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城》2024年第2期|包倬:永和里(节选)
来源:《长城》2024年第2期 | 包倬  2024年04月07日08:26

包倬,1980年生于四川凉山,200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青山隐》,出版小说集《沉默》《十寻》《路边的西西弗斯》等五部。

|永 和 里|

◆◇ 包 倬

火车沿成昆线抵达或离开昆明时,永和里瑟瑟发抖。老旧的居民楼与铁轨直线距离二百米,中间隔一道红砖砌成的围墙。这一片除了永和里,还有幸福里、吉祥里和如意里。每有火车经过,这些老旧小区一起抖动,像一架断齿的破钢琴正在被奏响。更响的是火车汽笛,像一支乐队里加入了蹩脚的号手,总在关键时刻发出噪音,让人目瞪口呆。

马阳明刚搬到永和里时,曾有过短暂的发自内心的幸福。

“我终于有家了,”他想,“这城市的万家灯火,有属于我的一盏。”

因为按揭买了房,他很快将户口迁入昆明,说是为了方便今后的孩子上学,其实是想以此区别于阿尼卡那些长期在外打工而每到春节就千里返乡的农民工。

从外观上看,房子是老旧了点,楼层也高了点,但是内部结构方正,利用率高。关键是价格,每平米三千元,马阳明倾其所有刚好能够踮着脚尖拿到房门钥匙。没人住的房子是商品,有人住的房子才是家。商品可以买卖,但家不可以。有了房子,马阳明就可以在每天下班后邀约同事来家做几个小菜,在临窗的饭桌上喝几两白酒。

有时候,该死的火车刚好经过,像是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汽笛声声,地动山摇,主人和客人在震动和噪音中沉默几秒,又如梦初醒地重新举杯。

“刚才说到哪里了?”

“陈安之和安东尼罗宾,到底谁更牛×?”

“哦,哪有牛×,全都是骗子。一个是大骗子,一个是小骗子。”

“那倒未必。我觉得他们的一些理论还是有道理的,比如‘苍蝇附于马尾,也能日骋千里。’”

“拜托!这不是他们说的,这是《史记》里的话。”

“三年吧,”马阳明一口干了杯中酒,做出一个OK的手势,“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会搬离这里。我最近在看滇池路上的别墅,也不贵,几百万而已。”

这同样是某位成功学大师的观点:念兹在兹。如果你想拥有一辆法拉利,那就把它的照片打印出来,挂在你的客厅里、卧室里、厨房里,甚至是卫生间里,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一眼就看到。时间长了,你就会真的拥有一辆法拉利。这个方法马阳明试过。结果是,他拥有了很多法拉利照片。

可是,马阳明并不认为自己受了骗。因为那些成功学大师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骗人,而是普度众生。这是个心态问题,是入行的第一道坎。没有欺骗,哪来的受骗?导师说了,如果你还没有出人头地,那不是指导理论的错,而是你自己或者平台的问题。所以十年的时间,马阳明换了五家营销公司。

十年后的某个夏日午后,马阳明躺在家里的沙发上休息。他上午刚去做了一场分享会,讲述自己如何从阿尼卡来到昆明,举目无亲,多亏遇见万福莱,才有了今天的成功。这样的分享会,前半段是真的。虚构从遇见开始。更准确地说,虚构的是遇见后的成功。可什么叫成功?只能说没有想象中或者没有在台上讲的那么牛×。

这十年,马阳明没有忍饥挨饿,没有睡过桥洞,还在永和里按揭买了一套房。这算不算成功?到现在为止,虽然还没有一个姑娘愿意跟他去民政局领结婚证,但至少有三个姑娘被他滔滔不绝的口才和年入百万的梦想打动,做了短暂的女朋友。

