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本珍藏了68年的文学刊物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宏伟  2024年03月07日11:31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同时也喜欢收藏老报纸、老杂志。在我收藏的杂志中有一本文学刊物特别醒目也特别珍贵,那就是1995年1月号(总63期)的《人民文学》。虽然这本刊物看上去有点发黄发脆,而且封面已经脱落,但正文保存得相当完整。

这期《人民文学》的文字是竖版印刷的,而且是繁体字,刊物封面上部是“人民文学”这四个苍劲有力、富有艺术灵动性的大字,下面左半部是期号“一九五五年一月号”,右半部是当时著名的木刻画家王琦的木刻《农村小景》,而且盖着“常州市第二中学图书馆”的印章。本期内容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的贺电;郭沫若、茅盾给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的贺电;周扬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的祝词;以及舒凡、郭沫若、梁上泉、严阵、田间的诗,徐光耀、鲁煤等的散文、特写,聂钳弩、余冠英的论文等,大家云集,内容丰富,读后受益匪浅。

我是1967年9月出生的,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看见当中学语文老师的父亲在看《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文学刊物,但他看完就锁在书柜里,不让我和弟弟偷看,怕影响我们的学习。在小学五年级时,我“偷看”了一本叫《火种》的长篇小说,就热爱上了文学,因此,“偷看”了父亲书柜里所有的文学刊物和文学书籍,其中,我最喜欢的文学刊物就是《人民文学》。

这本我收藏的1995年1月号《人民文学》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我也珍藏了近30年。说起这本书还有一段故事。那是1995年5月的一天黄昏,我爱人的阿姨听说我们在单位分到了一套房(虽然是单位宿舍楼改造的,但厨卫齐全),兴冲冲地为我们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看到我们空荡荡的房间和凌乱堆积的衣物,她试探性地问我们:“我楼下的邻居最近在搬家,他家里有一只樟木箱和一个书桌需要处理,如果不嫌弃的话,我跟邻居说说,樟木箱可以放放衣物,书桌可以放在儿子房间中给他做写字台。”当时年轻,认为拿人家的旧家具有点难为情,但又不能拂了阿姨的好意,于是答应了她。

第二天晚饭后,我借了一辆三轮车,骑行到阿姨居住的小区,在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楼的邻居家,刚开始是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接待了我们,他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们,用手指了指一楼院子里堆放杂物的地方就回到了他的房间。我当时很尴尬,阿姨也看出了苗头,对我说:“小孩子不懂事,他家的大人很好的。”

说话间小伙子的爷爷奶奶散步回来了。爷爷对我们特别热情,他告诉我们,他姓赵,他20世纪50年代中期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被分配到陕西地质勘探所工作,最近刚刚退休回到常州,这只樟木箱陪伴了他30多年,虽然现在看上去很旧了,但还是比较结实的。以前由于经常出差搞地质勘探,一直带在身边,所以很珍惜。前段时间,他儿子分到了一套三居室,马上就要搬家,由于楼层比较高,又是三代人居住,地方还是比较紧,所有这只樟木箱就不带了。他说着话,就打开了那只樟木箱。

这个樟木箱从外面看比较陈旧,但打开后发现箱子里面比较干净,还发出淡淡的樟木香,当我看见箱子里面有一张填在箱底的老报纸时,我的眼睛一亮,那是一张1967年的《陕西日报》,和我同龄。我告诉赵爷爷,我喜欢文学写作,还喜欢收藏老报纸和老杂志。赵爷爷听了十分兴奋,他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特别是在常州市第二中学读书时,由于文章写得比较好,深得语文老师的喜欢,得知他考取中国地质大学非常兴奋,送给赵爷爷多本文学书籍和杂志,其中就有一本1955年1月号(总63期)的《人民文学》杂志。

他非常喜爱这些文学书籍和刊物,无论上大学还是在野外搞地质勘探,他都一直带在身边,现在其它书和杂志都散失了,唯有这本《人民文学》还保存完好,他说:“既然你喜欢文学和收藏那就转赠给你吧,希望你好好珍藏!”说完他转身到他的房间,取出了这本《人民文学》,并轻轻摩挲着,仿佛在自言自语:陪伴了我30多年啊!然后双手把它交到我的手上!捧着这本有温度的杂志,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爱护和收藏好这本寄托着一代人梦想的刊物。

1998年夏天,一场洪水把江南常州变成了泽国。一夜之间,我所居住的厂区被洪水淹没。由于我住在一楼,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洪水已漫到与床齐平,我放在电视柜下面的所有收藏品,包括老报纸、老杂志,以及与著名作家赵丽宏等的通信都浸在了水中,失去了收藏价值。幸好这本《人民文学》刊物,我是放在办公桌上面的书柜上部的,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了下来。

时间到了1999年10月,为了防止我的收藏品在一楼再遇到洪水,我和爱人咬咬牙,借款买了一套商品房,而且买到了6楼(总共6楼),上面还有个阁楼,阁楼就成了我的书房兼收藏室,以为这样就可以保存好我的藏品了,殊不知,我的藏品在2002年夏天又遭受到了损失,可能是我没有将阁楼上的窗户关好,几只老鼠光顾了我的报纸、杂志收藏品,许多书籍、报纸、杂志都被老鼠啃得面目全非,哎,防不胜防啊,好在这本刊物又幸免于难。万幸万幸!否则我对不住赵老先生!失去这本我钟爱的文学刊物,我会遗憾终身的。

看着这本经历过岁月洗礼而保存下来的《人民文学》,我下定决心:我将一直珍藏下去,就像我的文学梦,我会永远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时刻保持那份纯真,我也将一直努力,争取在中国国家一级文学期刊《人民文学》上出现我的名字。

今天恰好是感恩节,感恩与《人民文学》想遇相识,我将永远珍藏《人民文学》,永远热爱《人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