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刊》改版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在保定市举行
来源: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3月22日13:58

活动现场

3月20日上午,《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在保定市举办。此次活动由诗刊社、中国市场学会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京津冀诗人编辑部、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团协办。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编辑部副主任聂权,《诗选刊》杂志主编桫椤,中国市场学会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业鹏,保定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张劲鹰,青年评论家、天津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吴媛,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保定学院文学院院长赵艳平,《保定学院学报》主编米建军(易州米),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荷花淀》编辑部副主编李丽娜,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芳,保定诗人谢虹、霜白、阿民、白小茶、 魏咏、石振明 、舒娅、花照水、李翠红以及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孙若兰,《京津冀诗人》主编石英杰、副主编李江湖,编辑马兰、芳影、安丽霞等近30人参加活动。大家对改版后的《诗刊》和创办一周年的《京津冀诗人》公众号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活动上,陈业鹏致欢迎辞表示,《诗刊》改版恳谈会和《京津冀诗人》创办一周年活动合在一起举办,都是为了促进诗歌的发展和繁荣。《诗刊》是中国诗歌界重要的杂志,引领时代风尚,兼容各种流派,最难能可贵的是不断倾听基层和读者心声,不断推陈出新。

霍俊明介绍了《诗刊》改版的情况。从今年1月开始,《诗刊》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此前的上半月刊、下半月刊合为一本,在保持原有“双子星座”“国际诗坛”“当代诗词”等栏目基础上,新增加了“第一现场”“大家阅读”“长调歌行”“散文诗萃”四个栏目,“百家诗论”整合了原来的“诗学广场”“茶座”两个诗歌理论栏目;以“数字诗界”扩容原来的“E首诗”和“中国诗歌网诗选”;“后浪新声”对原来的“校园”栏目进行了扩充。为了让每个栏目都能找到合适的稿件,《诗刊》社对编辑制度进行了调整。以前是由一两个编辑主要负责一个栏目的稿件,现在调整为每一个编辑都可以提交所有栏目的稿件,以增强编辑发现好稿件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收获好稿件的可能性。

李江湖介绍了《京津冀诗人》创办一周年的情况。《京津冀诗人》是由中国市场学会主办、京津冀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一个诗歌交流平台。一年来共推文56期,平台兼顾现代诗和古典诗歌,每期10一15首诗歌,以京津冀诗人为主,兼顾全国诗人。平台的新诗版块刊发了商震、大解、陈先发、雷平阳、谷禾、代薇、韩文戈、李南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古体诗歌版块刊发了熊东遨、蔡世平、杨逸明等名家作品,也刊发了很多新锐诗人、诗歌爱好者的优秀作品。

《诗选刊》杂志主编桫椤在致辞中谈到,《诗刊》长期以来在引导诗歌创作、探索中国新诗现代化之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像《诗选刊》这样的诗歌刊物有着很重要的激励和带动作用。今年《诗刊》改刊后,无论从内容质量还是装帧设计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体现了新的办刊思路。3月6日,《诗选刊》与河北师大文学院合作举办的“诗歌联合课堂·评刊会”第四期对改版后的《诗刊》进行了专题讨论,来自近1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硕士生,以及文学刊物编辑、中青年诗人等从不同侧面肯定了改刊的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发言摘要将在《诗选刊》刊发。在全媒体时代,诗歌刊物和新媒体平台有必要加强合作,形成诗歌媒体矩阵,共同为诗人和读者服务。

保定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诗人张劲鹰是一名多年订阅《诗刊》的读者,他坦言,新版《诗刊》无论从装帧设计、栏目设置到每一首精选的诗歌,都激发了写作者久未写作的冲动和灵感。改版后的《诗刊》封面设计和内容有着高度的契合。封面在一向干净素雅的风格基础上,嵌入恢弘大气的绘画作品,兼容了时尚与传统,内容丰富,栏目众多,无不彰显着一本文学刊物的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包罗万象,赋予读者对当下诗歌的全部理解与想象。在《京津冀诗人》一岁生日之际,举办《诗刊》改版恳谈会,是对保定诗人的信任和肯定,也是保定诗人打开眼界,创作精品,攀登高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保定的诗友们立足本土《荷花淀》《莲池》《京津冀诗人》等平台,冲击《诗刊》等大报大刊,从春天再出发,作品如繁花一路绽放。

青年评论家,天津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吴媛谈到,当前,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逻辑和审美表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更应该以自身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主体性建构来回应新时代新要求,为诗歌的新时代做出有力注脚。改刊后的《诗刊》在诗歌作品选择上特别注意到了时代感、在场性,强化了审美立场,保留了自90年代至今的诗歌叙事性、口语化写作风尚,同时在语言锤炼、意象选择、结构设置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要求,显示出多元化的艺术导向。作为一份对全国诗坛具有号召力和导向性的诗歌刊物,期待《诗刊》能够以更加敏锐的触角把握时代脉搏,发现新时代诗歌审美特征,建构起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美学原则的新诗审美标准,推出一系列经典文本。