又有火车经过。汽笛声像魔爪,一把将马阳明从幻想中拉回来。像猛虎出没森林,百兽纷纷让道,此时的铁路沿线,行人、自行车、汽车、树木、房屋纷纷立正,行注目礼。马阳明的家在汽笛声中颤抖着,吊灯的表现最为明显。这场景,让他想起阿尼卡的巫师做法,让鬼魂附到某个物体上。他在火车的叫声中翻爬起来,站到窗口,目光越过梧桐树梢和社区幼儿园的屋顶,看到一列黑色的货车正在缓缓离开。就像他也是那列货车上的一个拖斗,马阳明觉得自己也该出趟门了。冰箱里的剩菜昨晚消灭光了。中午吃的路边摊,贵州羊肉面。他每周去一趟超市,每月去一趟足疗中心。如果有人请吃饭或唱歌,他总是欣然前往,并且尽量充当着活跃气氛的角色,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六楼过道里,落满灰尘的铁护栏上又有人锁了一辆自行车。看来经济状况真的差了——业主宁愿扛自行车上楼,也不愿给一楼的车棚付一块钱。墙壁上又新添了“牛皮癣”广告,但内容依然是开锁和疏通下水道。上午出门时,马阳明在楼道里遇见几个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一手拿铲子,一手拿喷壶,正在为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

地面上,见缝插针地停满了汽车。所谓的小区公共区域,不过是居委会的一个创收空间。每有火灾发生,消防车被堵在小区外面,警笛呜咽,但寸步难移。有一次,马阳明甚至看到三个消防员爬上树梢对着六楼的窗户喷水。

这是一个没有物管的小区。刚搬来那年十二月的某天,有人敲门说是收卫生费,三百六十元。交这么少的钱,都不好意思叫物业费,收据上连个公章都没有。又过了几天,马阳明在过道里看见一个老头用笤帚扫楼,丧着脸,骂骂咧咧,手上的动作要么懒洋洋,要么恶狠狠。老头姓张,矮矮胖胖,头戴一顶破草帽。业主有求于他时叫张师,背地里叫老张。永和里有六栋房子,每栋两个单元,均为七层楼。马阳明算过,每逢大扫除,老张要清扫八十四条过道和七十二道台阶。他为此能得到每月一千元报酬。

老张的另一份收入是为晚归的业主开门。每晚十一点,老张准时锁上小区的大门。说是为了安全,实则借机收费。每进出一次,收费一元,直至次日早晨六点。这项收入不固定,能收多少,只有老天爷和张大爷知道。当然,如果运气足够好,老张还能得到醉鬼们的打赏。但这过于难得,概率和日全食差不多。

第二年,马阳明和老张更熟悉了。永和里虽低端,但马阳明毕竟是业主。业主就该有业主的样子,比如每次进出都要向门卫老张点头微笑,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教养。而老张呢,应该比点头微笑更进一步,用他那来自云南某地的浓浓口音问候:上班去或者饭吃啦?至于更好的服务,就别指望了。比如帮业主拎米面油之类的活,老张从来不干。

如果某天心情好,马阳明甚至会给老张递一支烟,然后站在那个臭烘烘的门卫室前聊几句。门卫室的小窗下摆着一个人造革沙发,那是老张的宝座,别人不想也不敢坐。那沙发除了材质不好,其他都挺好,浑身散发着低端的浮夸。老张坐着人造革沙发,双手很自然地放在两边扶手上,像低配版的老佛爷。

“刘老二这杂种,说好给我加工资,就像放屁一样。”

马阳明哈哈大笑。刘老二是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这一片包括永和里在内的小区事务,相当于是老张的老板。蛋糕就那么大,怎么分配,就看他俩的本事。

“实在不行,换个地方吧。”马阳明心生恻隐。

“他说过要给我加工资的。这狗日的说话像放屁。”老张说来说去,还是这句话。

马阳明想问,不然呢?但忍住了。像老张这样的人,能有个守门的地方就不错了。稍好一点的小区,对保安有要求,不说都要退伍军人吧,至少要年轻力壮。

于是这些年,永和里的门卫一直是老张。说一直,也不准确。其间老张实在受不了刘老二的剥削,愤而离开过几次,小区门卫室里暂时住进了老李老杨老赵,但没过多久,老张又回来了。老张和刘老二之间,像一对命中注定的怨偶,一直争吵,一直分不了。分不了的原因不是因为爱,而是彼此需要,舍我其谁。

