的精髓,而那种不破不立、敢于杀尽诸天神佛的叛逆形象也可以看到孙悟空等经典传统文学形象的影子。作品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视野,体现了作者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采众长的努力,也为网络文学精品化、主流化,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吉林大学讲师刘帅池看来,如果说传统文学的经典性更多在内容引导和精神传承,网络文学的经典之路大概率可以归结于情绪引导与价值传承。以《斩神》的语言为例,类似“这一刀会很帅”“前方大夏、神明禁行”“身后是他的整个世界”一类直观情绪引导又贴合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注的“中二”的表达,无疑是给出了“读屏时代”作品价值短期获取与高效畅快的受众体验一个可行的方向。网络文学对抗的从来不是文学价值或是传统文学,而是在对抗意识形态的下沉和绝对泛娱乐化的倾向。本书的神话背景客观多元、想象完善,不是简单的爽感,在神魔空间与科幻时间的融合点上,给出了完整的背景答案。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干部于杨提到,《斩神》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神话”风格。21世纪是理性和科学至上的时代,现代人在数字世界里难免有一种流离失所的心境,“神话”在这种前提下复苏,为人类提供了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作品把古代神话传说装进精神病院这个现代物质载体,病院中的神灵都有各自的困惑与悲伤,都处在自我找寻、自我治愈的路上,他们用非理性对抗理性,用古代指引现代,用生机勃勃的残破揭穿暮气沉沉的完美,这种迷惘中寻找出路的处境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有所呼应。

三九音域坦言,《斩神》是一个以热血与牺牲为主旋律的故事,它以戍边将士与抗洪战士为原型,结合少年的幻想与友情,创作出了一个宏大而瑰丽的世界。他希望能通过这部小说传递出力量,激励所有阴郁或低靡的人走出低谷。作品并不完美,他会总结缺陷,听取各位老师的建议,尽可能地提高自身与作品的水准。“网文是我的热爱,创作是刻在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将永远前进,永远创作更好的故事。”

在总结中,朱钢表示,《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以“义”为精神之核,运用燃爆性的想象力,在讲述“守夜人”保卫家园的故事中,传达了血气方刚的积极能量和当代人应有的责任使命。末世更多指向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林七夜所承担的使命以及经历的遭遇,在个人成长、民族生存和文明发展上都带有很强的隐喻。守夜人,小事讲情义,不带任何利益;大事讲正义,宁愿舍弃个人的一切。他们与神话生物、神明及其代理人的战斗不仅仅是人类在末世之中的艰难求生,更象征着人类为捍卫自身文明而付出的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