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保定学院文学院院长赵艳平也是《诗刊》的一位读者,在他看来,《诗刊》改版后继续坚守精品意识,从诗歌选稿到栏目设置,从封面设计到插图选择,都能看出《诗刊》为改版做出的大量工作。改版后的《诗刊》,多个部分有对诗歌理论的阐释,整合原来的“诗学广场”“茶座”两个诗歌理论栏目为“百家诗论”,设置“经典诗论”子栏目,每期刊登一篇名家经典诗论,与“百家诗论”同期其他文章设计为一个主题。此外,改版后的《诗刊》继续保持对诗坛新秀的关注。《诗刊》《京津冀诗人》,都在发现诗坛新秀,《京津冀诗人》推出一期保定学院文学院学生诗作“青春的模样”,这些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诗歌,作品能够发表对他们是莫大的鼓励。

在新媒体冲击、流量为王的当下时代,诗人何为?《诗刊》何为?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芳认为,《诗刊》的改版,直面时代,守正创新,从前期的酝酿筹划到最新的出版期刊,呈现出“人民化”、“经典化”、“多元化”、“对话化”四个面向的新气象。同时,《诗刊》也身处在“如何界定一首好诗”的矛盾之中。因为对一首诗“好坏”的评价标准,似乎充满着极端的对立,是晦涩难懂好一些,还是通俗易懂好一些?是哲理启示好一些,还是诗意盎然好一些?实际上,这背后更深层次的追问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诗的定义是什么?”,以及文学的自律和他律、文学的沉默和介入、文学的经典化和大众化等问题。由此,“期待《诗刊》带着对“经典”的坚守和追问,进入到广大高校的青年诗人之中,深入到广大社区的诗人之中,到田野中去,到厂矿中去,到人间烟火中去,去对话去碰撞,让纸质的诗变成活态的诗,以“诗的精神”去凝聚共识,构筑当代生活的“诗意空间”。

保定市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荷花淀》副主编李丽娜认为,《诗刊》改版,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诸多变化,给人厚重的感觉。刊物栏目进行了调整,几乎囊括了长诗、短诗、散文诗、诗词、评论等所有表现形式。改版后的《诗刊》,每期208页,多版面需要优质的内容来填充,这给更多作者提供了机会,但对编辑的要求更高。编辑每期选编这么厚的刊物,工作量确实会增加,这也就要求编辑要时刻葆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作品的取舍上下大功夫。同时也在警醒着每一个诗歌作者,在诗歌创作中也要不断审视自我。在新时代的今天,面对素材如何赋予诗性的审美?如何挖掘素材背后隐身的各种联系?当我们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能够创造性的呈现一种生命情境,这大概便是诗歌作者和编辑的双向奔赴。

保定市评协副主席、《保定学院学报》主编、诗人易州米看到全新改版后的《诗刊》,最直观的感受是比之前更厚重、更美观。封面设计很美观,风格简洁大气,既有传承又富有时代感。同时增加了卷首语,卷首语精炼深邃,作为一本刊物的点睛之笔,不仅开宗明义,还让读者燃起赶快阅读全书的冲动。栏目设计更为全面、合理。保留经典栏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现场”“大家阅读”“长调歌行”“散文诗萃”等新栏目。整本刊物淡蓝色调,风格统一,设计感强。

保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谢虹认为,新版《诗刊》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更多的群众诗人参与其中,让文学更好地大众化,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力,更好地推动了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新版《诗刊》加大了对青年诗人的关注,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完善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栏目直播活动,注重发现青年诗人、基层诗人,开展培训提升诗人诗歌素养和文化底蕴,引导诗人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展开创作,期待《诗刊》引领当代诗歌的发展,全面地展现诗坛的面貌,成为诗人们的理想家园。

诗人霜白坦言,《诗刊》以前的上下半月刊在整体风格上是有区别的,也有不同的侧重。2024年《诗刊》又改回了月刊,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一次重大的改变,以前的上半月刊侧重成熟的诗人,而下半月刊更侧重新锐诗人和青年诗人,改版后的《诗刊》打破了这种界限,所有的作者都站在同一平台,更加关注作品本身。另外,《诗刊》的“头条”栏目,更关注在基层工作和生活的无名诗人而非名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刊》真正走进了中国诗歌的现场,走进了诗人生活的现场。而且,“头条”栏目在作品后还附加了诗人简介,这让读者在文本的阅读和诗人的生活之间建立了一种对照式阅读,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层次,更有立体性和在场感,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雄安新区安新县作协主席、诗人阿民用“国之重器”形容《诗刊》改版,在他看来,重就是需要有分量,器就是得有容量,能装下许多东西,而且是好东西。《诗刊》的改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唐河文学》执行主编、诗人石振明认为,改版后的《诗刊》有了色彩和插图,配色和排版也让阅读更舒服,观感更亲切。长诗短诗,散文诗、古体诗,内容多样,更加厚重。而《京津冀诗人》为保定诗人和读者提供了一个更高站位、更高品味、更高水平的诗歌展示和学习平台,视野更宽阔,风格更多样,让文字和作者集合、碰撞、交流、提高。

诗人魏咏阅读改版后的《诗刊》,更深刻体会到诗歌的时代感和在场感,文本呈现出正在发生的现实生活,更倾向于自然的呈现,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更接近群众生活,减少依赖于词语的表层繁华,让诗歌更有结实的生命力。而且,改版后的《诗刊》覆盖面更广,文本、视野、写作者层面都超越了从前,包容性更强。尤其是为基层的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变化,《诗刊》改版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怎样打破固有的写作模式,让诗歌紧跟时代,与生活息息相关,展现时代特有的色彩,是每个写作者需要深思和不断修炼的写作命题。(转载有删改)

合影

合影

(摄影:舒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