“他到哪里去找像我这样的老好人哦,对吧?”老张对马阳明说。

马阳明笑了。老张,可不是老好人。他抽烟喝酒打牌跳摸摸舞,并且十年换了四个胖阿姨。幸亏他只是一个门卫,若手上有权,早就成反腐教育片的主角了。

那天马阳明经过小区大门时,遇见了老张的第五任女朋友。这次终于换成了一个瘦阿姨,马阳明多看了两眼。老张坐在人造革宝座上,瘦阿姨正在给他捏肩膀。

“要出去啊?”老张满脸得意地打招呼。

马阳明点点头,边走边跟老张开玩笑:“要注意形象啊,张师,这里可是门卫室。”

“那你让刘老二单独给我安排个卧室嘛。”老张说。

马阳明没回他,走了。

又一列火车经过,梧桐树叶在颤抖。路边一辆落满灰尘的比亚迪引擎盖上蜷缩着一只黑猫,不知是在睡觉还是已死。一个窨井盖被撬开,但旁边没有警示牌,也没有工人。麻将室里三缺一。 废品收购站老板正在敲打着什么。

头顶的太阳明晃晃。去哪里呢?下楼前他想去超市,但下到楼底他突然不想去了。要不去足疗店?太早了。而且足疗店里的小海欢明天生日,去了难免要做冤大头。或者KTV?白天的包房费虽然便宜,但很难约到唱歌的人。

犹豫之间,马阳明已经走到了七百米外的环城南路。公交车站就在眼前。他跳上公交车的样子像《大师与玛特丽特》里的那只公猫,好在他没有像小说里的公猫那般令人惊声尖叫,更没有搞出任何灵异的事件来。他上了车,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世界像个杂乱无章的舞台,无数的声音化为精灵,登台亮相。引擎声、喇叭声、人声、音乐声、摩擦声、敲击声、风声……像无数的子弹射向他。转瞬,马阳明又觉得那些声音结成了网,等他投身进去,做一条鱼或一头野兽。

莫名跳上一辆公交,这事挺好的。谁说世界在身外?人自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叫马阳明的世界,以地球毗邻而居,独自运行。人与他者的关联,仅仅是内心的幻象。比如此刻,他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和身边人,和这辆走走停停的公交车有何关系?即使他远在阿尼卡的父母,如果他死了,大概也不会是长足的悲伤。所以,马阳明在自己的世界里睡了过去,醒来已到终点站。

“下车!到站了。”女公交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他。

马阳明从后门下车,又从前门走了上来。女司机又看他一眼,硬币叮当,彼此沉默。他坐回了原来的位子,余温尚存。马阳明这才发现,这是个绝佳的观察席。他看着一个个乘客上车,奔向空位,抢不到位子就站着,在广播的提示下拉好扶好。

回程中,马阳明睡意全无。免费的阳光洒下来,照得世界亮堂堂。此时,马阳明再次感到自己和世界的隔膜。眼前的高楼、汽车、店铺、陌生人、道路……没有一样和他有关。公交车走走停停,一步三叹。马阳明心生窃喜,正好可以认真看看窗外。路过一家购物中心,广场上有人在演出,白发苍苍的脑袋挤在台下,当然不是热爱音乐,而是等着哄抢派发的礼品。台上歌手深知老人心,唱的正是《渴望》。

前方到站,文林街。这一带,昆明人都熟悉。西南联大和翠湖就在附近,酒吧书店林立,是年轻人的天堂。马阳明下了车。他莫名其妙地,目送载他而来的公交车离开时,感觉自己被抛弃了。现在,离天黑还早,他想找个酒吧喝几瓶啤酒。

他沿着文林街走了一圈,所有酒吧的风格都大同小异。他随意走进一家,店里空荡荡的,服务员如梦初醒。座位靠窗,他要了半打老挝黑啤。没有客人,没有音乐。马阳明透过窗户看街上的行人,像是在看默片。服务员坐在吧台前的高脚凳上,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

“哎!”马阳明喊道,“你过来,陪我聊聊天。”

……

全文请阅读《长城》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