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3年报告文学阅读笔记:文学与现实应和吟唱时代之歌
来源:解放日报 | 丁晓原  2024年01月18日08:44

文学串联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报告,也是历史的纪念碑。它实录时代的特质生活,又存续有价值的历史。

2023年,报告文学作家心系事关民族复兴的“国之大者”,胸怀创造时代与历史的人民,坚实地行走体验,敏锐地发现采集,用心地谋篇叙事,以真实多彩的笔墨,书写一个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气韵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2023年的报告文学,读者好像走进了一场场关于行进中国的精彩“故事会”。在这些故事里,读者可以聆听时代的铿锵,感知历史的回响,与故事中许许多多的主人公不期而遇,会意传情。

年度主题词

中国式现代化

笔墨当随时代,报告还看今朝。

现代化是时代的宏大主题。聚焦新的历史坐标点上的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地取景,多维度地书写,风格各异地呈现,汇成了2023年报告文学现代化叙事的热潮。

现代化如同一部扣人心弦的历史连续剧。而上海是现代化中国之路的重要地标之一。何建明2023年的开篇之作《复兴宣言——来自新时代的上海报告》,站在百年新征程起点的高地,回望上海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复兴宣言,其实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宣言,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作品开宏取微,从百多年的历史纵深和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中,集纳新时代上海现代化建设的要事、大事,作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感的叙写,显示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开新局、向未来的磅礴之势。区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尤其是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谓大国之基。丁捷的《望洋惊叹》是一部实录江苏如东“南黄海洋口港的前世今生”的传奇。以洋口港的建设为切口,讲述经济落后的如东如何跳跃居上,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前30。《望洋惊叹》令读者“惊叹”的,有洋口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有如东儿女“辟我草莱,开拓创新”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等的建设。对此,报告文学作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2023年,纪红建的《大国制造》是第一部整体性取题于制造强国的报告文学,书写的是“大国制造的湖南样本”。作者选取了湖南制造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书写,以个案解析式的叙事,来呈现多家企业勇担责任、自立自强的创业史、创新史和企业家精神史。张雪云的《向深海挺进》聚焦一款名为“海牛”的“大国重器”海底钻机。“海牛”很牛,它创造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探的纪录。作品凸显了“海牛”团队“像‘海牛’的钻头一样,勇往直前,钻透一切困难”的创造精神。航天作为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领域,一直是报告文学写作的重要题材。2023年出版的《天路飞舟》是神舟一号到十号发射故事的全过程实录。作者崔吉俊参与了十次发射任务,因此这是一部别具看点的航天发射“内部叙事”。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域性全方位的现代化。年度报告文学呈现出的是时代广角镜中的现代化。孙侃的《小康江南——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纪实》,以生动形象的人物故事和典型实例,记录了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进程。作品将“小康”“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作关联书写,题意深有大旨。陈奉生的《“蝶变”的金叵箩》是关于京郊山村的小叙事。金叵箩村从名不副实到名副其实的“蝶变”,映照出新时代的新山乡巨变。2023年此类创作中,青年作家尹红芳的《杜鹃红:乡村振兴中一百个红军后代的故事》,是一部题旨深刻的作品。副标题“乡村振兴中一百个红军后代的故事”,给出了叙事的背景和聚焦的内容。在红军和红军后代故事与精神的连接中,彰显了当年革命者的初心和乡村建设者使命之间的历史逻辑。如评论家所言,这部作品的意义还在于“提示我们关注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如何在前代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写出具有自身独特气质,又和时代联系紧密的精品力作。在此方面,这本书具有标志性意义”。

人物画廊

“三维形象”的刻录

具有价值的文学创作,必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人民是时代的主人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学是人学,人民伟大的创造和他们寻常的生活,成为文学反映的基本内容。报告文学作家在反映现实和历史时,特别注重发现、选择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人性意义的人物作为作品叙事的主角。

2023年的报告文学人物叙事作品创获颇丰,值得关注的可读作品较多。主要作品有黄传会的《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杨黎光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李春雷的《经天纬地》、鲁顺民的《将军和他的树》、许晨的《生命至上》、肖勤的《全科医生红医魂》、丁晓平的《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陈启文的《蓝色火焰》、徐向林的《青春火焰蓝》、徐剑的《西藏妈妈》、周芳的《我亦是行人》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有名闻遐迩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院士医生,也有雪域高原上播撒爱的阳光的“妈妈”、行走在沙漠“气化南疆”的石油人、逆行蹈火的消防战士和隐入尘烟的“行人”。大多是“个人照”,也有不少群体的“合照”,人物各有各的光与影,作者的描写也自有浓淡深浅。这些人物集合在一起,建构成不一样的年度人物画廊。读者驻足其前,额手致敬。

