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打造沉浸式智慧型阅读空间 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儿馆开馆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张恩杰  2024年01月31日11:30

北区亲子阅读区

小朋友在体验区阅读图书

戴着智慧手环在“梦想森林”中培育“阅读之花”;在“身体工厂”中通过心电感应装置读取小读者的情绪;在“奇境漫游”里持手电筒探索甲骨文汉字的奥秘;还有AR互动科普、4D观影……昨天,北京城市图书馆中最受期待的少年儿童馆开馆,数千名大小读者沉浸式阅读体验声光电科技感满满的智慧型魔法阅读空间。

少儿馆可借阅图书量6万册

1月30日上午10时30分,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探馆。该馆位于图书馆一层西南部,面积为4000平方米,总坐席数约360个,可借阅图书量为6万册。少年儿童馆是“馆中馆”的设计格局。为了更好地推进分区管理,馆内分为南区和北区,根据不同年龄儿童阅读的需求和特点,分别服务于0至6岁和6至12岁的儿童。

南区设有获奖图书专架、少儿中文图书、少儿外文图书、亲子阅读区及婴幼儿活动区。可为读者提供中外文图书借阅,并推荐获奖图书、立体书等特色文献。从朝阳区高碑店赶来的家长潘女士,在少儿馆南区帮6岁的孩子借阅了《我是一个兵》(拼音版)系列及《成语故事》《一园青菜成了精》《少年英雄王二小》等十本童书。“我家孩子最近在喜马拉雅听书平台上听到了《我是一个兵》的故事,他对此很感兴趣,但是我在网上买不到注音版的这套书。今天到少儿馆检索台一搜索,有这版书,就赶紧到对应的书架上拿了下来。”潘女士说道,她借阅的其它童书也都是语文老师推荐的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

对于该馆的童书品类,潘女士表示很齐全,智能化搜索服务也很便捷。所以她一下子借阅了十本书。“我家附近的管庄图书馆图书比较陈旧,种类没有这里全。好在可以通借通还,所以我在这里借了书,孩子读完后就可以近距离地在管庄图书馆还书了。”

带智慧环打卡培养“阅读之花”

走进少儿馆北区,如同进入了一个具有百变魔法色彩的智慧阅读空间,声光电多媒体数字科技技术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应用。城市图书馆少儿馆主任张皖介绍,该馆以“智慧阅读”为目标,紧紧围绕“知识与美”的主题,运用智能手环、体感互动、沉浸场VR等多媒体互动科技手段,将科普知识、文学作品、绘本阅读、考古探秘等有趣好玩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魔法”。

就在北区服务台,有工作人员将电子手环套在小读者的手腕上。戴着手环的小读者依次打卡多媒体阅读、知识充能站、魔法书屋、创意空间、少儿影院、少儿剧场等公共阅览和活动区域,每体验一组互动内容,学到一些知识,都会得到激励。最终在“梦想森林”电子屏幕前,通过智慧手环里的打卡记录数据,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一朵“阅读之花”。

据了解,为少年儿童开放的6个少儿数字资源库,包含首都图书馆自主研发的首图动漫在线数据库,以及覆盖绘本图书、期刊报纸、双语阅读、AR科普等多维数字资源,既可在少儿馆内的知识充能站学习绘画、检索图书;也可随时随地登录官网阅览、体验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互动。

持手电筒探索甲骨文汉字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区“身体工厂”中,通过心电感应装置,读取读者的情绪,生成不同色彩和形状的动态几何图形,并跟随小读者的姿态变化而变化,让他们亲自感受、认知几何图形和色彩;在“魔法书屋”中,互动投影投出的内容,是远古神话中的奇能妙计,不仅面向未来的期许,更面向祖先的足迹。

家住朝阳区青年路的陈女士带着女儿来少儿馆剧场体验“奇境漫游”,女儿手持手电筒,在不断变换的电子屏幕上,探索“甲骨文汉字的奥秘”。陈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 “在小程序上预约的人实在太多,地球生命大冒险4D影片未预约到,只能改天了。这里的沉浸式阅读体验项目好多,将女儿放在这里疯玩,我很放心。”

未来,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西南部,国内最大的图书馆配套少儿户外活动区,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林间阅乐园”,还将等待着孩子们去体验。

摄影/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