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筑牢拓宽青年学子与影视创作的桥梁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侧记
来源:文艺报 | 任晶晶 杨茹涵  2024年03月27日08:08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开幕盛典暨“放飞梦想”青春歌会现场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开幕盛典暨“放飞梦想”青春歌会现场

榕城三月,春光正盛。3月22日晚,地处乌龙江畔的福州海峡奥体中心星光璀璨,欢歌悠扬。由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以下简称“大视节”)与“有福之州”如约相会。本届大视节以“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为主题,延续“大学生欣赏、大学生创作、大学生参与”的活动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多所高校3000多名大学生广泛参与。在为期4天的时间里,大学生原创作品展映、“绽放”主题大学生创作扶持活动、“艺术家进校园”活动、电视精品创作交流活动、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主题活动、2024全国高校融媒体发展创研会等共同为大学生们献上精神文化食粮与视觉盛宴。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在致辞中表示,大视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绽放青春光彩、彰显青春特色、增进两岸情谊的文化盛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希望大视节办成一堂与现实结合、与社会结合、与时代结合的“大思政课”,广大青年学子通过大视节放飞青春梦想、贡献青春力量,社会各界对优秀创作人才给予更多关心支持,更好地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变,新时代各种形式的制作机制,为大学生与电视和网络视频结合创造了无限可能,为大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视协主席阎晓明表示,希望青年一代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变革,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灵感,牢牢掌握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主动权,做屏幕上的主角、做屏幕后的主力、做屏幕前的主流,为电视艺术注入更浓厚的青春活力。

新技术新科技助力影视行业高效发展

在3月23日举办的“影像之光照耀青春时代”电视剧精品创作论坛上,来自影视行业一线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制作播出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以“主旨发言+圆桌论坛”的形式,围绕主流叙事与青春化书写,与在场大学生展开创作交流与思维碰撞,共同探讨近来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影视创作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视听作品创作者该如何创新表达,拓展主流叙事。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谈到,如今艺术创作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变革,未来是人机共创的时代。掌握新的人工智能驱动创作工具的人,将是未来站在潮头的艺术家。在他看来,ChatGPT、Sora等目前热门的人工智能还只是架构未来虚拟生活的技术雏形,艺术创作者要善用这些新工具,抛弃对新技术的畏惧感和神秘感,朝着综合性、多元化的方向努力。电视剧《狂飙》《风吹半夏》总制片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谈到,当下创作者如果不想被AI所取代,能做的就是打破思维定式,不断地去创新,探索更多可能。“爱奇艺很早就将AI引入内容策划、开发、制作、宣传等环节中。如今我们接到一个新项目时,就会使用AI这个工具快速分解出角色、场景和用量,这也就意味着之前剧组场记的工作已经被取代,而且AI还能辅助生成海报等宣传物料,新技术的不断进化让影视行业看到了重构生产力的新机遇。”纪录片《河西走廊》《中国》制作人李东珅说:“《中国》第三季播出后,我们在长沙的芒果美术馆展出了其中443幅作品,参观者利用5G实验室打造的AR打卡观展小程序扫一扫,就能看到动起来的绘画作品。未来我们还将和比利时的团队合作策划一场数字展,这些都是在科技加持下进行的‘再创作’。”

用镜头记录发生在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据悉,本届大视节共收到全国上百所高校大学生报送的原创作品1637部,总体数量比上届增长了近20%。这些作品参与院校区域分布广泛,内容上紧紧围绕校园生活、社会热点和大学生所思所想,立足专业学习,聚焦青春梦想,能够展示出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以及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学子们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其中,《凤英的舞会》《鹤·鹿·湖》《你可别卷了》等9部大学生原创影像作品,《“陈彦芝”“到”》《绚丽青春》等3部大学生主题演讲作品被评为最佳作品。部分作品在大视节期间,通过展映与大学生朋友见面。

在“绽放”主题大学生创作扶持活动的现场,怀揣着影视梦想的青年学子借助这一舞台讲述着各自精心准备的作品提纲。此次征集从收到的263部大学生剧本、影视策划作品中评选出了《AI·爸爸》《缺席的乐团》《向山海走去》等5部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这些作品的主创人员与专家评审、大学生观众进行了现场沟通交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谈到,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学生作品所展现出的专业性、创新性令人欣喜,这5部作品的创作者观察和感知社会与人生的角度十分多元,呈现出有根系、有生长,富含青春气息的全新姿态。大视节搭建起的这一交流平台也让未来的学子看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创作者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对当下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思考等话题带入到个人的创作中去,这样的创作一开始可能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