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永做《人民文学》传播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岳勇  2024年02月02日11:37

当我从中国作家网征文栏目中看到《人民文学》征文时,我脑海中不由闪过一段曾经难以忘记的生活片段,它让我想起了与这本杂志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厚感情。

人们知道乡下娃在农村要一本书、一本杂志是多不容易的事啊!乡村连生活都是不容易过下去,谁家又有钱买书订杂志呢?这反映出背后的真实现像就是农村文化相对落后、消息传递缓慢。

我的家在关中农村,家里是人多劳力少,我父亲一个人瞻养活我们一家四代十几口人,我和哥哥从小就得帮父母干各种农户活,特别是每年夏季村上要请好多麦客帮忙收麦,因我母亲做饭技术好,人也善良对人也热情,年年队长就让她给客人做饭,到县城买盐醋这些事自然就是我要做的任务。

这年夏天我到县委旁边商店买酱油,突然瓶子烂了,我吓得哭了起来,旁边一位大叔见我痛哭就过来对我说:“小孩别哭我送你一本杂志,叫《人民文学》,上面有好多小故事呀,太好看了啊。”当时根本不知道《人民文学》杂志是什么,只是知道这是一本杂志也是一本书,上面有许多文字。我当时太多高兴呀,也不知道说声谢谢就擦泪回家了。

我双手拿上这本杂志回家就爱得不得了呀。简直就像宝藏一样在家拿在手上翻来翻去,不忍心放下。我从内心十分感谢这位陌生大叔,他真是太好一个人呀。从此我就把这本杂志放在身边,形影不离,人到哪个地方,杂志就放哪个地方。

时间过了好几年,我上中学后才开始细看了这本杂志上的全部文字,虽然好些文章我也读不多懂,但字还是认识。后来当老师知道我有一本《人民文学》杂志时,他就把这本杂志上一些文章给全班同学念,把里面各种故事、散文全给同学们读完。他对同学说:“《人民文学》杂志内容非常丰富,细腻而有独特性。它有着口语般直白,文字不墨守成规,文章新见迭出,远超一切,所有作品没重复性。”我们当时也听不懂老师讲这些,只知这杂志特别好,一个“好”字。此后他就开始动员我们全班同学临摹里面一些文章写作文,发动同学们向外投稿,用这种方式调动同学写作积极性。没过几天,我们班同学们就开始写各种小文稿,写不出来就问老师怎么办。当老师总希望学生是全能手,他亲切对我们说:“不会写什么文稿,就学写日记,就把每天做过的事用文字记下来。”老师这样一说我们就都动起手来了呀。

记得从这时起,全班同学就开始养成了写日记习惯,学校板报还登出我班不少同学日记,校领导还在大会表扬我们班级。看到这情况,我从内心十分感谢送我《人民文学》杂志的那个大叔,他真好呀。从这时起写作的种子就这样扎我心中。开始学着记日记,这应该是我向写作迈出的第一步。

我们学校是一个民办中学,条件十分简单,学校没有图书馆,同学们平时根本没书可读,这一本杂志成为我们全班同学唯一课外读物,全体同学应该是都读过这本杂志,它虽然表面没新鲜感,可内容仍紧紧吸引着全班同学。好多同学还把我当成小财主,因为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个人有杂志。

我在学校也想写和这杂志内容一样文章。写了几十页纸,也没写出来什么能发表的文章,这时我就抄里面文字,把人家好句字移到我的文字里。语文老师在点评学生作文时,就把我套用《人民文学》杂志文章念了下来,当时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想利用我这一不足之处,来说明写文章不能乱套用别人的话,不能抄袭别人语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自己想说明的事情。他还说:“文学是生命的学问,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下我恍然大悟了。自己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呀,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后来我就反复读这本杂志的全部文章,仿照人家形式,写了一篇《学雷锋的一天》,记录我帮助农户老太太推车的事。作业交上去,受到语文老师的夸奖,还登在学校小报上了。这一次作文成功给了我好大动力,让我写作的兴趣有了极大信心。当我正在迈开大步朝写作方向奋斗时,我们学校宣布解体,同学全部回家了。当时我们年龄小,也只有十多岁,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中学没毕业,我们农户娃就回自己家乡劳动锻练。回家时大家都想要把这本杂志归为已有,你争我夺,可我当时也只有这一本珍贵的杂志呀,怎么能舍得送同学呢。看到同学失落的情绪我心里流泪呀。

我们在农村生活的娃们,从小就得动手做事,帮忙父母减少负担。这就是命运。农户人家杂活多得没完没了,干完活我就趴在坑上,把这本杂志看一次又翻一遍,照猫画虎学着里面内容写呀写呀。写不出来就看人家的文字,想呀想呀,想不出来就按老师说的话,用文字记当天做的事情,像流水账。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写,写了改,改了抄。我也不知道能送什么地方能发表,常在想何时我的文字能变成书呀?一想到这理想,内心就立即兴奋起来了呀。我就在农村一个劲写呀写呀,没有纸就到收购站寻找旧本子破纸张。不记得写了多少张,都是在家放着。我想这一生一定要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用我精神行动感谢那个大叔送我这一本《人民文学》杂志。这是我当初的内心。

我在农村劳动三年后,就去了宝鸡当农民工,这时我已经十四岁,懂得一点做人的事了。我工作积极努力肯干,后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在宝鸡开会时,看到书店卖《人民文学》,我赶紧买了一本回来。当时我们每月只有五元工钱,在工地干活的农户娃谁会有这本杂志呢?在山沟没地方买,大家也没余钱来买。我回来就让大家看。当时每天劳动任务重,天天十几个小时挖山运石头,但下雨天不劳动好多农民工年青娃娃就都来读都来看。我们队有个高中学生看到大家都争着看,他主动给大家读里面一些文章,后来大家叫他读书先生。我一直想给大家多买些这本杂志,可当时经济不充许,我常想等我有钱时就买好多这杂志,让大家看个够,满足大家心愿。