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丁晓平的致敬之作《胜战》,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为主人公展开书写。在众多的同类题材的写作中,这部作品是第一次从志愿军司令员们的视角全景式描写和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报告文学。基于这种新的叙事,作品不仅全景而富有细部深度地再现抗美援朝的全程,而且凸显出军事家们的个性和精神风姿。《仰望星空》《一生只做一件事》是两部功勋科学家的传奇。“仰望星空”是航天人的职业体态,更是传主孙家栋心中恒久的理想。黄传会不仅写出了人物的理想和浪漫,更写实了其“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坚实步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传主是最后一位被解密的“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作者广泛爬梳既有的材料,又深入访谈相关人物,辨伪求真,书写细实,在大历史与个人史结合的叙事中,再现了一代科学家闪光的人生。《青春火焰蓝》则是一份来自基层消防救援支队的“青春报告”。在这里,“橙色,生命之色”,他们更是“永不掉线的‘蓝朋友’”。作品注重将书写对象置于应急救援的案例加以呈现,所写逆行者的形象信实感人。

人物报告文学要传得开、留得下,深获读者之心,须克服扁平化、模式化的流弊。人物叙写要说“人话”,不拔高人物,不提纯人物,避免说套话大话。成功的人物报告文学写作,需要作者将人物推至特定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中,贴着人物的人生行路和心路加以叙述,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行状事功、形象性格和精神特质,刻录立体多向的人物“三维形象”。钟兆云的《奔跑的中国草》讲述的是电视剧《山海情》原型人物之一林占熺的故事。林占熺发明菌草技术,“以草代木,破解世界难题”,造福人类,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这里的“中国草”既特指菌草,又借代其发明人林占熺。“奔跑”是对作品主人公一直行走在发明、推广菌草技术路上独特形象的精准描写,当然,奔跑的一路并不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羁绊。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展示“中国草”的前行之路,是这部作品叙事的主要特质,由此更真实地反映出“草”来之不易和“奔跑”的价值。鲁顺民的《将军和他的树》在生态报告文学作品中别具一格。作品的独特不仅体现为将军与树这一题材的新颖,也表现为作者对人物精神形象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再现。作品开篇即以“老汉”之名指称将军,这样的称名不仅显现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也将人物落到其生活的大地上。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将军退役后植树绿化外在故事的记写这一层次,而试图写出故事背后人物独特的灵魂。作品中有人与树的叙事,有人与故土关系的书写,也有家乡父老情怀的讲述,其间流溢着草木气息和泥土味、山野风。

从报告出发

回到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非虚构写作方式,对这一文体的特点人们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我想从报告出发,回到文学,应该是这一文体写作的大要。近年来,中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活跃有声,文坛和社会共同瞩目。但有效信息供给不足和非虚构审美表现力偏弱,仍是影响这一文体声誉的突出问题。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意味着题材所包含的信息价值是作品意义生成的前提。一些报告文学作家直奔某类题材的“名和利”,导致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写作。因此,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人性意义等鲜活信息,对报告文学的高质量创作特别重要。此外,报告文学是一种有着跨界性基因的文体,与新闻和社会学、历史学等多有交集。但无论怎样跨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它作为叙事性非虚构文学这一文体的基点上来,故事、结构、语言等是其基本要素。

2023年,李蓉、齐中熙合著的《永远的“毛泽东号”》,李燕燕、张洪波合著的《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丰收所著《太阳是一颗种子: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傅宁军所著《无言的战友——消防员与搜救犬》等报告文学,因其题材的出新而能调动起读者的兴趣。“毛泽东号”是一列从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驶来的机车,已行驶1200万公里。荣光的机车载有许多的人物和故事,牵引出一段峥嵘与辉煌的大历史。《创作之伞》打开了一把创作的保护伞,以非虚构叙事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一种特殊的文学普法。作品既具有法律的专业性,又不乏文学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可可托海不仅有着动人的歌谣,更有其深广的时空。新疆作家丰收的《太阳是一颗种子》,带领读者一起“寻找遗失的可可托海”,通过百位参与者的口述和作者的叙述,为读者打开了这个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建有奇功的特殊矿藏鲜为人知的历史。《无言的战友》是报告文学与儿童文学一次有意趣的“双向奔赴”。作品所写的搜救犬,是在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害救援中立功的“英雄犬”。双主角的设置,社会性、人性和动物性复合叙事的建构,使作品别开生面、情义无限。

文学书写的基础是语言。“这是山的森林,是森林的山”,是《中国绿——塞罕坝造林记》开篇的描写。散文家王剑冰的语言既寻常自然,又突兀而起,富有独特的表现力。诗人徐刚的《守望山川》取材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和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者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细描物象,记写人事,扑面而来葱郁可人的诗情画意。好故事是报告文学吸引读者的关键。何建明的《石榴花开》是“新疆民族团结纪事”,作者通过“摇床上的故事”“名字里的密码”等一系列新故事的采写,赋予这一重大题材新的信息流和文学性。徐剑的《西藏妈妈》是2023年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行走高原数千公里,深入西藏多个儿童福利院,采访百余位爱心妈妈,从中选取具有典型性、体现多样性的爱心妈妈作翔实的叙写,主题重大,叙述具抒情性。作品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与第一人称主体性叙事相结合的方法,“他”叙事与“我”叙事相得益彰,增强了叙事的动感和张力,体现出一位资深作家对报告文学叙事创新的努力。

文学与现实的互为应和,真挚地吟唱出2023年报告文学创作的时代之歌,澎湃、绵长、深情。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