我劳动空下来就写呀写呀,周围人不断嘲笑我,我仍然没放弃写作。在以后能发我的文稿,这是当初奋斗的目标,我心中追求的理想。

我当农民工拉架子车八年后,被单位保送到省城上学,繁琐的学习压得我端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挤时间到图书馆寻找《人民文学》来读。在学校里,我离不开这本杂志,这是我唯一喜欢的一本杂志,它内容丰富,文字优美,让我过目难忘记。诗歌、文学界各种消息,特别是小说,让我爱的发疯。我一边看一边写,投稿好多次。坚持了五年后,我开始没信心,我在一片嘲笑中准备放弃。那年七一党的生日,我写艺术家周化一篇小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我激动流了三天泪。这真是雨过天晴出了太阳。

这一点点篇幅的小文章,给我力量给我自信,给我动力,成了我终生爱好文学的奋斗加油站。随后晚报又给我发了几篇文章,我更加热爱写作,周日全在图书馆看杂志。

《人民文学》这一本杂志启蒙了我的写作,报纸刊登我文稿滋润了我心灵,那位大叔送我这本杂志让我爱上了助人行为。

我毕业留校工作后,分配在基础课研究部上班,这个部的教学都属于数理化,好多老师不看文学杂志,我向领导审报年终订《人民文学》,上级没同意,我就自己花钱给科室订了。我看后就让老师们看看,后来好多老师爱上了这本杂志,第二年也自已订了。

我一边看,一边宣传其中内容,让更多人喜爱这本杂志。

一九九零年底,党委派我去陕北扶贫支教,我担任副校长,主管学校教学工作。从职中转入第二中学后,我看学校没图书馆,便创建图书阅览室,来北京做募捐工作,人民文学杂志社一下就送我五十本往期杂志,还送我十多本新杂志。我从北京背到陕北学校,又在一些单位收集好多报纸。我自己在商店购买了大桌子布。当天就来好多学生读书读报。我想这种阅读不仅积累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学生更多还是爱看《人民文学》。好多学生就从这开始练习写作。后来我自己给学生订了这本杂志,学生有更多机会读这杂志了。好多学生在当地报上发了文稿。随后学校还组成文学社,各班也成立文学小组织。学校领导商议后还创建《拓开文学报》,给同学提供机会。

十年扶贫工作结束,我回单位工作后,为让陕北学生看到这杂志,我就订了多本,每月让长途汽车司机给陕北学生带过去。就这样坚持三年时光,因为陕北贫困学生爱看到这杂志。他们通过看杂志提高了学习语文自觉性。虽说做这事辛苦,但看到学生受益我忘记自己的累滋味。

有一年我在内蒙边远山区一个小学讲课,问学生看到过杂志没有,学生说他们从没见过杂志,杂志是什么呀?我还特意送了他们一本《人民文学》,小学生并不懂其中内容,但他们爱得不得了,几十个同学抢。看到这情况我就想起送我杂志的那位好心大叔呀。

这杂志引人思考、向上前进,也让人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平时我为了让更多读者看《人民文学》,就把自己看过杂志送门口的农民工,他们读得津津有昧,也好着迷。挺开心挺自豪。

这几年我还先后给农户人家花钱购十多本《人民文学》。通过读杂志他们慢慢培养了读书习惯,和我成了好朋友。《人民文学》成了我推动乡镇农户人学文化的催化剂。当我看到乡下人有了读书习惯时,内心无限欢乐。虽说大叔送我杂志已离我几十年时间了,现在我们互不相识,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但他的行动培育了我助人为乐的情操与行为。

我小候碰到这位素不相识的大叔,他的行为不仅教我爱上写作,更让我爱上慈善,我加蒙省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学会关爱身边人,我在陕南灾区培养聋哑人学艺时,晚报专版报导了我训练学生的经过。我在陕下乡认识的失学儿童,经过三年训练送于上海强化培养,最终获国际魔术金奖后,晚报对我也进行详细报导,这让我更加热爱做慈善事业。时隔不久我在省城创建了免费魔术学堂,在各地为中小学生教艺术表演。西安举办世园会,我第一个报名愿意为外地客人提供服务,解决吃住困难,晚报报导了我的请求后,很快我们家就迎来了几位外地客人。他们感谢我有爱心,我感谢《人民文学》教我如何做人。

痛苦激发人的创造力量。我虽然这么多年来给《人民文学》投了好多文稿,从没变成她的内容,但我没一点怨言,我仍在努力奋斗提高自己写作能力。儿童时代,记忆美好,《人民文学》引我踏上了写作道路,这让终生难忘记呀。

省作协举办第一期文学创作培训班,我就报名参加了,听了好多作家讲课,路遥、贾平凹、李星、邹志安等名家,对我启发极大呀。我越来越爱上写作。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此后我从写小文章开始,又转向写大文稿,从散文转向小说,又开始写报告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向戏曲创作进攻。

我常想,那位大叔的爱心,是他的行为让我一九八五年自费去了老山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并在战火中照顾伤残军人,帮忙他们洗衣服写家信,后来这些生活成为创作的第一手素材和创作源泉。一个人全身心投入热爱的事业中,同样也能激发内在创造力量。随着年龄增长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好多报告文学与小说散文获全国奖项。我创作的《告状英雄》戏剧获省二等奖,《老母寻儿》秦腔剧获剧本奖,《中国父母》话剧稿获山西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